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趋势

    行业格局和趋势
      1、软件行业整体发展趋势
      软件行业产业链自身可按其产品层级分为系统软件领域、支撑软件领域以及应用软件领域。软件行业为典型的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业已形成成熟、完整的产业链,我国软件行业竞争结构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
      (1)我国软件业在应用软件领域竞争能力较强
      应用软件领域产品一般直接面对实际客户的应用场景,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对于差异化的产品,国内软件企业从用户渠道获取、需求理解、服务能力等方面与国外厂商相比均有一定的优势。
      国内软件企业是以应用类软件开发应用为主,在解决用户需求方面具备更强的竞争能力。国内行业应用软件企业熟悉本土客户的行业特点和应用需求,并拥有良好的渠道资源,能够更为有效地满足本土客户多样、灵活的信息化应用需求。国内行业应用软件企业在国内市场的需求基础上进行软件研发与技术服务,形成的软件产品与国外行业应用软件相比具有定制化能力强、灵活性强等天然优势。此外,受益于国内行业应用软件行业的迅猛发展,我国行业应用软件企业通过技术升级与经验积累不断促进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准的快速提升。
      (2)软件企业规模化趋势进一步显现
      经过行业多年的发展,一批具有技术实力和产品特色的企业实力不断增强,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取得了行业领先地位。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19年(第18届)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数据,前百家企业的软件业务总收入达到8,212亿元,占我国软件行业总收入比例达13.02%。其中,软件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达14家,比上届增加1家;软件业务收入过30亿元的企业已近半,达59家,比上届增加2家。较五年前软件百家企业的业务收入翻了一番,过百亿企业数增加了12家。按照政策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以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生态体系为主要任务,预计到2020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突破8万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百亿级企业达20家以上,产生5到8家收入千亿级企业,软件出口超过680亿元,可以看出培育大型软件企业和鼓励参与国际竞争是政策主要导向。
      (3)自主创新和安全可控已成为未来信息化进程中愈发重要的趋势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的蓬勃发展,信息沟通日益迅捷的同时,世界范围内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屡屡发生,网络安全已成为事关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国家安全法》明确指出“实现网络和信息核心技术、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可控”;2016年10月,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谈到,抓紧突破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2017年起正式实施的《网络安全法》提出“推广安全可信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保护网络技术知识产权,支持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等参与国家网络安全技术创新项目”;2018年4月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维护网络安全,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对国家安全意义重大。《信息安全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陆续颁布实施或出台,为我国的信息安全产业持续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在政策、技术、市场三重因素的催化下,安全可控推进进程十分明显。政策方面,“中国制造2025”计划明确指出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领域,要着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链条,形成自主发展能力;安全可控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国家在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政府补助等方面均提供了有利支持。技术方面,提出安全可控以来,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知识产权和科技论文等主要创新指标进入世界前列。市场方面,政府、军工、金融和能源等行业用户十分注重安全可控和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力求打造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实现网络强国建设目标,安全可控相关的软、硬件产品和应用服务市场更加广泛,自主创新和安全可控已成为未来信息化进程中愈发重要的趋势,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2、保险行业信息化市场发展趋势
      (1)保险信息化市场发展趋势
      ①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提高对信息化服务的需求将持续保持增长
      近年来,中国保险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但与发达国家市场相比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还处于较低水平。随着中国保险市场规模的增长,保险深度、保险密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保险行业客户对于IT信息化的需求及投入将持续增长。根据IDC统计,从2008到2017年,保险行业IT服务的投入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10%。受到大型保险公司基础建设、数据集中、核心业务系统升级、新增保险公司IT建设等因素的持续拉动,我国保险行业信息化建设投入规模逐年递增。根据IDC预计,2021年中国保险行业IT解决方案(包括软件和服务)的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46.52亿元,2017-2021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35%。
