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趋势

    (一)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银行业经营策略面临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2014 年至 2018 年,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 30%。尽管增速有所放缓,但在稳增长、调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综合作用下,宏观经济运行整体仍然保持在合理区间,增长速度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2018 年,中国 GDP 实际增速为 6.6%,与之相对应的,M2 较 2017 年 12 月 31 日增长 8.08%。在经济和货币总量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增长也逐步回归平稳,商业银行对于未来发展速度的预期将会更加客观和理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同时,商业银行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在保持适度规模增长的同时,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创造价值的发展模式转变,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目前,中国银行业进入以结构和质量取胜的阶段,逐渐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随着中国经济结构向着“质量更好,结构更优”的方向不断调整转型,银行的客户基础、收入来源、资产质量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发展变化。顺应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趋势,商业银行在金融活动中的角色将从信用中介、资金中介向信息中介、资本中介转变,资产结构将从重资产、资本消耗向轻资产、资本集约转变,经营理念将从资金供应商向金融服务提供商转变。银行的盈利水平、市值不完全取决于资产规模,资产质量和收入结构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银行的客户和资产结构决定资产质量,并进一步影响利润;银行的资本内生能力逐渐形成,逐步以客户服务的专业能力为驱动,走上集约化、内涵式、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也要求银行进一步加强对宏观经济环境、金融政策、行业趋势、客户需求的研究和预判,顺应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客户结构和收入结构。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优化调整,银行业前期积累的风险会逐渐暴露,银行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化解风险,加快推进转型和创新,进一步挖掘潜在市场,以此实现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实现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同时,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取消存贷比作为监管指标、资本管理要求的不断提升、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进一步规范、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金融混业经营的稳步推进,银行的经营环境面临重大变革,银行需要加快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提升组织运行效率,提高市场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结构性去杠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精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二)监管手段不断丰富,监管环境持续完善中国银行业监管法规体系不断完善,逐步搭建起审慎的监管框架,并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合规和风险管理等诸多方面稳步推进中国的金融业改革,通过相关法规强化信息披露要求以及与国内外监管机构的协调与合作。2008 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银保监会进一步确立了审慎监管和逆周期监管的监管思路。在审慎监管方面,中国银保监会出台了一系列监管规定,指导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确立规避高风险市场及行业的审慎措施,覆盖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等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出台了一系列根据巴塞尔协议的发展而制定的措施和指引,涉及资本充足信息披露、资本计量及风险敞口计算方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以提升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能力。在逆周期监管方面,中国银保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方针,鼓励商业银行在有效控制可能风险的前提下,加大信贷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具体措施包括:鼓励并购贷款、小企业信贷专营、拓宽项目贷款范围以及促进创新担保融资方式和消费信贷保险保障机制等。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逐年扩大,为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对行业和客户的监管,中国银保监会颁布了一系列针对房地产行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管规定,限制商业银行对此类客户的贷款水平,并要求商业银行增强对此类客户的风险管理。此外,中国银保监会鼓励商业银行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由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及其他董事委员会组成的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等。中国银保监会也要求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独立履行内部审计职能,并建立明确的制度与程序。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宏观审慎政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框架改革的重心,人民银行明确提出探索建立“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政策框架,积极探索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2016 年,人民银行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以下简称“MPA”),从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跨境融资风险、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等七个方面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自我约束和自律管理。广义信贷是 MPA 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存款类金融机构广义信贷的界定范围包括贷款、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资产以及存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款项等资金运用类别,基本上比较全面地囊括了银行体系的信用投放渠道。MPA 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并强化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稳健经营理念,并主要通过资本约束金融机构的资产扩张行为。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指标,该项指标将巴塞尔协议 III 资本框架中逆周期资本缓冲、系统重要性附加资本等宏观审慎要素与中国实际相结合。2017 年 8 月,人民银行发布《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7)》。在报告的“促进互联网金融在创新中规范发展”专题中,首次提出“探索将规模较大、具有系统重要性特征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对其实行宏观审慎评估,防范系统性风险”。2018 年,中国银保监会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规范金融市场秩序、治理金融乱象作为工作重点;《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106 号)及《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中国银保监会令 2018 年第 6 号)、《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中国银保监会令 2018 年第 7 号)等配套细则落地,商业银行加快理财子公司布局,资管行业新格局开始形成;银行资本工具创新政策陆续出台,多元化的资本补充渠道助力银行业稳健运行。