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趋势

    行业格局和趋势
      2019年,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继续深化的一年。“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在此背景下,政策成为2019年的核心变量,鼓励金融业开放,提高金融整体的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成为2019政策导向的主旋律,券商板块也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完成估值修复。
      2020年,随着资本市场国家战略的推进,随着深改十二条的落实,券商将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借助金融开放、科技金融,占据下一阶段战役的战略高地,是各家券商的重要命题。结合政策导向,行业局势,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总体趋势仍是“综合化、科技化与国际化”。在这一趋势下,行业正在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金融科技加速发展
      金融监管层的科技创新导向相对明显,金融科技投入纳入协会排名指标。科技对金融服务业带来的改变是贯穿各个环节的:在营销端,拓展了覆盖用户的区域;在服务端,推进了服务的标准化和延续性;在运营端,解决了跟踪督导的困扰;在合规风控方面,实现了自动化监测。除此以外,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行业服务理念,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成为各业务线新的增长点。
      利用精准营销和内容营销,多家券商推出的APP成为其新增用户数的主要来源。在智力支持方面,借助科技能更大程度赋能前台的业务拓展,更加注重利用数字化渠道构筑平台化、体系化的财富管理服务新模式。通过智能交易、量化投研、投资管理、市场数据分析等数字化产品,迭代升级理财服务平台功能;同时充分积累、沉淀、挖掘大数据的价值,分析挖掘客户需求和匹配业务机会,为投资顾问服务客户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撑。科技对于金融已经不仅仅是搭建平台,而是发挥着转变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模式等多重作用。
      2、金融开放加快推进
      金融开放大大超过了市场的预期,从资本开放到业态开放,再到股权开放与业务开放,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在各个领域提出了新的发展课题。金融开放是双向的,对中资券商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外资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对国内券商形成了全面的竞争关系,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券商将会在竞争中愈发被动。与此同时,中资券商也在加快国际化布局,在国际市场中搏击风浪。
      截至2019年底,已有多家券商设立了海外业务主体。中资券商的国际竞争优势体现在对于全球资源的整合,包括通过收购海外金融机构,或在香港离岸市场以及通过子公司开展海外市场的投融资业务及跨境业务。国际布局对各个券商来说,有利于促进业务多元化,优化收入结构,增强经营业绩稳定性,但是对券商的国际化资源机制和经营管理能力又提出了明显的挑战。
      3、深化改革加快节奏
      在深改十二条的推进下,深化改革将会加快节奏。围绕“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总目标,以市场化、法治化为改革方向,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敬畏风险,形成强大合力,着力优化资本市场供给、推进关键制度创新、增强市场的内在稳定性,落实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局。科创板、注册制将进一步推进,上市公司质量将会得到重视和提升,创业板、新三板改革有望得到实质性推动,会支持优质券商拓展柜台业务。中介机构能力建设会越来越重要,政策会支持优质券商创新提质,鼓励中小券商特色化精品化发展。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更多中长期资金有望入市。法治供给会进一步增加,有望在《证券法》《刑法》修改中得到体现。
      4、行业集中趋势加速
      近年,由于头部券商在资本金实力、风险定价能力、机构客户布局等方面竞争优势突出,行业的收入与利润进一步向前10、前20集中,前20的利润集中度在18年上升到了83%。除总体财务指标外,在业务方面,经纪、两融、股质、资管与自营的集中度相对稳定,但是投行规模集中度持续上升,排名前10的股、债规模集中度在18年分别达到了74%与61%。2019年的初步数据显示,这个趋势仍在加快:根据三季报,36家上市券商的净利润在全行业中占比超过85%。同时监管大力鼓励打造航母级券商,证监会明确表态将打造航母级券商,监管扶优限劣,投行业务向大型券商集聚。在证券业对外开放,大型券商优势突出的背景下,打造航母级券商实则是顺势而为。也是在此作用的推动下,多家券商大力推进“综合金融服务”的转型。
      5、商业模式持续变革
      随着金融业的开放,券商的核心竞争力逐渐从牌照向研究与服务方向转变,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化、科技化与国际化是行业共识的转型方向。同时,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出台后,券商都面临全能型券商和专业型券商的抉择。在行业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各券商都需要找寻自己的特色化道路。从2019年券商业绩增长点可以看出,虽然经纪业务功不可没,但各家券商亮点不一而论,中小券商一方面受益于市场行情转暖,自营业务贡献业绩,另一方面,依据自身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业务。预计2020年券商商业模式将加速转型,从通道型投行转向产业投行和交易型投行,从经纪业务转向财富管理,从通道资管转向主动管理,打造一站式综合平台,从境内转向全球。
      