      ②利用“保险科技”提高保险产品及服务水平已成为保险行业共识
      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大众社会生活及消费习惯的改善,使得保险公司开始愈发注重利用新技术挖掘新生态应用场景下的保障需求。保险行业开始由传统的资本驱动模式向技术驱动模式转变。“保险科技”的发展一方面使得保险线上销售渠道市场成为保险公司业绩的主要增长点;另一方面“保险科技”能够从产品设计、定价、销售、理赔等环节切入,利用数字化技术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并从根本上改善用户体验;更为重要的是“保险科技”使得保险作为产品嵌入应用场景,从而不断发掘新客户的保障需求。基于此,“保险科技”已成为保险行业众多公司的重要发展方向,由此导致保险行业未来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将持续增长。
      ③“金融云”发展带动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升级
      保险等金融行业IT投入特别是硬件相关投入相对较大,而云计算技术的出现有利于金融企业进一步提高IT投入效率,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型金融机构开始采用云计算完善自身信息化建设,“金融云”市场逐渐发展壮大。根据IDC数据,保险行业是银行、保险、证券三个传统金融细分行业中对云技术的接受度最高的行业,成立时间较短的寿险公司、互联网保险公司等对云的接受度较高,有不少财险、寿险、车险、再保险等公司的主要业务系统已经使用了云解决方案。未来随着“金融云”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与发展,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将进一步增长。
      ④市场参与主体类型愈发多样带来差异化信息需求
      近年来,随着保险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保险市场的参与主体与竞争主体范围得以扩大,外资险企持股比例放开限制、互联网企业等跨界入局,外资保险、民营保险、保险经纪、互联网保险等主体构成保险业竞争主体。保险市场参与主体类型愈发多样也为保险信息化带来差异化需求。
      (2)保险信息化市场竞争格局
      中国保险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形成集中度相对较高的格局。以公司、软通动力、易保软件等为代表的本土供应商依然在数量和总体市场份额上保持领先优势。
      竞争的焦点除了开发技术,更强调项目开发者资金实力、技术实力、领域知识、工程开发能力等多个维度。随着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保险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的集中度预计进一步加强,具备资源及技术优势的企业强者恒强,并加速市场的优胜劣汰。
      近年来进入中国保险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的新厂商数量相对较少,行业信息化业务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仍以国内供应商为主。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包括蚂蚁金服、腾讯等互联网厂商通过与行业主流厂商合作的方式参与保险信息化行业竞争。同时,国内保险信息化厂商积极利用国内市场积累的竞争优势逐渐开拓海外市场。
      3、政务信息化市场发展趋势
      (1)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体系的不断互动与融合,政府各级部门在管理、科研、决策等环节愈发需要信息技术提供的有力支持,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从本质上显著提升了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管理水平与创新能力。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在支持政策不断出台、政府投资持续加大的背景下,行业已进入发展快车道。我国国内经济社会对先进政务系统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2)政务信息化行业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
      政务信息化是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措施,国家各部委以及各地政府陆续出台电子政务的规划、政策等文件,为政务信息化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要打破信息壁垒和“孤岛”,构建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国家数据资源体系,打通各部门信息系统,推动信息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共用。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等信息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等有关电子政务方面的具体措施和目标。国家发改委专门出台《“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推进政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总体实现“基本形成满足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政务信息化体系”,“构建形成大平台共享、大数据慧治、大系统共治的顶层架构”的目标。可见,电子政务市场处于政策红利期,预计未来政务信息化整体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3)软件及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我国电子政务的应用主体涉及包括多个政府部门,涵盖包括行政办公、共享灾备、应急指挥、平安工程、数字城市等多个建设领域,市场规模庞大。根据智研咨询数据,预计到2020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投资规模将达到3,521亿元。电子政务市场主要由硬件、网络设备、软件和服务构成。其中硬件产品市场份额最大,但其在整体市场占比逐年降低,随着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软件与服务的市场规模占比将进一步增长。
