发展趋势

    行业格局和趋势
      我国证券业仍处于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长期来看,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体系改革开放都将为行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证券业将呈现业务多元化、发展差异化、竞争国际化和运营科技化的发展态势。
      1、资本市场的发展促使证券公司服务与产品进一步多元化
      为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为核心的诸多基础性制度改革举措将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由此将进入长期健康发展的新轨道,并将为证券行业带来难得发展机遇。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中介的基础功能将不断完善,传统业务转型升级、创新业务层出不穷,都将大大拓展证券公司的经营范围和业务空间。未来中国证券公司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加快创新业务推进力度,拓展业务和服务的深度与广度,从业务、产品、渠道、支持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整合,向具有完整业务链、产业链和服务链的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变。
      2、竞争差异化为头部证券公司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在市场化竞争的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已呈现出业务差异化以及资本和利润向头部证券公司集中的格局。未来,资本市场进入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对证券公司的资本实力、创新能力和风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证券公司提供了差异化发展的更大空间。一方面,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强的头部证券公司将利用市场地位、资本和规模优势,在全市场、全业务领域实现加速发展,进一步增强整体竞争优势,实现规模化和综合化发展。另一方面,中小型证券公司将集中资源并在细分业务市场或区域市场形成竞争优势,与头部证券公司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的竞争格局。
      3、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使证券公司加快国际化进程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改革的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已经进入全面开放的新格局。而近年来,沪深港通机制不断完善、沪伦通及H股全流通正式启动,取消QFII和RQFII额度限制,提早取消金融行业持股比例的限制,都推动了资本市场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多方式的开放。全面开放在为证券公司带来丰富业务资源的同时,也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并将推动国内证券公司进一步发展国际业务,利用境内外资源实现协同增长。这其中,领先证券公司更多地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服务客户、管理风险,可能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投资银行。
      4、科技进步推动证券公司业务及运营管理模式的升级
      先进的信息技术令中国证券公司的业务从传统的收费型模式向注重专业服务、深化客户关系和利用网络服务等多元化模式转化。越来越多的证券公司将线下业务向线上转移,以简化业务流程、降低服务成本并提升运营效率。此外,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营运模式促使中国证券公司通过收集大量客户数据分析了解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和黏性并获取新客户。证券公司将以金融科技应用创新为突破口,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专属化的产品与服务,努力提高客户回报水平。
      