中国银行业规模持续增长,信贷质量基本稳定,市场流动性总体平稳,风险抵御能力不断增强。(三)金融开放有序推进,银行业市场活力进一步提升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2018 年 8 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中国银保监会令 2018 年第 5 号),废止《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中国银监会令 2003 年第 6 号),遵循国民待遇原则,不对外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作单独规定;取消《中国银监会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中国银监会令 2017 年第 1号)、《中国银监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中国银监会令 2015年第 3 号)和《中国银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中国银监会令2015 年第 6 号)对外资入股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比限制;明确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按入股时该机构的机构类型实施监督管理,不因外资入股调整银行的机构类型。2018 年 4 月,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放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相关事项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8〕16 号),进一步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提升外资银行营商便利度,其中包括,明确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可以依法开展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的管理行,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授权中国境内其他分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和衍生产品交易业务。2019 年 2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把金融改革开放任务落实到位,要提高金融业全球竞争能力,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为进一步扩大银行业保险业的对外开放,中国银保监会于 2019 年 5 月宣布拟推出 12条对外开放新措施,其中包括,取消单家中资银行和单家外资银行对中资商业银行的持股比例上限;取消外国银行来华设立外资法人银行的 100 亿美元总资产要求和外国银行来华设立分行的 200 亿美元总资产要求;放宽中外合资银行中方股东限制,取消中方唯一或主要股东必须是金融机构的要求;鼓励和支持境外金融机构与民营资本控股的银行业保险业机构开展股权、业务和技术等各类合作;取消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审批,允许外资银行开业时即可经营人民币业务;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代理收付款项”业务等。2019 年 7 月 20 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策部署,按照“宜快不宜慢、宜早不宜迟”的原则,中国银保监会推出 11 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覆盖银行、保险、券商、基金、期货、信用评级等多个领域,并将原定于 2021 年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的时点提前到 2020 年。在国家和监管机构政策支持下,我国金融开放有序推进,不断取得突出进展。2018年 11 月,中国银保监会正式批准德国安联集团筹建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将成为中国首家新设立的外资控股保险公司。2018 年 11 月,人民银行同中国银保监会批准美国运通公司于中国境内发起设立合资公司的申请,准许其作为市场主体筹备银行卡清算机构、运营美国运通品牌。2018 年 12 月,瑞银证券完成股权变更,成为中国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2019 年 1 月,人民银行对美国标普全球公司(S&P Global Inc.,以下简称“标普”)在北京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予以备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亦公告接受标普信用评级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债券评级业务的注册,标普获准正式进入中国开展信用评级业务。在金融市场开放方面,中国按照国际标准,持续推动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对外开放,完善相关制度安排。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得到国际市场的普遍肯定和认可。2018 年 6 月,A 股正式纳入 MSCI 指数;2018 年 9 月,富时罗素宣布将 A 股纳入其指数体系;2019 年 4 月起,中国债券正式纳入彭博巴克莱债券指数。进一步扩大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和金融自身发展的需要。银行业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有利于丰富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提高金融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也有利于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扩大产品与服务创新,从而进一步增加中国银行业的有效金融供给、提升行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和金融服务能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金融服务需求。(四)小微企业政策支持力度大,信贷需求旺盛自《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 号)发布实施以来,小微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群体,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产品技术创新、提供就业岗位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务院高度重视小微企业,部署强化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服务。自 2015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 号)发布实施以来,小微企业发展迅速。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多项重大措施改善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2016 年 2 月,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印发《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 2016 年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银监办发〔2016〕24 号),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确保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稳步增长,拓展服务渠道,优化机构布局,丰富服务手段,支持创业创新。2017 年 3 月,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印发《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 2017 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银监办发〔2017〕42 号),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创新小微金融服务模式,并积极落实无还本续贷监管政策,改进贷款管理。2017 年 9月,人民银行宣布将于 2018 年起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以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和可得性,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持。2018年 2 月,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印发《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 2018 年推动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银监办发〔2018〕29 号),着力缓解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不充分、结构不均衡的问题。