      4、公司业务主要涉及的其他信息化领域发展情况
      (1)医疗卫生信息化市场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改革稳步推进,中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市场保持了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与实现方式,医疗信息化在推动医疗资源共享和重大疾病防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逐渐加大,区域卫生和公共卫生平台将会保持稳定的增长,大型医院的信息系统持续升级,新兴信息技术逐渐扩大应用范围。2020年新冠疫情的防控经历使得未来公共卫生安全、疾病防治管理有望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各种配套的法规、防控方案、安全规划和工程推广将成为公共卫生及疾控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我国公共卫生及疾控系统信息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信息化建设将覆盖“发现与预警”、“控制与治疗”、“防治管理与医药研究”等公共卫生安全的各个环节;政策对基层防控能力建设的重视,将使得公共卫生及疾控信息化建设由省、市级机构进一步“下沉”至基层;未来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国家层面会在疾控系统内进行横向协同、共同处置建设,加强医卫协同,联防联控,医保协同,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的促进下,我国卫生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有望迎来爆发期。
      (2)教育信息化市场
      教育信息化发展具备较好的政策环境,发展态势较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中按不低于8%的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教育信息化拥有持续、稳定的政府财政投入。2016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要求在“十三五”期间要完成“三通工程”建设、实现公共服务平台协同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等。在《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中,教育部提出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加快推进,全面改善学校网络接入和带宽条件。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相关数据,2018年,教育信息化财政投入资金规模达3,132亿元,同比增长14.68%,多年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除涉及上述行业信息化应用领域外,公司还涉及非保险金融、多个公用事业等基础性行业的信息化领域,得益于国民经济中高速增长、新科技革命不断深入,这些行业领域信息化市场发展同样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
      

    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控股的大型行业应用软件与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覆盖金融、政务、医疗卫生、教科文等众多领域,具备丰富的领域知识和开发应用经验。同时公司行业相关的管理体系建设较为完善,拥有多项重要的行业经营资质,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公司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品及服务优势   作为国家计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公司密切跟踪行业内的技术发展趋势,掌握了行业内较为先进、主流的软件开发技术、软件设计思想。公司在多年的软件研发、业务实施和推广过程中,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和行业经验,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管理、项目实施和质量控制经验。公司在保险、公共卫生等信息化市场的技术开发实力持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获得了行业内客户的广泛认可,在CCID发布的中国保险业核心业务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或IT服务商相关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技术竞争力、服务竞争力、渠道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评估中连续多年位居首位。   近年来,公司积极利用在保险信息化领域技术优势践行“保险+”业务战略布局,拓展包括与财险有协同性的农业、汽车等信息化领域业务,与寿险、健康险有关的医疗、卫生、疾控信息化领域业务,以及相关销售营销渠道信息化业务,利用保险协同行业应用领域积累的业务经验和技术积累进一步提升保险信息化领域技术实力。   (二)研发及技术创新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保持技术创新,形成了一系列软件著作权等成果物,2019年公司新增《人工智能保险应用平台V1.0》、《寿险核心系统V7.0》、《智慧公共卫生平台V1.0》、《云门诊系统V1.0》、《跨境传染病联防联控平台V1.0》、《学生健康监测智能溯源预警系统V1.0》、《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V1.0》等软件著作权共97项。在辅助工具和应用平台建设等方面都有较大进展,行业参考模型、远程服务平台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并在客户方产生影响力;公司持续加大与科研机构的合作,跟踪和了解国际上的技术趋势,根据自身现状、合理应用新技术。在实现软件技术本身创新的同时,更好地实现软件技术应用的创新。   公司注重与行业一线技术人员的持续交流,由软件所和公司合办,为软件技术人员提供思想与技术交流的平台的“中国软件技术大会”已连续举办十七届,通过软件技术大会的举办,不仅助力公司始终紧跟行业最新技术与先进开发理念,更提高了公司在行业内的技术影响力。   (三)核心客户资源优质   公司专注于为各行业客户提供信息化建设服务,主要客户包括金融保险、政府、教科文、医疗卫生等行业中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主要客户行业产业规模大、信息化需求高,IT投资能力较强。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积累了包括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泰康保险集团、中国人寿保险(集团)、中银保险、国家开发银行、新华人寿保险、中国光大集团、建信人寿保险、国华人寿保险、民生人寿保险、阳光人寿保险等大型金融机构;中宣部、中纪委、政法委、公安部、外交部、网信办等政府部门;国家疾控中心、卫健委、各级疾控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在内的大量的优质长期客户,相关客户粘性不断增强。   (四)质量管理及资质优势   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取得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较为全面、较高等级的业务资质。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20000(IT技术服务管理体系)、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及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持续保持SEICMMI5认证;获得ITSS云计算私有云IaaS服务能力标准符合性(贰级)和ITSS云计算SaaS服务能力标准符合性(叁级)资质认证;获得信息化建设及服务能力评价甲级资质(最高级)、中国信息安全服务一级资质(安全工程类一级)、ITSS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标准符合性壹级资质;获得涉密系统集成资质(系统集成/软件开发)甲级(最高级)、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最高级)、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甲级资质(最高级)、安防设计与施工维护能力评估一级资质(最高级)等重要资质。   (五)股东背景良好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3月1日,是致力于计算机科学理论和软件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的综合性基地型研究所,具备以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龙头的基础前沿研究、软件高技术研究和软件应用研究三大科研体系,建立了计算机科学等重点学科领域和相关学科方向的学科布局。公司是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控股的大型行业应用软件与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依托中国科学院强大的研发实力与技术背景,为公司承接各类政府、企事业单位项目奠定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用基础。

    经营计划

    经营计划,以行业核心应用软件为基础,大力发展产品软件、运营服务等综合性信息技术服务,不断扩展已有成果,进入新的行业细分市场。同时公司在加强和完善端到端的核心业务系统对接基础上,借助“外端”集成,形成“保险+互联网”的业务模式,由内而外的辐射核心行业外围,成为互联网企业的重要合作伙伴。
      1、主要行业信息化建设情况
      公司在金融保险IT软件及服务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和技术沉淀。报告期内,公司继续面向国内外保险公司提供核心系统开发、日常需求开发、运维支持等各类产品及服务。截至2019年底,公司提供服务的保险公司客户数量达174家,88家国内财产保险公司(含开业和筹建)中86家为公司客户,其中68家财产保险公司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财险核心业务系统;91家国内人寿保险公司(含开业和筹建)中88家为公司客户,其中72家公司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寿险核心业务系统。
      报告期内,公司对主要保险客户的营业收入进一步增长,客户粘性进一步提升,通过持续关注重要客户的需求,协助其进行业务系统升级换代;关注大客户的自我开发能力,强调只有“跨公司”实施才有行业经验积累,分析客户自开发组织特点;通过强化公司诸如代码检查工具等技术放大手段,发挥公司独有的领先优势,提高公司市场影响力。报告期内,公司对保险客户收入28.16亿元,同比增长24.04%,毛利率增长0.04个百分点,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报告期内,除了保险客户外,公司已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开证券、申万宏源证券等大型金融机构客户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对银行、证券等非保险金融领域客户实现收入6.43亿元,同比增长68.01%,毛利率21.28%。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深耕政务、公共医疗卫生等行业信息化市场,为客户提供诸多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方案和产品。业务范围涉及公共安全、外事、司法、疾控、交通、教育、科研等诸多领域,公司积极探索并推广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
      2、营销体系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销售队伍的层次化建设,加大对销售人员的职业化教育和培养,不断加强销售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促进公司在销售管理方面的进一步提高。
      随着公司销售规模和领域的扩大,公司的“责任制”管理体制得到延伸、事业群营运能力得到加强、公司的发展模式得以充实,为更多有才能的专业销售人士进入公司创造了条件,也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夯实了基础。公司已形成一系列销售管理经验和规则,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建立了良好的销售人才培养机制,让有能力的人才脱颖而出。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坚持通过向核心业务上下游的渗透,形成公司业务增量的快速发展;通过丰富完善“保险+”战略体系,形成增量收入;通过行业核心系统的运营化转型,使活跃用户收入比重不断增长。