    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二次创业”,围绕“稳步进入第一梯队行动计划”,坚持客户导向,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拓展战略空间。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一)扎实的业务布局   依托全牌照经营的优势,2019年公司持续提升全方位综合化金融服务能力,新获私募服务、债券通等业务资质。公司零售和机构两条主线的改革正式落地,研究所建设方案进一步明确,自营分公司即将落地,国际业务取得基础性支撑。公司不断提升综合竞争能力,为长期战略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经纪业务条线上,公司坚持私募、公募并举,进一步助推分支机构向财富管理转型,产品不断创新,新增产品销售规模大幅提升;持续打造优质线上平台,实现线上与线下渠道联动;同时满足不同类型客户需求,提供增值服务。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122家分支机构,其中分公司21家,营业部101家,分布22个省市。公募基金销售规模创历史新高。同时,公司大力布局投资银行、资产管理、期权期货、证券投资等业务,打造协同特色,形成协同效应。2019年非通道业务收入同比上升22.9%,转型业务贡献不断增大。公司证券经纪业务依托浙江发达的资本市场,通过合理布局营业网点、全面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实现了收入结构的持续优化和业务的稳定发展。   投资银行业务条线上,公司坚持打造“专业高效”投行品牌,继续高效贯彻落实“凤凰行动”计划,坚持投行股权、债权业务双轮驱动,市场地位不断提升。同时,不断发挥投行业务对研究的支持作用。在IPO审核趋严的形势下,公司继续保持“百分百”过会率,2019年,发行市场回归常态,公司表现活跃:完成并购重组项目4单,IPO储备项目创历史新高。同时继续做大绿色债、双创债、央企债等业务规模,2019年债券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浙江省第一,进一步巩固了浙江省内债券市场领先地位。   资产管理业务条线上,公司秉承“三大回归”理念,持续完善产业布局,稳中有进。以专业的研究能力和不断创新的产品,推动资管业务不断发展,2019年成功发行66只新产品,规模超160亿元。成功发行全国首个省域上市公司指数基金——中证之江凤凰50ETF指数基金、国内首单基础建设类REITs项目——中联基金-浙商资管-沪杭甬徽杭高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私募FOF汇金一号和公募权益产品浙商汇金量化精选分别取得41.3%、33.8%的收益率,分别位列券商资管主动管理型FOF类中排名第一和同类基金前2.2%分位,逐渐成长为浙商资管的招牌产品。   投资业务条线上,公司一直以来注重稳健投资,全年FICC、股票自营、金融衍生品自营业务年化收益率全面提升,投资业务对公司整体业务布局进一步带来积极影响。FICC业务继续保持稳定盈利能力,业务种类和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投资组合连续三年保持同类产品前10%分位,在封闭式基金中保持第一位。证券自营投资和衍生品自营投资较好把握市场行情,业务增长明显。浙商资本继续坚持价值投资理念,顺利完成2个投资项目退出,继续保持较好的综合投资收益率。其管理浙商转型升级母基金,持续加强科技型创新型产业布局,截至目前75家估值持续取得增长。   研究业务方面,公司通过优化研究团队力量,稳步提升市场影响力和研究实力。公司研究所建立了以宏观经济、投资策略、行业与公司研究为主的研究团队,加强对热点板块、利率和大类资产等方面研究,形成了以浙江区域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市值成长股为特色的研究体系,进一步加大对公募基金客户的服务覆盖,探索形成研究对财富管理、投资、投行等主要业务的发展模式协同,全面提升业务竞争能力。以研究能力助力各个业务线,实现协同发展。   期货业务条线方面,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综合竞争实力稳步提升。综合排名行业第7位,创历史新高。日均客户权益额和峰值均为近四年来最高水平。浙期实业场内外期权业务多维度推进,累计为500多家客户提供风险管理服务;同时“保险+期货”创新业务在服务农业风险管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服务覆盖不断扩大,累计保险金额近20亿元。浙商期货设有26家期货营业部和上海、深圳2家分公司,下辖全资控股浙期实业、浙商国际金融两家子公司,业务覆盖了浙江省内13个重点城市、香港特区以及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大连、山东等经济发达地区,拥有较为成熟的营销网络。   (二)务实全面的合规风控体系   公司始终坚持构建以适应创新发展要求的现代合规风控体系为目标,着力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梳理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各类风险的管理责任分工和职责边界,不断加大对风险管理专业人员招聘和培养力度,实施系统化的全面风险管理,完善公司事前审批、事中预警监控、事后分析报告等各类信息系统;加强对子公司风险统一管理,不断优化风险管理指标体系,不断完善关键风险、重要风险的风险防范和应对机制,确保公司的总体风险可控、可测、可承受。   