    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本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根植于心的企业文化:风控为本,追求卓越   本集团自成立以来形成了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推动了本集团的长期持续全面发展。近年来,集团积极践行《国泰君安共识》,进一步增强了凝聚力和文化认同。   本集团坚信风险管理是证券公司的首要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本集团优化调整年度总体风险偏好政策,加强集团统一风险管理、完善子公司垂直管理机制、提升量化分析能力,集团化合规风控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优化业务风险管控机制,发挥专业风险管理作用,建立创新容错机制,合规风控对业务的支持能力逐步显现。迄今,本集团已连续十二年获得中国证监会授予的A类AA级监管评级,是前五大证券公司中唯一一家。   本集团追求卓越,致力于选拔最优秀的人才、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2019年,本集团继续加强干部人才梯队建设,多渠道丰富高素质人才供给,精细化管理薪酬及专业职级,考核激励机制不断完善;深入推进企业机构客户及零售客户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协同协作机制,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客户基础进一步壮大。报告期末,本集团企业机构客户数约4.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2%。个人金融账户数约1,354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7%。   (二)中国资本市场全方位的领导者   本集团规模持续领先,盈利能力突出。自成立以来,本集团的规模实力一直位居行业前列。近八年来,集团的总资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居于行业前3位。经过上一轮战略规划周期的发展,本集团的规模实力进一步提升。2018年,本集团的总资产及营业收入排名行业第3位,净资产及净利润排名行业第2位。根据证券业协会统计,2019年本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净资本均排名行业第2位,总资产排名行业第3位。   本集团业务体系全面均衡,主营业务稳居于行业前列。报告期内,在机构金融方面,本集团证券承销家数和承销额分别排名行业第3位和第4位、股票质押回购融出资金排名行业第3位;在个人金融方面,本公司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含席位租赁)排名行业第1位,融资融券余额排名行业第3位,国泰君安期货金融期货成交量居行业第3位;在投资管理方面,国泰君安资管资产管理业务受托资金规模排名行业第3位;在国际业务方面,国泰君安国际主要经营指标继续排名香港中资券商前列。   (三)中国证券行业科技和创新的引领者   本集团高度重视对科技的战略性投入,持续推进自主金融科技创新,是金融科技在证券行业应用的先行者。根据证券业协会统计,本公司2017及2018年信息系统投入规模连续两年居行业第1位,也是唯一通过CMMI4等级认证的证券公司。   报告期内,本集团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深化科技赋能,推出道合及Martix系统、优化“五端一微”数字化财富管理平台,赋能企业机构客户及零售客户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客户经营能力,期末君弘APP手机终端用户3,326万户、较上年末增加9.3%,平均月度活跃用户数412万户,列行业第2位;深化人工智能和知识图谱应用,持续推进智能投研建设,建成全资产管理系统,初步搭建起场外衍生品业务技术平台,布局大交易体系,提升主要交易系统自主研发率;首家开通科创板在线预约,首批开通科创板交易权限;建设完成公司经营管理系统,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再上台阶,金融科技实力不断增强。   本集团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是行业创新的先行者之一。报告期内,集团稳步推动企业机构客户和零售客户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推进机构金融、个人金融、投资管理及国际业务的创新发展,巩固了在主营业务领域的领先优势。   机构金融方面,投资银行业务全力推动科创板项目;托管外包业务规模继续排名行业第2位,其中托管公募基金规模继续在证券公司中排名第1位;交易投资首批获得沪深300ETF期权、沪深300股指期权做市商资格及信用保护合约交易商资格,打造“国泰君安避险”品牌,场外衍生品业务快速发展。个人金融方面,着力打造智能化财富管理平台,财富管理能力持续提升。2020年3月,业内首批获得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资格;成为首批科创板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试点券商。投资管理方面,国泰君安资管首批获得大集合公募改造试点资格并在业内率先完成首只集合产品的参公改造;国泰君安创投设立国泰君安母基金。国际业务方面,完成控股收购越南投资证券股份公司,产品创新获得突破。

    经营计划

    经营计划
      为贯彻落实本集团新三年战略规划,2020年,本集团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以“全面对标,直面挑战,把握机遇,奋力实现公司综合实力的争先进位”作为全年工作方针,加快落实综改工作任务,重点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提高能力,加快构建形成公司大财富管理业务模式;(2)强化协同,以机制创新加快提升各项业务的合力;(3)降本增效,以有力的成本管控和绩效考核提高公司竞争力。
      