2019 年 2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举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议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2019 年,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切实使中小微企业融资紧张状况有明显改善,综合融资成本必须有明显降低”。2019 年 3 月,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印发《关于 2019 年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9〕48 号),要求“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持续提升银行保险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2019年 4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细化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管理、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和授信尽职免责规定、落实规范服务收费政策等多重举措,小微企业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得到强化。2019 年 6 月,中国银保监会、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发布《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2018)》,是我国政府部门首次公开发布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白皮书。2019 年 7 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也指出,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支持大企业与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优势互补。根据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9.36 万亿元,较 2017 年 12 月 31 日增长 21.79%;贷款户数 1,723.23万户,较 2017 年 12 月 31 日增加 455.07 万户,小微企业贷款的政策支持使银行业小微企业业务重要程度不断提升。随着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持续创新,小微企业线上金融服务、差异化信贷管理体系、自动化审查审批能力和智能化风险防控技术逐渐成熟。未来小微金融领域的竞争将日渐激烈,小微企业服务能力将成为考验中国商业银行整体服务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五)农村金融改革推进,三农金融发展迅速过去五年,中国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县域居民消费升级,工商资本积极介入农业农村领域,政府支农政策力度加大。2004 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聚焦“三农”,强调金融机构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8 年 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 号),提出要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2019年 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打通金融服务“三农”各个环节,建立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普惠性涉农贷款增速总体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工作的重要部署,针对现阶段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突出、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人民银行和中国银保监会在积极深化农信社产权改革、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同时,采取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限制的改革措施,将多元化所有制金融机构引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2019 1 月,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建立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市场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促进农村金融资源回流。中国银保监会始终高度重视农村金融服务工作。2017 年 3 月,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印发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 2017 年三农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银监办发〔2017〕31 号),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努力践行新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确定金融服务重点,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统筹各项金融服务工作布局,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确保全年涉农贷款投放稳定增长,提升三农金融服务质效。2018 年 2 月,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印发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 2018 年银行业三农和扶贫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银监办发〔2018〕46 号),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把普惠金融重点放在乡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三农金融服务工作总抓手,切实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2019 年 3 月,中国银保监会印发的《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 2019 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和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9〕38 号)指出,要做好 2019 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和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明确普惠型涉农贷款和精准扶贫贷款增速、增量考核要求,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保持同口径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以推动解决当前“三农”和扶贫金融服务难点。根据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 32.68 万亿元,较 2017 年 12 月 31 日增长 5.60%,其中,农户贷款余额 9.23 万亿元,较 2017 年 12 月 31 日增长 13.90%;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 5.63 万亿元,较 2017 年12 月 31 日增长 10.52%。随着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的逐步到位、三农金融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化以及三农金融监管环境的持续完善,农村巨大的金融市场正逐渐显现,各类金融机构在农村的竞争日益加剧,新兴的三农金融市场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六)消费升级稳步推进,零售银行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更加多样化的银行产品及服务(如住房贷款、信用卡、理财服务、个人消费贷款等)的需求不断增加,零售银行业务市场有着重大发展机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提出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2018 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8〕32 号)指出,进一步提升金融对促进消费的支持作用,鼓励消费金融创新,规范发展消费信贷,把握好保持居民合理杠杆水平与消费信贷合理增长的关系。当前中国经济正从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型,消费正在转变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中国居民消费呈现出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产品向更多服务消费、从比较单一的消费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转变。