公司以问题为导向,重点推进关键风险点整治。通过明确流动性限额、加强日常交易管理、强化产品开放前和开放期管理、建立流动性储备和应急机制等措施,强化流动性风险管理。通过推动舆情监控系统、黑名单库、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内部评级体系等建设,切实推进信用风险管理。通过进一步强化人员招聘背景调查、执业道德教育、异常交易行为监控、客户回访等工作,防范员工道德风险。   公司是较早建立专职合规专员队伍的券商,设立了由董事会及其下设专门委员会、合规总监、合规管理部门及合规专员组成的三级合规管理架构,坚持“全员合规、合规从经营层做起、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合规是企业生存发展底线”的合规理念,在实施覆盖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合规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突出各业务条线合规管理部门及专职合规专员的一线监督作用,细化和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有力保障公司各项业务持续规范发展。今年为加强合规管理,特修订公司章程及公司合规管理制度、合规人员管理办法、合规考核办法、违规违纪处罚办法等合规管理相关制度,开展培训,强化主体职责。为分支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合规管理人员,为自营、投行、财富管理业务线配备专职合规管理人员;选派子公司合规负责人。同时聘请外部机构开展主要业务线的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按要求开展合规考核,由合规总监出具专项合规性考核意见。   (三)显著的区位优势   浙江省地处长三角南翼,是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第一大经济区,是党中央确立的定位于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浙江省民间资本活跃,有互联网产业作为驱动,近年又集中力量发展智能制造,是优秀企业和高净值人群聚集地之一。2019年,浙江省全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47家,其中8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至年末,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578家,境内上市公司458家,数量居全国第2位;5家企业入围世界500强。2020年浙江继续实施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的“凤凰行动”计划,通过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额实现倍增,力争上市公司和重点拟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000家。   公司系浙江省首家省级国有控股的A股上市金融企业,先发优势明显,专业特色突出,发展经历优异,在凤凰行动及一系列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中担当重要使命。公司在浙江独特的区位和市场优势中,利用深厚的市场背景、渠道资源和竞争优势,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在市场中打磨产品,提升服务水平,塑造浙商品牌,形成了良好的共生发展关系。   (四)明确的战略布局   自改制重组以来,公司经过十余年发展和积累,客户数量显著增加,管理资产大幅提升,业务板块更加齐全,行业排名持续前进,逐渐成长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上市券商。   2019年初,公司提出了“坚定改革创新,迈向第一梯队”的战略要求,着眼未来十年,通过“创局、创能、创效”,突破固有限制,增加前进动能,实现提升公司地位、丰富公司内涵、增强公司形象的战略目标。   公司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使命,通过对标行业标杆、稳步前移优势业务、快速追赶短板业务、深化内部管理变革、持续提升金融科技水平、有效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推进公司突破迈向一流券商的各类竞争壁垒,实现稳步进入一流梯队的目标。   2019年,公司在“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的指引下,行动计划稳步实施,战略规划执行有力。这一年,公司始终保持战略定力,行业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这一年,公司全面完成预算目标,各项主营业务均有增长。这一年,省领导就凤凰行动再次批示支持,并亲自来浙商证券调研指导,公司在凤凰50、高速REITs等方面打造创新型金融业务品牌特色。这一年,35亿可转债顺利落地,新获私募服务、债券通等业务资质,服务手段更多。这一年,公司零售和机构两条主线的改革正式落地,研究所建设方案进一步明确,自营分公司即将启航,浙商投资也将开业,加快浙商国际发展的方案已基本成形。这一年,党建纪检得到加强,政治素养进一步提升。