    市场风险

    可能面对的风险
      1、概况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稳健的风险文化,明确以“合规风险管理”为公司核心战略之一,持续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优化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探索风险管理模式和方法、建设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高风险管理专业水平,以确保公司长期稳健发展。
      2、风险管理架构
      公司建立了董事会(含风险控制委员会)及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含风险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部门、其他业务部门与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四级风险管理体系。
      (1)董事会(含风险控制委员会)及监事会
      董事会是公司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对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负有最终责任。董事会负责推进风险文化建设;审议批准公司风险管理的基本制度;审议批准公司的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以及重大风险限额;审议公司定期风险评估报告;任免、考核首席风险官,确定其薪酬待遇;建立与首席风险官的直接沟通机制。公司董事会下设风险控制委员会,负责审议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基本政策;审议风险管理的机构设置及相关职责;评估需董事会审议的重大决策的风险和重大风险的解决方案;审议各类风险评估报告;受董事会的指派,最少每年讨论一次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是否有效,并在《企业管治报告》中向股东汇报。
      公司监事会对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承担监督责任,对董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风险管理职责的履职尽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督促整改。
      (2)经营管理层(含风险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
      公司经营管理层对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承担主要责任。负责组织和实施风险文化的宣传;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并适时调整;建立健全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经营管理架构,明确全面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业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制定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以及重大风险限额等的具体执行方案,确保其有效落实,并对其进行监督,及时分析原因,并根据董事会的授权进行处理;定期评估公司整体风险和各类重要风险管理状况,解决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向董事会报告;建立涵盖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完备的信息技术系统和数据质量控制机制。
      公司经营层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公司经营风险实行统筹管理,对风险管理重大事项进行审议与决策,履行以下职责:审议公司、公司对子公司合规风控机制安排和重要制度,进行决策或提交相关决策机构审议;审议公司风险管理基本政策、年度风险偏好、自有资金业务规模和最大风险限额,审议公司半年度及年度合规管理、风险管理报告、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等,报公司董事会及其风险控制委员会审批;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审议决定公司各类投融资业务规模、风险限额分配方案、重要风控指标及其重大调整;审议决策公司业务与管理新增授权、授权调整事项;审议公司重大创新业务风险、合规评估报告,进行决策与授权;审议在风险评估与风控机制安排方面存在重大争议的公司业务事项;对于一线合规风控负责人选任、子公司风控合规负责人推荐或选派进行审议;对于监管形势、风险形势进行前瞻性研判和识别,对合规风控应对方案进行决策;审议决定公司重大风险事项的处置方案;审议决策经营活动中其他重大风险管理事项。
      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包括公司总裁、首席风险官、合规总监、财务总监、风险管理一部负责人、风险管理二部负责人、计划财务部负责人、合规部负责人、战略管理部负责人、稽核审计部负责人、法律部负责人。
      (3)风险管理部门
      风险管理部门包括风险管理一部、风险管理二部、合规部、法律部、稽核审计部等专职履行风险管理职责的部门,以及计划财务部、资金同业部、信息技术部、营运中心、董事会办公室等履行其他风险管理职责的部门。风险管理一部管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履行具体风险管理职责;风险管理二部负责公司一级市场证券发行业务的风险审核与评估工作;合规部有效识别、评估和防范公司合规风险;法律部识别、评估、通报、监控并报告公司法律风险,有效防范法律风险,避免公司受到法律制裁、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职能部门;稽核审计部对公司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及下属控股子公司的业务、管理、财务及其它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性,资产安全性、效益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独立、客观地检查、监督、评价和建议。计划财务部负责公司计划预算、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与净资本管理;资金同业部负责公司流动性管理及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技术部是公司IT运作的管理与运行机构,负责公司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行与管理,建立实施IT相关制度,对公司IT风险进行评估与控制;营运中心是公司日常营运管理部门,负责公司各类业务统一清算、交收、核算、第三方存管业务运行,承担相应的风险管控职责;董事会办公室负责公司声誉风险的管理工作。
      (4)其他业务部门与分支机构
      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是各单位风险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为增进一线风险责任意识,加强前端风险控制,及时、有效地发现和防范风险,公司持续强化各业务委员会、业务部门、分支机构以及子公司的风控功能。公司建立子公司合规与风险管理制度,要求子公司建立健全自身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提升公司整体风险管理水平。