      3、研发及技术创新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在保险、医疗卫生、政务、教育、交通等领域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达6.18亿元,较2018年增长40.62%,以保证公司技术先进性,新增软件著作权97项。公司在辅助工具和应用平台建设等方面都有较大进展,行业参考模型、远程服务平台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并在客户方产生影响力。
      在基础技术及创新战略方面,公司以中科院的“三个面向”战略为指引:“面向国家信息化战略需求”抓住重要领域市场,关注行业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发展走势,增强行业的综合技术集成能力;“面向世界信息化科学前沿”注重复杂系统信息模型研究,追踪新技术热点,充分利用软件工程领域工业界和学术界融合的趋势,强化领域模型和方法论的创新,形成自有品牌和技术体系;“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主战场”抓住重点行业市场,强调新的自主可控,增强“国家队”的影响能力,加大软件向服务转型的商业模式创新。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大与科研机构的合作,跟踪和了解国际上的技术趋势,根据自身现状、合理应用新技术。2019年12月,公司与软件所合办的第十七届“中国软件技术大会”顺利举行,本届大会以“聚焦技术实践,洞见软件未来”为主题,五十余位国内外知名院士、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技术畅销书作者、独立咨询师,围绕AI与大数据前沿、创新金融科技、云计算云生态、架构新视角、热点技术盘点、高效研发管理等技术专题详尽解析和分享了各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和最佳的技术体验,吸引来自各方的参会人员超过一千人。
      4、人才队伍建设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员工17,099人,增长11.17%。公司员工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人员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2019年公司通过技术比赛及标杆项目评选等活动,为员工提供了技术交流及学习的平台,引导并培养员工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领军型人才”、既懂软件技术又熟悉各行业领域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
      5、大陆以外市场开拓
      在拓展大陆以外市场方面,公司学习和借鉴CSC、SAP、GUIDEWIRE等国外上市公司在开拓国际市场上的经验和案例,建立国际化思维,通过制定低成本、灵活多变的战略,以一个行业业务为突破口,带动其他相关行业进入国际市场。利用行业应用软件领域的优势,通过做好细分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大客户和典型客户的全套方案,增加典型案例,进而扩大公司在国际上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在中国大陆以外市场收入达1.64亿元人民币,较2018年增长约152.16%。进一步提升公司在中国大陆以外市场的竞争力。

      二、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软件行业整体发展趋势
      软件行业产业链自身可按其产品层级分为系统软件领域、支撑软件领域以及应用软件领域。软件行业为典型的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业已形成成熟、完整的产业链,我国软件行业竞争结构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
      (1)我国软件业在应用软件领域竞争能力较强
      应用软件领域产品一般直接面对实际客户的应用场景,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对于差异化的产品,国内软件企业从用户渠道获取、需求理解、服务能力等方面与国外厂商相比均有一定的优势。
      国内软件企业是以应用类软件开发应用为主,在解决用户需求方面具备更强的竞争能力。国内行业应用软件企业熟悉本土客户的行业特点和应用需求,并拥有良好的渠道资源,能够更为有效地满足本土客户多样、灵活的信息化应用需求。国内行业应用软件企业在国内市场的需求基础上进行软件研发与技术服务,形成的软件产品与国外行业应用软件相比具有定制化能力强、灵活性强等天然优势。此外,受益于国内行业应用软件行业的迅猛发展,我国行业应用软件企业通过技术升级与经验积累不断促进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准的快速提升。
      (2)软件企业规模化趋势进一步显现
      经过行业多年的发展,一批具有技术实力和产品特色的企业实力不断增强,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取得了行业领先地位。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19年(第18届)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数据,前百家企业的软件业务总收入达到8,212亿元,占我国软件行业总收入比例达13.02%。其中,软件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达14家,比上届增加1家;软件业务收入过30亿元的企业已近半,达59家,比上届增加2家。较五年前软件百家企业的业务收入翻了一番,过百亿企业数增加了12家。按照政策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以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生态体系为主要任务,预计到2020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突破8万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百亿级企业达20家以上,产生5到8家收入千亿级企业,软件出口超过680亿元,可以看出培育大型软件企业和鼓励参与国际竞争是政策主要导向。