    经营计划

    经营计划
      2020年,公司将紧密围绕行动计划阶段性目标,坚定不移走“聚焦+特色”发展道路,推进实施“5+5+5”建设任务,通过锻造核心能力、巩固核心优势、提供核心保障,全力建设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的特色证券公司。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推进“五个提升年建设”,持续锻造核心竞争能力。
      1、大力推进“研究提升年”建设,向一流研究所行列稳步迈进。着力提升卖方研究业务收入,将研究能力提升作为公司2020年“一号工程”加以推动;着力推动“研究+”业务协同发展模式,提升研究对公司战略决策和经营管理的支持力度,全面提升业务竞争能力。
      2、大力推进“资产配置提升年”建设,稳步提高资产收益率。稳步做大信用业务规模。进一步加大对信用业务的资金配置,提升息费收入。提升投资业务盈利贡献。加大自营投资业务规模,并强化投研体系建设,稳步提升自营投资贡献。进一步做大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开展另类投资、金融产品投资,加大投资与投行、投资与研究板块等协同。加大对子公司的战略配置。
      3、大力推进“资本运作提升年”建设,逐步增强公司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实力。
      4、大力推进“客户服务提升年”建设,不断提升零售和机构客户服务质量。坚持增量开发和存量维护“两条腿走路”,通过差异化服务,培育粘性、质量较高的财富管理客户群体。强化机构业务上下联动、内外协同的业务发展模式,以高效、全面的系统平台为依托,加快提升机构客户服务能力。
      5、大力推进“国际化发展提升年”建设,加快推动境外业务做大规模。加快相关业务牌照申请和引进境外证券业务高端人才,组建专业化业务团队,尽快推动证券业务进入实质性开展阶段。紧抓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业务机遇,实现境内市场与境外市场、境内企业与境外企业、境内投资者和境外投资者的联动,做大证券经纪、期货经纪、投行业务、资产管理等规模。
      (二)着力开展“五大业务品牌建设”,强化和巩固核心业务优势。
      1、全力打造私募和公募双向并举的财富管理品牌。加强与资管公司的内部协同和优质公募基金的外部合作,及时引进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的产品,开展差异化、特色化产品营销。进一步发挥证券公司专业优势,着力强化产品投顾能力,稳步做大产品保有量。深化与头部私募机构的合作,同时加大力度筛选和培育有竞争力的中小型私募机构,进一步丰富产品体系,实现特色化服务,率先打造券商私募资产配置品牌。
      2、全力打造股权与债权齐头并进的投资银行品牌。打造“质量过硬”的股权投行品牌。确保在会项目成功通过审核,继续保持“百分百”过会率,实现规模和质量双保证。大力拓展和储备再融资、并购重组等业务,利用多种股权服务工具深度服务上市公司需求,打造核心上市公司服务群体。打造“专业高效”的债券投行品牌。继续保持债券业务创新动能,继续做大绿色债、双创债、央企债等业务规模,进一步巩固浙江省内债券市场龙头地位,同时力争在全国市场的排名稳步提升。
      3、全力打造投研和创新双轮驱动的资产管理品牌。以投研为核心,稳步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深入运用大类资产配置理念,培育宏观与策略、基础资产研究、金融工程三大类投研团队,相应布局和完善产品体系。以创新开辟特色化发展之路。紧随公司经营策略,走精品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4、全力打造投资和销售交易双管齐下的自营投资品牌。强化多资产、多策略自营投资能力。加快推进上海自营分公司的开业运作和资源整合,加强与公司研究所和投行的协同和联动,持续提升投研能力。强化多产品、多渠道销售交易能力。统筹考虑债券、金融衍生品等“固收+产品”销售,实现投研、定价及交易等能力的输出,构建一体化的机构销售交易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提升自营分公司经营效益。
      5、全力打造产业研究与风险管理一线贯穿的衍生品服务商品牌。建立行业领先的期货产业研究中心。与浙期实业进一步结合,让研究人员参与期现贸易,通过与子公司合作,探索、试验、建立从“基本面研究”到“产业对冲”再到“定价模式创新”的体系。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多元服务模式。浙商期货要以专业的衍生品服务商作为建设目标,发挥业务全面布局的优势,针对不同客户提供分类服务。
      (三)全面开展“五大保障工程建设”,以“强总部”“强中台”建设为业务发展赋能。
      1、加快落实合规风控保障工程建设。重点对现有的风控措施进行优化提升,强化FTP定价体系、风险管理对冲工具等系统工具的运用,深度介入业务,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化解风险。紧抓合规管理效能。把合规专业队伍和合规管理任务串联起来,把责任落实到人,进一步发挥专班工作小组的统筹力量。
      2、加快落实金融科技保障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科技金融的建设投入,制定金融科技五年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应用,使科技成为推动组织变革、业务变革、管理变革、服务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提升公司整体执行力和工作效率,持续推动战略目标的落地。
      3、加快落实人力资源保障工程建设。加强“外引内培”,提升人才配置效果;重点补齐业务高精尖人才短板,完善内部人才梯队建设。构建“八能”人才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人才业绩指标量化标准,促使人员“能进能出”;优化干部管理体系,完善能上能下管理措施,促使干部“能上能下”;优化市场化的薪酬激励体系,促使薪酬“能高能低”;打造轮岗机制,拓宽人才发展空间,促使人员“能左能右”。
      4、加快落实综合管理保障工程建设。以效率提升为核心,推动行政办公、计划财务、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等能力建设,持续推动强化公司总部的综合管理保障能力。紧抓执行力建设,加大对每年重点工作、阶段性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及上市公司独立性的工作要求加强督导、考核和问责,理顺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能,促进业务发展。
      5、加快落实文化精神保障工程建设。贯彻落实证监会关于行业文化建设的相关要求,把文化建设进一步融入到制度建设、业务考核等层面统筹考虑。加强对员工精神层面的引导,特别是加大年轻员工的谈心谈话,强化部门、团队及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加快推动企业文化的再深化、再定义,以先进文化助力业务发展。
      