      3、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公司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及经营风险水平,建立并持续完善四级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全面风险管理办法,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声誉风险等不同风险类型制定的风险管理办法,各类业务和产品的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具体的业务操作规程。报告期内,公司根据最新监管要求,修订了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制度、机构客户授信管理制度、操作风险管理指引、投资银行类业务内核管理制度、柜台市场风险管理制度、洗钱风险管理制度。
      4、风险偏好体系
      风险偏好是公司充分考虑净资本、资产负债、偿债能力、流动性、外部评级、合规经营及未来业务风险和机遇等情况,在满足债权人、客户、监管机构、评级机构等利益相关方要求的前提下,面对风险的总体态度,以及所愿意承受的风险类型和水平。
      公司梳理了各利益相关方包括股东、监管机构、评级机构、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等对公司的期望和要求,围绕发展战略、经营绩效、资本实力、流动性、合规性及外部评级等核心维度设定具体目标,构建了公司的风险偏好指标体系。在总体风险偏好设定完善的基础上,公司以量化的风险容忍度指标描述了在整体及大类风险等不同维度上的风险边界。在风险偏好及风险容忍度约束下,公司对关键风险指标设置了限额,并据此进行风险监测与控制。
      报告期内,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明确了2019年度集团风险偏好、容忍度和限额,并区分风险类型、各子公司等不同维度进行分解和传导,在日常经营中予以执行。2019年内集团各类指标均在风险偏好体系下平稳运行。
      5、各类风险的应对措施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公司可能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价格包括但不限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等。公司涉及市场风险的业务主要包括权益类证券及其衍生品投资交易、新三板做市业务、固定收益类证券及其衍生品投资交易,以及外汇、贵金属、大宗商品等低风险非方向性交易。
      公司对市场风险实施限额管理,制定包括业务规模、亏损限额、风险价值VaR、敞口、希腊字母、对冲有效性、敏感度等在内的市场风险限额体系和各类风险指标,确定市场风险的预警标准、警示标准及应对措施。
      公司使用风险管理系统监测业务的运作状况,对市场风险限额进行逐日监控。报告市场风险监控和管理情况,对风险事项等进行专项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公司采用风险价值VaR和压力测试等方法分析和评估市场风险。公司风险价值VaR计算采用基于前12个月历史数据的历史模拟法,假设持有期为一天、置信水平为95%,VaR的计算模型覆盖权益类价格风险、利率类风险、商品类价格风险、汇率类风险,公司定期地通过回溯测试的方法检验VaR模型的有效性。下表列示于所示日期及期间公司按风险类别分类计算的风险价值:(1)截至相应期期初、期末的每日风险价值;(2)于相应期间的每日风险价值的平均值、最低值和最高值。
      作为对风险价值VaR的补充,公司积极运用压力测试计量和评估市场极端变动状况下的可能损失。公司定期开展综合和专项压力测试,加强对交易投资业务的风险评估与动态监控,并将其压力结果运用于市场风险管理及限额管理。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证券发行人、交易对手、债务人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由于信用评级的变动、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从而对公司造成损失的风险。公司目前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集中在债券投资业务、融资融券业务、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场外衍生品业务等。
      公司对信用风险实行准入管理,在开展信用风险相关业务前,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信用等级在准入信用等级以内的方可授信与开展业务。各业务部门在申请客户信用评级与授信前,开展尽职调查。对信用等级符合准入条件的客户,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授信额度。
      公司采取收取保证金、合格抵质押物以及采用净额结算等方式进行信用风险缓释。债券投资业务设定准入标准,进行白名单管理和集中度控制,并持续跟踪评估持仓债券信用风险。信用业务部门根据自身开展的业务特征,设定详细的抵质押物准入标准及折扣率。公司对准入标准及折扣率定期重检,并在市场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相关信用主体发生重大信用事件时,进行不定期重检。公司对现金以外的抵质押物进行盯市管理,对抵质押物进行估值。
      公司对各项业务中的信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其中的信用风险隐患,开展信用风险集中度管理、计量评估。公司在集中度风险控制目标内对大客户实施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计量采用集中度、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信用风险敞口、押品覆盖率等分析方法。公司设定合理的信用风险压力情景,开展压力测试并对测试结果开展分析。
      截至2019年末,公司信用风险总体可控,债券投资业务未发生重大信用违约事件,股票质押业务的平均履约保障比例为260%,融资融券业务存量负债客户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79%。
      (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或价格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
      公司主要采用风险指标分析方法进行总体流动性风险评估,即通过对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率、杠杆倍数、现金流期限缺口、现金管理池净规模、流动性比例、流动性储备比例、资产及负债集中度等主要指标的分析,评估和计量公司总体流动性风险状况。公司建立了流动性风险限额体系,对流动性风险实施限额管理,并实施限额执行情况的监测与报告。公司建立金融资产流动性变现风险量化模型,对集团各类场内外金融资产的变现能力进行每日计量,用以评估各类金融资产流动性变现风险。
      公司拓展维护融资渠道并持续关注大额资金提供者的风险状况,定期监测大额资金提供者在公司的业务开展情况。公司关注资本市场变化,评估发行股票、债券和其他融资工具等补充流动性的能力与成本,并通过补充中长期流动性来改善期限结构错配状况。公司在掌控整体层面流动性风险的前提下,关注各项业务线层面流动性风险管理,分别对资金管理业务、交易投资自营业务、经纪业务、信用业务、投行业务,以及子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因素进行重点识别、评估、监测和管控。
      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模拟在极端流动性压力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损失,评估和判断公司在极端情况下的风险抵御能力和履行支付义务的能力,并针对测试结论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公司建立并持续完善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包括采取转移、分散化、减少风险暴露等措施降低流动性风险水平,以及建立针对自然灾害、系统故障和其他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或备用系统、程序和措施,以减少公司可能发生的损失和公司声誉可能受到的损害,并定期对应急计划进行演练和评估,不断更新和完善应急处理方案。
      2019年市场流动性整体合理充裕,但也出现了信用分层的情况。针对新的变化,公司加强流动性风险管控,在集团层面制定自有资金流动性运作方案,对集团内流动性运作投资标的和交易对手进行统一规范和管理。2019年公司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率均满足监管要求,现金管理池净规模高于公司设定的规模下限,整体流动性状况良好。