      (3)自主创新和安全可控已成为未来信息化进程中愈发重要的趋势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的蓬勃发展,信息沟通日益迅捷的同时,世界范围内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屡屡发生,网络安全已成为事关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国家安全法》明确指出“实现网络和信息核心技术、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可控”;2016年10月,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谈到,抓紧突破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2017年起正式实施的《网络安全法》提出“推广安全可信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保护网络技术知识产权,支持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等参与国家网络安全技术创新项目”;2018年4月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维护网络安全,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对国家安全意义重大。《信息安全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陆续颁布实施或出台,为我国的信息安全产业持续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在政策、技术、市场三重因素的催化下,安全可控推进进程十分明显。政策方面,“中国制造2025”计划明确指出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领域,要着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链条,形成自主发展能力;安全可控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国家在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政府补助等方面均提供了有利支持。技术方面,提出安全可控以来,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知识产权和科技论文等主要创新指标进入世界前列。市场方面,政府、军工、金融和能源等行业用户十分注重安全可控和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力求打造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实现网络强国建设目标,安全可控相关的软、硬件产品和应用服务市场更加广泛,自主创新和安全可控已成为未来信息化进程中愈发重要的趋势,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2、保险行业信息化市场发展趋势
      (1)保险信息化市场发展趋势
      ①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提高对信息化服务的需求将持续保持增长
      近年来,中国保险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但与发达国家市场相比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还处于较低水平。随着中国保险市场规模的增长,保险深度、保险密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保险行业客户对于IT信息化的需求及投入将持续增长。根据IDC统计,从2008到2017年,保险行业IT服务的投入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10%。受到大型保险公司基础建设、数据集中、核心业务系统升级、新增保险公司IT建设等因素的持续拉动,我国保险行业信息化建设投入规模逐年递增。根据IDC预计,2021年中国保险行业IT解决方案(包括软件和服务)的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46.52亿元,2017-2021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35%。
      ②利用“保险科技”提高保险产品及服务水平已成为保险行业共识
      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大众社会生活及消费习惯的改善,使得保险公司开始愈发注重利用新技术挖掘新生态应用场景下的保障需求。保险行业开始由传统的资本驱动模式向技术驱动模式转变。“保险科技”的发展一方面使得保险线上销售渠道市场成为保险公司业绩的主要增长点;另一方面“保险科技”能够从产品设计、定价、销售、理赔等环节切入,利用数字化技术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并从根本上改善用户体验;更为重要的是“保险科技”使得保险作为产品嵌入应用场景,从而不断发掘新客户的保障需求。基于此,“保险科技”已成为保险行业众多公司的重要发展方向,由此导致保险行业未来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将持续增长。
      ③“金融云”发展带动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升级
      保险等金融行业IT投入特别是硬件相关投入相对较大,而云计算技术的出现有利于金融企业进一步提高IT投入效率,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型金融机构开始采用云计算完善自身信息化建设,“金融云”市场逐渐发展壮大。根据IDC数据,保险行业是银行、保险、证券三个传统金融细分行业中对云技术的接受度最高的行业,成立时间较短的寿险公司、互联网保险公司等对云的接受度较高,有不少财险、寿险、车险、再保险等公司的主要业务系统已经使用了云解决方案。未来随着“金融云”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与发展,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将进一步增长。
      ④市场参与主体类型愈发多样带来差异化信息需求
      近年来,随着保险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保险市场的参与主体与竞争主体范围得以扩大,外资险企持股比例放开限制、互联网企业等跨界入局,外资保险、民营保险、保险经纪、互联网保险等主体构成保险业竞争主体。保险市场参与主体类型愈发多样也为保险信息化带来差异化需求。
      (2)保险信息化市场竞争格局
      中国保险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形成集中度相对较高的格局。以公司、软通动力、易保软件等为代表的本土供应商依然在数量和总体市场份额上保持领先优势。
      竞争的焦点除了开发技术,更强调项目开发者资金实力、技术实力、领域知识、工程开发能力等多个维度。随着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保险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的集中度预计进一步加强,具备资源及技术优势的企业强者恒强,并加速市场的优胜劣汰。