    市场风险

    可能面对的风险(包括落实全面风险管理以及合规风控、信息技术投入情况)
      1、可能面对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经营活动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政策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信息技术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
      (1)政策性风险
      政策性风险指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与证券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管政策及交易规则等的变动,对公司经营产生的不利影响。一方面,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对证券市场影响较大,宏观政策、利率、汇率的变动及调整力度与金融市场的走势密切相关,直接影响了公司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证券行业是受高度监管的行业,监管部门出台的监管政策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经营活动,若公司在日常经营中未能及时适应政策法规的变化而违规,可能会受到监管机构罚款、暂停或取消业务资格等行政处罚,导致公司遭受经济损失或声誉损失。
      (2)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因素及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承销业务大额包销、交易对手延期支付或违约,投资业务期限过长、资管业务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以及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等类别风险向流动性风险的传导等。
      (3)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持仓金融资产头寸的市场价格变化或波动而引起未来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主要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权益价格风险、商品价格风险等。权益价格风险是由于持有的股票、股票组合、股指期货等权益品种价格或波动率的变化而导致的;利率风险主要由固定收益类投资收益率曲线结构、利率波动性和信用利差等变动引起;商品价格风险由各类商品价格发生不利变动引起;汇率风险由非本国货币汇率波动引起。
      (4)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指因融资方、交易对手或发行人等违约导致损失的风险。公司目前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集中在:一是信用融资业务违约风险,即融资融券业务、约定购回式业务、股票质押式回购客户出现违约、拒绝支付到期本息,导致公司资产损失和收益变化的风险。二是债券投资交易的违约风险,即所投资债券之发行人出现违约、拒绝支付到期本息,导致资产损失和收益变化的风险。三是交易对手的违约风险,即互换、场外期权、远期、信用衍生品等业务交易的对手方违约风险,即交易对手方到期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相应支付义务的风险。四是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投资或其他涉及信用风险的自有资金出资业务,即所投资产无法按时偿付本金及利息,或自有资金不能按时安全退出,导致公司资产损失和收益变化的风险。
      (5)信息技术风险
      公司的投资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经纪业务等多项业务以及中后台管理均高度依赖于信息技术系统的支持,信息技术发挥了对公司业务关键的推动作用。在促进证券业务发展的同时,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潜在的技术风险。可能会面临信息技术系统软硬件故障、信息技术系统操作失误、病毒和黑客攻击、数据丢失与泄露等不可预料事件带来的信息系统风险隐患,影响公司的声誉和服务质量,甚至会带来经济损失和法律纠纷。
      (6)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失效的内部程序、人员操作失误或不当行为和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公司内部制度体系和控制机制未严格落实、操作流程存在设计缺陷以及操作执行过程发生疏漏;二是员工的经营管理或执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或准则,同时由于未对关键岗位缺乏严密的有效制约机制,直接或间接导致公司被采取监管措施、遭受财产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7)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证券公司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证券公司负面评价的风险。
      2、风险管理措施