    核心竞争力

    1. 差异化的零售银行战略定位,服务庞大的零售客户群体;2. 以独特的“自营+代理”运营模式,布局了数量居同业首位的网点;3. 雄厚的存款基础和强大的资金实力;4. 优异的资产质量,审慎的风险管理;5. 良好的成长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6. 先进的信息科技能力,为业务发展提供全面支持;7. 强大的股东支持,与战略投资者开展全方位的合作;8. 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和凝聚力强的年轻员工队伍。

    经营计划

    (一)全面推进业务转型升级,打造新的竞争优势1. 全面推进个人金融业务向集约化、智能化转型(1)加快建立数据驱动、价值导向的客户分层经营体系。本行具备强大的客户基础,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完善客户精准画像,强化分类管理,提升客户体验,建立以数据驱动决策和业务能力,实现对客户的全生命周期经营与管理,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包和综合解决方案,不断挖掘客户价值。(2)大力发展消费金融和财富管理。积极把握提振内需、消费增长的市场机遇,加强消费信贷服务数字化、场景化和智能化建设,满足客户多元消费需求。发挥信用卡信贷、结算多元金融服务功能,以产品创新、综合营销、场景融入为抓手扩大发卡规模和交易规模。打造本行特色的财富管理体系。细分本行个人客群,重构财富管理分层服务体系;完善产品体系,为客户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全产品种类的财富管理方案;强化客户经理队伍专业能力建设,提高综合营销和复杂产品营销能力;推进以客户为中心的端到端客户旅程优化,不断提升客户体验。(3)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渠道体系。深入推进物理网点向“建立和深化客户关系、提供专业理财规划服务、满足客户综合金融需求的营销服务中心”转型,不断提升网点竞争力。实施“手机即银行”战略,加大场景生态融合力度,以“支付+”和“网贷+”切入消费链和产业链,打造互联网金融生态圈。推进线上线下渠道融合,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无缝衔接服务体验。(4)强化智能化大数据应用。完善个人客户数据体系,加强大数据在场景化获客、客户关系管理、精准化营销、智能化风控方面的应用,不断提升智能化服务体系。2. 加快公司银行业务向综合化转型本行将依托广泛分布的网点、雄厚的资金实力、优质的资产质量等优势及牢固的政府机构客户基础,继续扩大公司银行业务规模,重点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家重大战略,提升交易银行、投资银行服务能力,加强板块协同和批零联动,实现公司银行业务向综合化转型,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客户基础建设。全面开展“扩户提质”工程,全方位扩大公司客户基础,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价值充分的客群。依托本行渠道优势,全方位扩大支付结算、现金管理等基础客群,不断夯实客户基础。依托本行资金优势,深化战略客户合作关系,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战略客户的服务深度和广度。深化与地方政府、事业单位等客户的关系,大力发展机构客户。顺应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大力拓展优质中小型客户;稳步开发小微企业核心客群。(2)加快公司综合化转型。以专业化、综合化为抓手,坚持“投贷债存”多方联动,产业链上下游全面拓展,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以交易银行和投资银行为抓手,从客户的商业模式和交易链条出发,围绕客户的日常经营活动,为客户提供支付结算、现金管理、贸易融资、债券承销、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等综合金融服务。(3)突出重点发展领域。本行将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力度,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控制产能过剩行业融资增速和占比。积极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工程,加大对京津冀协同战略、雄安新区支持力度,积极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升级。(4)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营销机制。完善批发零售联动机制,以优质零售撬动批发,以优质批发带动零售,提高客户价值挖掘能力和客户综合贡献度。构建跨部门、跨层级的营销团队,打造高质量综合营销队伍,提高客户及产品覆盖率。3. 推动资金资管业务转型升级本行将在满足全行资本及流动性管理需求的前提下,顺应监管导向,回归本源,转变发展模式,在规模驱动的基础上,向投研和服务驱动升级,进一步推动资金资管业务的稳健发展与转型创新,巩固并提升本行在各类金融市场的活跃度及收益水平。具体措施包括:(1)升级金融市场业务。以银行为重点客户,同时拓展与非银机构的合作。植根传统同业业务,完善业务组织体系,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巩固同业拆借、存放同业等传统业务优势。加强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品创新机制的前沿性研究,有序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同业合作。持续优化交易业务,提升交易能力,拓展交易领域,巩固货币市场、债券等优势业务,重点发展贵金属、衍生品业务。(2)打造国内一流的资产管理机构。服务本行大型零售银行战略,开展普惠金融理财服务,充分挖掘县域地区竞争优势的同时在城市地区积极布局财富管理和机构理财产品。构建核心投资研究能力,完善大类资产配置功能,巩固固定收益类资产、另类资产投资优势,提升股票、衍生品、境外资产、量化投资等新领域的配置能力,积极参与直接融资市场,服务客户多元化融资需求。通过深挖细分市场,完善产品功能体系,加大金融科技支撑与大数据应用,将产品净值化转型与满足客户差异化财富管理需求有效结合,充分发挥渠道和客户优势,打造特色鲜明、价值创造突出的普惠金融理财品牌。(3)高质量发展托管业务。本行将根据资管新规强化独立托管、专业托管的监管要求,主动适应资管市场转型发展的形势,持续做好风险管理,全面提升托管科技水平和运营服务能力,加快推动产品创新,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托管服务。同时,本行将通过整合资金、项目及渠道资源,把托管业务打造成为连接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客户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实现业务高质量持续发展。4. 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三农”、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本行的特色和优势业务。本行将从体制机制建设、产品服务模式创新、信息科技应用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致力于发挥普惠金融事业引领者、践行者的作用,实现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1)推进小微企业业务高质量发展。