      (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制度流程失效、员工行为不当、信息技术风险,以及外部事件影响所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公司梳理各业务关键风险点和控制流程,运用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开展日常操作风险管理工作,制定操作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程序,各部门、分支机构与子公司主动识别存在于内部制度流程、员工行为、信息技术系统等的操作风险,确保存续业务、新业务,以及管理工作中的操作风险得到充分评估。公司系统收集、整理操作风险事件及损失数据,建立操作风险关键风险指标体系,并监控指标运行情况,提供定期报告。对于重大操作风险事件,提供专项评估报告,确保及时、充分了解操作风险状况,利于作出风险决策或启动应急预案。
      公司持续加强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制定了完善的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对应急主预案、子预案开展评估,每年安排公司总部及全部分支机构参加覆盖全部重要信息系统的故障、灾难等多项演练,并结合演练的结果和发现的问题,对系统和应急方案进行完善、改进和优化。
      2019年,公司信息技术、营运事务工作平稳安全运行,未发生重大操作风险事件。各项信息系统应急演练的故障备份恢复时间均达到设定目标,验证了公司重要信息系统已具备符合需求的故障、灾难应对能力。
      (5)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因公司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对公司声誉产生负面评价的风险。
      公司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声誉风险管理机制,在董事会办公室下设品牌中心作为公司声誉风险管理部门,要求各部门、分公司、营业部、子公司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风险事件,对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声誉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审慎评估、动态监控、及时应对和全程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公司声誉及品牌形象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
      2019年,公司完善声誉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整体舆情平稳,未发生重大声誉风险事件。
      (五)其他
      1、业务创新的风险控制情况
      (1)公司将创新业务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针对创新业务发展状况和风险特征,建立健全了与业务相适应的决策机制、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制定了相关创新业务合规与风险管理制度,规范了创新业务全流程风险管理,通过开展创新业务风险评估与决策、验收上线、持续管理等工作,确保了各项创新业务在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前提下持续稳健开展。在创新业务开展前,公司风险管理部门对相关风险进行合规论证和识别评估、计量分析,并指导业务部门完善制度、流程等内控机制建设。
      (2)公司建立了创新业务的多层次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根据创新业务的风险特征,设计各类、各层级风险监控指标和风险限额,动态跟踪创新业务的风险状况。在具体业务开展过程中,业务部门一线合规风控人员负责日常盯市监控职责,风险管理一部进行独立监控,当风险监控指标出现异常时,及时进行风险提示,根据预警层级采取相对应的风控措施,确保创新业务风险水平始终控制在公司可承受范围内。
      (3)公司制定了创新业务定期报告和重大风险事件报告制度,定期出具创新业务的风险信息报告,以确保与创新业务有关的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必要的业务、风险和管理信息。当创新业务因外部市场突变、内部管理问题、技术系统故障等原因影响到业务持续运作,或可能使公司利益、声誉受到重大损失时,责任部门或监测到风险的内控部门第一时间向业务分管领导、首席风险官、风险管理部门报告,以便决策层根据实际情况执行原有的应急预案,或拟定新的处置方案。
      (4)公司定期对创新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不断提升创新业务的内控水平和风险应对能力。专项检查覆盖创新业务及管理的重要环节,根据检查发现的问题,各相关部门对创新业务的开展情况及内控机制进行研究分析,不断完善创新业务管理制度、操作流程以及相应的控制机制,并健全创新业务的应急预案,确保创新业务健康平稳发展。
      3、动态的风险控制指标监控和资本补足机制建立情况,报告期内风险控制指标不符合规定标准的情况及采取的整改措施、整改效果
      (1)公司动态风控指标监控机制建立情况
      a)为了建立健全公司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和资本补足机制,加强风险监控,在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前提下开展各项业务,根据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证券业协会《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系统指引》等相关规定,公司制定了《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净资本和流动性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和《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系统工作指引》等内部制度。
      b)公司按照监管规定,建立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系统,实现风险控制指标的动态监控和自动预警。公司动态监控系统能够覆盖影响净资本和流动性等风险控制指标的各项业务数据,动态计算净资本和流动性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能够根据各项业务特点实施动态监控,按照预先设定的监控标准对净资本和流动性等风险控制指标进行自动预警;能够生成净资本和流动性等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报表。
      c)公司按照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监控净资本和流动性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编制风险控制指标监管报表,及时做好风险信息的分级预警和跟踪报告;公司各相关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按时保质提供相关信息,定期做好本系统相关指标的跟踪控制和分析。
      (2)不符合规定标准的情况及整改措施
      a)当公司净资本或者其他风险控制指标达到中国证监会规定的预警标准或不符合规定标准的,公司分别在该情形发生的三个工作日、一个工作日内向公司注册地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书面报告,说明基本情况、问题成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期限。
      b)截至2019年末,公司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均符合规定标准。