      公司高度重视持续建设、完善与自身业务发展相适应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坚持稳健经营的发展理念,落实有效风险管控措施,确保在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范围内,保障公司业务发展的长期可持续。
      (1)建立全面风控体系
      公司聘任首席风险官负责推动公司全面风控体系建设,各类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推动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监测、评估、报告公司整体风险水平,并为业务决策提供风险管理建议,协助、指导和检查各部门、分支机构的风险管理工作。
      一是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体系。该架构体系由六个层次构成,分别为:董事会和董事会下设合规与风控委员会—经理层、经理层下设风控委员会和业务管理/决策委员会—分管领导—业务风险审核委员会、风险管理部门—业务执行委员会、业务立项评审委员会、各业务部门—风控专员、合规专员。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审计稽核部门共同构成了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实施事前、事中与事后的风险防范、监控与评价工作。
      二是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风控制度体系。明确公司领导和各部门风险管理职责,落实责任体系分工,业务与风险类型全覆盖,制定了风险大类全覆盖、业务条线全覆盖以及重要配套风险管理工具的风险管理制度,并结合外部政策和内部业务发展等不定期优化完善。
      三是建立了多维度限额指标体系。公司自上而下贯彻公司风险偏好,基于风险偏好为各业务(包括创新业务)制定风险容忍度和风险限额,将风险容忍度和风险限额贯彻于风险管理政策中。
      通过设定恰当的风险限额指标,确保业务部门在可承受风险内有序开展业务。每年结合公司的发展情况、上一年的经营情况及各业务部门的业务规划,制定董事会风险限额指标和风险控制委员会限额指标,并将上述相关限额指标分解到各个业务部门,业务部门按照其业务特点制定各自业务风险限额并进行日常业务风险监控。
      四是建立了适当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公司持续建设全面风险管理平台,支持风控指标、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各类风险管理功能和业务综合监控。以上系统能贯穿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各类风险的监控、预警、计量、报告等方面;风险系统基础数据涵盖了公司主要投资业务数据及融资类业务数据、合约数据、财务、市场资讯等内外部数据,并能进行多维度计量汇总,有效的支持了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升风险管控效能。
      五是公司树立了“人人都是风控官”的风险管理文化。通过合规年度培训、新人培训以及不定期的风险培训,内部风险期刊等持续提升公司员工的风险意识。
      六是持续完善风险人才队伍建设。公司在首席风险官、合规总监的带领下,强化了公司合规风控人才队伍建设,分支机构和总部相关部门建立了合规专员,重要业务部门建立了风控专员,同时在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补充引进了专业人才和强化团队组建,提升了合规风控队伍的风险管控覆盖面和管控能力。
      (2)各类风险应对措施
      ①政策性风险管理
      公司持续密切关注各类政策变化,根据最新政策及时做出反应并进行相应调整,确保将政策性风险对公司各项业务经营活动影响降至最低范围内。公司政策性风险措施包括:1)公司不定期获取外部政策文件或通知,通过内部流程要求相关部门学习、落实。2)对重大政策性法律法规或监管通知进行跟踪或关注,联合多部门讨论并形成相应的风险分析报告,并拟定风险应对策略,为公司各级管理人员进行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②流动性风险管理
      为控制和防范流动性风险,公司拟定了如下几方面应对措施。一是,根据公司资本实力和净资本、流动性等风险控制指标情况,优化设定风险限额和风险偏好,合理配置各项业务规模,做到业务规模与公司资本实力相匹配。二是,加强科学合理融资负债管理,精准匹配资金用途。三是,丰富融资渠道,提升公司融资能力。四是,做好资本补足规划和安排。根据自身发展战略,评估测算未来可能的业务发展规模,对不同压力情景下所需的资本补充规模和补充途径事先做好规划和安排,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五是,夯实流动性储备强化现金流管理。建立充足的流动性储备,形成防范流动性风险的安全垫。六是,加强银行合作,扩大公司授信。持续加强与主要银行的合作,保持授信规模稳定。七是,强化流动性监控。做好定期资金流入、流出监控以及现金流敞口预测分析和报告
      ③市场风险管理
      市场风险主要集中在公司自有资金投资相关具有市场风险暴露业务以及融资类业务标的证券市场风险。公司主要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管控。一是定限额。市场风险管理相较其它风险类型来说,风险计量相对成熟,风险限额管理是市场风险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管理手段。公司通过缺口分析、久期分析、敞口分析、风险价值分析、敏感性分析等各类计量模型和分析方法,来确定和适时调整交易限额、规模限额、集中度限额、止损限额等各类限额。二是重分析。定期对国内外宏观和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回顾,做好事前业务风险分析、事中价格监控,事后风险指标量化评估。三是强执行。公司要求严格按照投资纪律执行相关操作规程,克服人为主观情绪,严格按照指定各类风险限额,事先制定的各类投资策略,调整相关限额和投资策略须严格按照制度启动调整流程,公司合规风控等相关部门对投资主办和投资部门制衡监督。四是防传导。为避免融资类业务标的证券的市场风险传导公司信用、流动性等其它风险。公司通过控制融资类业务总规模、逆周期调整机制,对标的证券设置折算率、保证金比例、集中度、可充抵保证金证券及标的证券范畴等风控指标,持续做好折算率管理,标的证券五级分类管理,降低标的证券市场风险传导到公司的风险。