本行小微企业业务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立足地方,深耕行业,依托专业化和特色化的解决方案,全面满足小微企业金融需求。本行将完善客户分类,打造特色产品体系。加强金融科技创新应用,从批量化获客、精准化管理、自动化审批、智能化风控、综合化服务入手,持续优化升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2)加大“三农”金融业务投入力度。本行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国家战略部署,深耕三农金融领域,以“批零联动、以零为主,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经营策略,推进三农金融业务由服务“小农户”向服务“大三农”全产业链金融转变,着力推进“五大行动”。推进互联网贷款提速行动,充分利用内外部数据发展纯线上互联网贷款。推进数字化流程改造行动,加快推进移动展业、电子签约系统、差异化贷后管理系统与新一代零售信贷工厂全面对接,实现小额贷款全业务线上化运营。推进批量联动发展行动,打造农业产业链、商圈链、流通物流链和骨干项目链,为“三农”领域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推进加强风险技防行动,将智能化风控贯穿业务全流程。进一步优化人脸识别、电子签约、自动定位等功能,健全贷后预警、风险监测模型。加强邮银协同行动,推进代理营业机构小额贷款辅助贷款试点工作,协同发展小额贷款业务。(二)强化总部引领,实施人才强行战略1. 持续优化组织架构以提升总部能力为核心,持续推进强总部建设。本行将充分借鉴同业经验,持续优化总部组织架构,建立面向市场、客户导向、集约高效的组织架构,并加强总部对分支机构的管控能力和服务能力。同时,本行将不断优化业务板块设置,强化资产负债、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资源配置部门的战略导向性和协调决策能力,强化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强化其他中后台部门的业务合作伙伴定位和专业能力,促进建设强大高效的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总部。2. 实施人才强行战略本行实施人才强行战略,加强总部人员配置,不断创新人才选拔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总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员工成长晋升机制及人才引进机制。本行将持续优化员工队伍结构,采取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培训体系和发展机制,拓宽员工成长和发展通道,提升员工专业化能力,打造高素质员工队伍。强化以绩效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与岗位、绩效等相匹配的薪酬分配体系,推行科学激励、合理激励、有效激励的绩效管理文化。(三)积极布局金融科技,以科技赋能引领革新本行将信息科技能力作为核心竞争能力之一,坚持规划引领,科技赋能,结合新技术发展,强化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推进流程再造,创新商业模式,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银行。1. 加大科技投入本行将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强金融科技能力建设,强化系统支撑,加快新技术应用,以科技赋能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将着力打造金融科技队伍,完善专业人才和领军人物培养体系,并通过设立的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创新项目孵化。2. 推进“十三五”IT 规划实施,建设新一代核心系统进一步发挥“十三五”IT 规划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十六大平台和两总线建设,推动规划全面落地,实现“互联、共享、智慧、创新”的规划目标。加快互联网金融平台和服务开放平台建设,打造本行线上核心。推进个人业务核心系统进一步演进,按照企业级架构和业务建模方法,建设产品丰富、体验良好、性能高效、运行稳定、快速创新、技术可控的新一代核心系统,打造“个人业务核心系统+互联网金融平台”双核心。3. 加快数字化转型本行以数字化转型为主线,建立与数字化创新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重塑金融服务模式,打造智慧银行。加快大数据 3.0 规划落地,改进智能化服务,加大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研究应用,建设人工智能“大脑”和区块链技术平台,拓展人脸识别、智能语音等技术的应用场景。全面推进端到端客户旅程数字化改造,不断提升客户体验。(四)加强协同战略,构造差异化特色1. 完善协同机制本行将依托邮政集团、战略投资者等众多机构的资源优势,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协同交流机制,最大化地挖掘协同新效应,产生新效益,打造新优势。为了构建长效的协同机制,本行将通过成立协同工作组织,制订协同工作流程,促进全方位的协同合作,持续拓展业务发展的可能性。2. 实施协同战略本行将充分发挥自身的业务优势,构建与邮政集团、战略投资者等众多机构联动的综合营销和经营体系,深化协同合作。客户协同方面,综合利用客户资源,实现客户资源共享。渠道协同方面,依靠线上线下网络优势,获取营销入口,深化“自营+代理”的运营模式优势。产品协同方面,推进产品服务与场景的深度融合,提供综合的产品服务组合。本行将持续秉承开放协同的理念,推进高效协同,构造本行差异化特色,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五)强化基础支撑,提升核心竞争力1.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本行将充分发挥大型商业银行的政治优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化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把握新发展机遇,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坚持一心一意办好银行,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以高质量的党建工作引领本行实现高质量发展。2. 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稳定的资产质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本行坚持稳健审慎的风险偏好,根据“点多面广”的特点,从客户准入源头入手,坚持“全面、全程、全员”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不断提升抵御经济波动能力,强化风险管理能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本行将持续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与落地,不断完善风险治理架构、政策程序、数据 IT 建设和应用推广,建立起科学的风险计量体系。强化资本约束机制,通过优化业务结构、加强资本使用效率等措施,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盈利水平,增强内生性资本补充能力;同时加强研究创新型资本工具并择机使用普通股、优先股、无固定期限资本债、二级资本债等各类资本补充工具,有效拓展本行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