     

    时价预警

    详情>
    • 江恩支撑:13.95
    • 江恩阻力:14.34
    • 时间窗口:2024-04-10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热论
    赢家AI快讯:

    头部券商密集发布2023年年报分红回购热潮涌动

    【头部券商密集发布2023年年报分红回购热潮涌动】3月29日电,华泰证券、国泰君安等多家券商3月28日晚间发布2023年年报。至此,已公布年报的上市券商达19家

    赢家AI快讯:

    国泰君安2023年实现净利润93.74亿元 同比减

    【国泰君安2023年实现净利润93.74亿元 同比减少18.55%】3月28日电,国泰君安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61.41亿元,同比增加1.89%;归属于上市

    赢家AI快讯:

    国泰君安:光伏景气持续向好 关注组件与玻璃价格回升

    【国泰君安:光伏景气持续向好 关注组件与玻璃价格回升】3月27日电,国泰君安证券研报认为,光伏电池组件出口数据显著改善超预期,海内外需求共振带来行业景气度提升,

    赢家AI快讯:

    国泰君安:锂矿处于供需结构修复阶段 锂价存在短期反

    【国泰君安:锂矿处于供需结构修复阶段 锂价存在短期反弹机会】国3月22日电,泰君安研报认为,目前锂矿正处于供需结构修复阶段,澳矿的主动减产正加速这一过程,看好具

    赢家AI快讯:

    国泰君安:预计美联储年中左右开启降息 美股在盈利端

    【国泰君安:预计美联储年中左右开启降息 美股在盈利端的支撑下仍有上行空间】3月21日电,国泰君安发布研究报告称,2024年3月美联储议息会议连续五次维持利率不变

    赢家AI快讯:

    国泰君安:钨价或偏强运行 行业公司有望受益

    【国泰君安:钨价或偏强运行 行业公司有望受益】3月21日电,国泰君安指出,钨作为战略资源,其开采量受国家指标控制,2024年第一批开采指标有所下调,在矿山品位下

    殇城づ:

    国泰君安 周盘点(3月11日-3月15日)

    国泰君安本周股价出现下跌,本周微跌0.67%,近10日股价呈下跌趋势,本周最高价为15.06元,出现在星期二,最低价为14.63元,出现在星期五

    赢家AI快讯:

    转融券“T+1”本周六开启通关测试 至少30家券商

    【转融券“T+1”本周六开启通关测试 至少30家券商已准备就绪】3月14日电,根据中证金融消息,为做好暂停转融通借入证券实时可用技术准备工作,将于本周六即3月1

    赢家AI快讯:

    国泰君安:预计3月开始乘用车板块开启修复行情

    【国泰君安:预计3月开始乘用车板块开启修复行情】3月14日电,国泰君安研报表示,2021年以来乘用车板块通常在Q1有一定压力,一方面是春节前后乘用车销量有波动,

    赢家AI快讯:

    57家券商参与2023年民营企业债券承销 金额达3

    【57家券商参与2023年民营企业债券承销 金额达3471亿元】3月12日电,据中证协最新数据,2023年度作为民营企业公司债券主承销商或资产证券化产品管理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