      ④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主要集中在公司融资类业务和信用品种投资业务等信用风险暴露业务以及投行债券业务信用风险。公司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管控。一是严准入。公司对授信客户、交易对手、信用品种进行准入管理,设定准入标准和选择原则,建立黑白名单。严禁对黑名单中的客户、交易对手和信用品种进行授信、交易和投资。公司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对准入标准进行动态调整,并对应调整黑白名单。二是建内评。公司通过客户身份、财产与收入状况、证券投资经验、风险偏好、客户持仓品种及交易情况、客户风险承担能力以及违约可能性对客户进行内部评估;通过交易对手的财务信息、交易规模、历史违约信息、重大负面新闻等风险要素,并参考投资信用品种的发行主体评级、担保人评级、基本面信息、品种信用评级等对交易对手和信用品种进行内部评级。三是重跟踪。公司定期对客户、交易对手、信用品种的资信状况进行持续督导并动态分类管理与跟踪,制定对应风险措施,缓释风险。四是防传导。对一些特别的信用风险,如投行业务的公司债券项目,由于发行人信用风险等原因传导至公司,造成公司可能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风险。公司通过提高项目立项内核标准;加强全过程跟踪,及时监测评估发行人的偿债能力;严格管控项目尽调和后续管理质量等措施,降低投行债券项目信用风险传导到公司风险。
      ⑤信息技术风险管理
      公司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基础设施改造、设备更新及其它技术升级,加强互联网边界安全防护为重点的安全建设,进一步加强同城灾难备份系统建设。加强运维监控体系和平台建设,加大自动化运维应用。定期进行信息系统应急演练,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系统应急处置流程,及时更新各信息系统的应急预案。全面分析和评估信息技术面临的各种风险,防范和避免各种信息技术风险的发生。同时加强人员培训,提升全员信息安全意识,不断提升运维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⑥操作风险管理
      公司所有业务均存在操作风险,公司主要通过如下几方面来进行管控:一是建制度。公司各项业务开展前均须制定业务和风险管控管理办法,明确业务环节的各项规程,收集行业发生的操作风险案例及时对照排查,防范未然,对公司已发生的操作风险,总结反思,对于制度疏漏的,及时建章立制,以防重复发生。二是理流程。公司对于新业务、重点业务及发生频率较高的工作事项,要求必须梳理明晰业务操作流程。从潜在重大风险事件入手,开展风险辨识和成因分析工作,各业务部门根据自身的操作风险状况采用合理的方式,确定主要业务关键流程节点中的风险点,制定风险防范和缓释措施,并要求定期进行更新。三是重制衡。除合规风控部门外,公司还对投行等重点业务线专门设置了独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部门,同时在业务部门内部还设立专门的合规专员,实行业务部门、业务风险管控部门、公司风险管理部门多级风险防控体系。四是管执行。为确保公司各项制度、流程执行到位、有效,公司合规风控相关部门要求承担操作风险的各业务部门或员工对制度及落实情况的有效性进行自查或审核,发现问题须及时跟进整改措施。同时公司合规风控相关部门持续进行合规检查、风控检查、内部审计等检查监督工作,定期评估其执行有效性。五是明禁令。针对操作风险高频性,并与道德风险具有较高相关性。公司制定严厉的惩处机制,明确底线原则,对代客理财、私刻印章、巨额负债失联、参与股票配资等行为零容忍,发布并要求员工签署“经纪业务十大禁令”、“投行业务十大禁令”,严厉处罚已发生的风险事项,遏制可能存在的隐患。六是建系统。为应对业务规模不断发展所带来的非主观因素造成的操作风险,公司加大了信息系统的建设力度,力求易错流程系统化控制、重要流程前端控制、复杂流程节点控制。除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外,投行部门也根据自身业务需求,上线了投行业务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立项、尽调、内核、申报、发行、持续督导等各个环节的电子化管理。七是抓考核。针对不同的业务,公司均设计了不同的考核目标,并将合规风控嵌入考核指标中。
      ⑦声誉风险管理
      针对近年来,移动媒体日益发达,舆论环境复杂多变,公司加强了媒体关系维护,强化了声誉风险的管控与应对,持续维护合作媒体关系。一是持续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关系,形成了良好的媒体关系,从而有利于公司主动管理舆情。二是完善公司舆情监控体系。充分利用公司舆情监控系统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建立了一套内外兼备的舆情监控机制。针对重大负面舆情,建立了7*24小时密集舆情监测机制。三是强化品牌与声誉维护工作机制。通过公司内部培训,提升员工品牌宣传和声誉形象维护的工作意识与技能,深化完善了公司分支机构和总部品牌专员工作机制,强化源头抓起,发现负面舆情信息及时上报。四是举办各类活动提升公司品牌形象,促进正面舆论传播。