      近年来进入中国保险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的新厂商数量相对较少,行业信息化业务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仍以国内供应商为主。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包括蚂蚁金服、腾讯等互联网厂商通过与行业主流厂商合作的方式参与保险信息化行业竞争。同时,国内保险信息化厂商积极利用国内市场积累的竞争优势逐渐开拓海外市场。
      3、政务信息化市场发展趋势
      (1)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体系的不断互动与融合,政府各级部门在管理、科研、决策等环节愈发需要信息技术提供的有力支持,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从本质上显著提升了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管理水平与创新能力。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在支持政策不断出台、政府投资持续加大的背景下,行业已进入发展快车道。我国国内经济社会对先进政务系统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2)政务信息化行业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
      政务信息化是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措施,国家各部委以及各地政府陆续出台电子政务的规划、政策等文件,为政务信息化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要打破信息壁垒和“孤岛”,构建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国家数据资源体系,打通各部门信息系统,推动信息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共用。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等信息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等有关电子政务方面的具体措施和目标。国家发改委专门出台《“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推进政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总体实现“基本形成满足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政务信息化体系”,“构建形成大平台共享、大数据慧治、大系统共治的顶层架构”的目标。可见,电子政务市场处于政策红利期,预计未来政务信息化整体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3)软件及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我国电子政务的应用主体涉及包括多个政府部门,涵盖包括行政办公、共享灾备、应急指挥、平安工程、数字城市等多个建设领域,市场规模庞大。根据智研咨询数据,预计到2020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投资规模将达到3,521亿元。电子政务市场主要由硬件、网络设备、软件和服务构成。其中硬件产品市场份额最大,但其在整体市场占比逐年降低,随着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软件与服务的市场规模占比将进一步增长。
      4、公司业务主要涉及的其他信息化领域发展情况
      (1)医疗卫生信息化市场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改革稳步推进,中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市场保持了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与实现方式,医疗信息化在推动医疗资源共享和重大疾病防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逐渐加大,区域卫生和公共卫生平台将会保持稳定的增长,大型医院的信息系统持续升级,新兴信息技术逐渐扩大应用范围。2020年新冠疫情的防控经历使得未来公共卫生安全、疾病防治管理有望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各种配套的法规、防控方案、安全规划和工程推广将成为公共卫生及疾控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我国公共卫生及疾控系统信息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信息化建设将覆盖“发现与预警”、“控制与治疗”、“防治管理与医药研究”等公共卫生安全的各个环节;政策对基层防控能力建设的重视,将使得公共卫生及疾控信息化建设由省、市级机构进一步“下沉”至基层;未来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国家层面会在疾控系统内进行横向协同、共同处置建设,加强医卫协同,联防联控,医保协同,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的促进下,我国卫生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有望迎来爆发期。
      (2)教育信息化市场
      教育信息化发展具备较好的政策环境,发展态势较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中按不低于8%的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教育信息化拥有持续、稳定的政府财政投入。2016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要求在“十三五”期间要完成“三通工程”建设、实现公共服务平台协同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等。在《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中,教育部提出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加快推进,全面改善学校网络接入和带宽条件。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相关数据,2018年,教育信息化财政投入资金规模达3,132亿元,同比增长14.68%,多年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除涉及上述行业信息化应用领域外,公司还涉及非保险金融、多个公用事业等基础性行业的信息化领域,得益于国民经济中高速增长、新科技革命不断深入,这些行业领域信息化市场发展同样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以“发展软件产业,创新软件科技”为己任,秉承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扎根本土,放眼世界,携手合作伙伴共创未来,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继续树立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争取成为业内公认的以行业应用软件为特色的高技术软件企业标兵。