    市场风险

    (一)银行业及互联网金融竞争的风险目前中国金融机构体系不断优化、完善,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当前本行主要与国内其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竞争,包括其他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农村金融机构等。部分银行可能比本行在财务、管理和信息科技领域拥有更强的实力,具备更具特色化的竞争力;部分银行可能比本行在某些区域拥有更为广泛的客户群体和地方资源。同时,随着中国金融服务领域的扩大开放,特别是外资银行与民营银行业务范围和市场准入的放宽,将进一步加剧国内银行业竞争态势。如果本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可能对本行的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前景造成不利影响。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中国银行业服务模式的创新,银行业的市场格局、盈利模式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如果本行不能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的变化,市场份额可能受到其他市场参与者的挤压,从而对本行的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前景造成不利影响。(二)与贷款组合质量相关的风险截至 2019 年 6 月 30 日、2018 年 12 月 31 日、2017 年 12 月 31 日及 2016 年 12 月31 日,本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 383.72 亿元、368.88 亿元、272.70 亿元及 262.91 亿元,同期客户贷款总额分别为 47,016.73 亿元、42,768.65 亿元、36,301.35 亿元及 30,106.48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 0.82%、0.86%、0.75%及 0.87%。本行秉承稳健审慎的风险偏好,发放贷款主要面向大型企业、小企业法人及个人客户,持续提高信用风险管理精细化及专业化水平,完善信用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在高基数上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也存在周期性、结构性的困难和矛盾,国际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外部经济环境总体趋紧。我国或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可能对本行借款人的流动性状况或偿债能力产生不利影响,使得贷款组合质量下降。此外,如果本行的信用风险相关政策、流程、体系未能有效运作,本行贷款组合的质量可能下降。贷款组合质量下降可能会导致不良贷款增加,从而对本行的资产质量、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三)与“自营+代理”运营模式相关的风险经国务院同意并经中国银监会核准,本行自 2007 年成立起确立了“自营+代理”的运营模式,本行的营业网点覆盖中国 99%的县(市)。本行和邮政集团订立委托代理银行业务框架协议,该委托代理银行业务框架协议在符合股票上市地监管规则要求或相关要求获豁免的前提下,有效期为无限期。根据协议,本行委托邮政企业在代理网点提供吸收本外币储蓄存款服务、结算类金融服务、代理类金融服务及其他服务;根据国家政策,本行和邮政集团双方无权终止邮银代理关系。如果国家调整本行“自营+代理”运营模式,本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可能受到不利影响。(四)资本充足率不达标风险本行须遵守中国银保监会有关资本充足水平的监管要求。根据《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自 2013 年 1 月 1 日起,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6%,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8%。对此,中国银监会安排了《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的 6 年过渡期,过渡期内,逐步引入 2.5%的储备资本要求,由核心一级资本来满足。2018 年过渡期结束前,我国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7.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8.5%,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10.5%。截至 2019 年 6 月 30 日,本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分别为 9.25%、10.26%及 12.98%,均满足监管要求。此外,根据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修订)》,本行应在 2016 年底前达到 4%的最低杠杆率要求。截至2019 年 6 月 30 日,本行的杠杆率为 4.67%,满足中国银保监会的最低监管要求。虽然本行积极改善资本占用与资本回报关系,持续保持资本总量和优化资本结构,但如果本行未来资产质量下降,净利润减少造成留存收益降低,不能及时补充或增加资本,或出现中国银保监会提高对资本充足率的达标要求、调整资本充足率计算规则等非预期因素,都有可能使本行不能满足中国银保监会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的要求,中国银保监会可能会对本行采取相关监管措施,包括限制贷款及其他资产增长、拒绝批准新业务或限制本行宣派股息等,从而对本行的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五)本行 H 股股价波动可能会影响本行 A 股股价的风险本行于 2016 年在联交所发行 H 股并上市,在现行监管政策下,除经过相关有权部门批准外,本行的 A 股和 H 股相互之间不可转换或代替。A 股市场和 H 股市场的交易特点和投资者基础有一定的差异(包括不同的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参与程度)。由于这些差异,本行 A 股和 H 股的交易价格可能并不相同。本行 H 股股价波动可能会影响本行A 股的股价,反之亦然。本行股票发行上市后,股票价格波动不仅受本行经营状况、盈利水平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金融形势的变化、投资者心理预期等,投资者应对本行股票面临的市场风险有充分认识。