     

    时价预警

    详情>
    • 江恩支撑:9.72
    • 江恩阻力:10.71
    • 时间窗口:2024-04-25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热论
    飞舞的梦想:

    国都证券股权再度被挂牌第三大股东拟全部脱手,4.485亿股底价超10亿元

    4月24日,《》记者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官网看到,国都证券4.485亿股股份被挂牌转让,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7.69%,转让方为国都证券第三大股东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此次转让底价折合每股价

    心如止水:

    券商、牛散“抢筹”成都银行法拍股,浙商证券4.2亿拿下3000万股

    成都银行一笔5000万的股权,引来了各路资本的“抢筹”。其中浙商证券竞得3000万股,牛散魏巍、钟革、张寿春分别竞得1000万股、500万股和500万股。成都银行一笔高达5000万股的“涉刑资产”,引

    冬来东去:

    财证券给予浙商证券增持评级,目标价位12.8元

    财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刘敏近期对浙商证券进行研究并发布了研究报告《2023年业绩稳健增长,期待与国都证券的整合成效》,本报告对浙商证券给出增持评级,认为其目标价位为12.80元,当前股价为9.95元,预

    蔷薇草:

    第一大业务毛利率连年下滑,浙商证券面临的挑战还不止这些

    过去几年,浙商证券期货业务的营业收入占比整体呈上升趋势,而该项业务的毛利率却持续下降,2020年—2023年同比分别减少2.21个百分点、0.84个百分点、0.81个百分点、0.07个百分点标点财经研

    纯纯的记忆:

    浙商证券从高点12.05,持续回调了10天 沪港通概念今日跌幅0.61%

    今日浙商证券收盘价为9.79,微跌1.41%,近期高点是12.05元,时间是2024年3月27日,到现在已经下跌10天,共跌去了2.26元,跌幅为23.08%。

    黑洞:

    沪市首例!平安、浙商打配合,星星冷链成“炮灰”

    封面图片|星星冷链官方自2023年11月7日,浙江星星冷链集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星冷链”)收到上交所对其终止IPO审核的决定后,这家公司并未脱离监管“长尾期”。今年3月29日,上交所发布对星星

    真心至上:

    券商基金早参 | 证监会2023年作出处罚决定539项,罚没款金额63.89亿元;浙商资...

    |2024年4月11日星期四|NO.1证监会2023年作出处罚决定539项,罚没款金额63.89亿元证监会公布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全年作出处罚决定539项,罚没款金额63.89亿元,市场禁入

    价趋:

    图解浙商证券年报第四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减15.00%

    证券之星消息,浙商证券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76.38亿元,同比上升4.9%;归母净利润17.54亿元,同比上升6.01%;扣非净利润17.42亿元,同比上升6.34%;其中2023年第四

    anyzhx:

    【浙商资管营收净利双增浙商基金净利润下滑】4月10日电,浙商证券披露2023年报,截至去年底,旗下全资子公司浙商资管存量资产管理规模911亿元,基本与2022年持平。该公司2023年公募基金及各

    揽风月:

    浙商证券(601878)从高点12.05,持续回调了6天 沪港通概念今日跌幅1.44%

    当天浙商证券(601878)收盘价为10.16,小幅下跌3.15%,近期高点是12.05元,时间是2024年3月27日,到现在已经下跌6天,浙商证券(601878)已经从12.05元回调了1.8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