    时价预警

    详情>
    • 江恩支撑:4.82
    • 江恩阻力:5.13
    • 时间窗口:2024-05-08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热论
    义不容辞fgo:

    我理解最高2.85%发行。今年邮储银行2.75%询价利率才2.05%-2.85%。这个应该是基准利率吧。考虑永续债上浮利率,说不定3.25%就能成功发行。

    酷到炸:

    邮储银行低开收上影小阳线,H股概念微跌0.18%

    邮储银行今天低开收阳,收盘价为4.79,相较于昨日阳线收盘价4.73,上涨0.06元,微涨1.27%,近两日连收两根阳线,近两日呈现上涨趋势,近一周股价呈上涨走向,以上影小阳线收盘,收盘价为4.79,

    Edison王者之风:

    东海证券给予邮储银行增持评级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王鸿行近期对邮储银行进行研究并发布了研究报告《公司简评报告经营韧性较好,资产质量优异》,本报告对邮储银行给出增持评级,当前股价为4.73元。  邮储银行(601658)  投资要

    老难忍:

    还是先看2张图邮储银行增长没有很多人说的那么好,还不如四大行。即使其没涨,现在的估值也和四大行相当。

    馨情岁月:

    邮储银行面临现状是受港股邮储的影响,在六大行里走势比较疲软,股价坚挺性弱于其他五大行,股价始终突破不了箱体上沿线。没有办法,只能等着了。

    dct雯:

    点赞!邮储银行未来可塑性强,没什么历史包袱,如果银行股上扬,它未来空间最大

    为你所有:

    邮储银行的特别的利好预期是什么?市场是一步步验证这个预期,走走停停,很常见

    danke8888:

    邮储银行也非常有特点长期投资,四大国有银行和招商银行具备几大优势存款利率低,贷款客户质量高,规模优势明显。中短期投资,江苏银行和成都银行财务报表数据强劲,而且市盈率很低股息率很高,估计是一季度主营收

    光合田园:

    邮储银行的现在、历史及一点逻辑

    国有银行的年报有如行长办公室里的办公桌,四平八稳。营收3425亿,同比增长2.25%,主要是在贷款规模带动下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3%带动;在业务及管理费同比强劲增长7.93%的前提下,归母净利润863亿

    大树3000:

    当年邮储银行因为大佬跑了砸出个大坑!后来迎来强劲反弹!以史为鉴做投资,可以少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