      1、业务发展战略
      在业务发展战略上,公司将继续完善保险、政务、医疗卫生三大主要领域产品系列,进一步实现产品的标准化、系统化、灵活化,提供可满足不同层级客户的全方位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形成具有行业号召力的软件产品。公司还将加强推广已培育完成的产品,在非保险金融、能源、新闻媒体等新领域继续扩大影响力。
      公司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行业核心业务系统发展战略。在众多重要行业内,以“核心业务系统”为主体,推动相关行业领域的业务发展。并从战术层面过渡到战略层面,推进以核心业务系统升级换代为基础的持续软件服务和新技术产品的持续应用集成服务,通过建立强大的后台系统与专业化的前端执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把握“互联网+”下的转型机会,丰富完善公司“保险+”战略体系。
      在行业应用软件和集成技术方面,创建新的模型和知识库体系,使应用软件和集成服务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在若干综合性、交叉性学科上,在复杂系统管理认知模型上,密切跟踪业界技术前沿。在领域模型和技术支撑两大方向引领行业应用软件的综合技术。以行业通用软件或产品为线索,集中反映各业务部门的核心技术、促进技术交流,强化与研究所的技术合作。在行业应用软件过程管理模型、领域知识模型和领域管理咨询、领域专用技术和平台支撑通用技术等方面形成样板工程、样板项目。
      2、国际化发展战略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持续深入,中国软件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
      公司进一步加快国际化步伐,努力拓展国际市场并制定了完善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公司采用行业应用软件分步进入国际市场策略,利用在行业应用软件领域的优势,通过做好细分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大客户和典型客户的全套方案,增加典型案例,进而扩大公司在该行业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并以特定行业为突破口,带动其他行业进入国际市场。公司从发展理念、人才队伍、国际合作等各方面加强战略布局,制订灵活多变的进驻模式,统筹推进国际业务发展。
      3、组织发展战略
      公司继续倡导组织结构的“裂变和孵化”协同发展,以“裂变”为主,“孵化”为辅,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继续完善组织孵化和对外合作的理论和管理规则,充实“伙伴化”管理体制。通过孵化和裂变形成新的业务团队,以达到增强公司经营活力、客户服务响应和创新能力的目标。同时,持续完善公司和合作方的沟通渠道,特别是与研究所进行技术性交流和原型技术的商业化转化工作,并建立技术研发专项组,推动技术研发的发展。
      4、人才发展战略
      公司致力于企业和人才共同发展战略,建立能给年轻人才展示自身能力的平台。
      公司在强调管理规则、营销、工程实施和技术创新的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加速人才建设,以部门为单位强化人才培养机制:在部门管理岗位,推进管理人员年轻化,针对价值链形成基础岗位分工;在事业群层面,培养成熟的事业群管理人,提高管理人员协同指挥和制定规则能力,强调管理人员自律精神;强调互助协同精神,培养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培养年轻项目经理群体,强化项目经理执行能力,提高其独立完成项目能力;注重激励机制,实行末位淘汰机制,强调人才形成的单位效益;强化公司在技术、市场、法律、财务等方面的人才储备。
      5、管理发展战略
      公司强调建立规范化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利益。继续加强制度建设与创新,努力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变革体制、转化机制,激发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完善公司的各项管理规定,健全内部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司的内控体系,优化管理流程。加强公司财务管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作用。倡导注重资金的时间价值,合理配置公司的资金资源。加强事业部的业务风险管理,尤其是重点业务风险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刚性成本的管理。推进资本运作,并在过程中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6、品牌发展战略
      公司不断加强品牌建设,以成为以行业应用软件为特色的高技术软件企业标兵为目标。建立广泛的厂商与上下游企业和竞争企业合作关系,为保持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而努力,注意维护公司的口碑和形象,树立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保持公司较高信用评级等级和诚信记录,提高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地位,从而使公司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重视客户的满意度以赢得口碑,利用专业的技术服务和贴心的用户体验来提升客户的好感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满足、持续挖掘用户的需求,提高差异化服务的质量。
      (三)经营计划
      2020年,随着国家金融开放步伐加快和金融监管的新变化,金融行业对IT软件与服务的需求有望持续扩张。公司将继续以行业应用软件作为市场综合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并大力发展产品软件、系统集成、运营服务、IT咨询等综合性信息服务,坚持公司各项发展战略,克服新冠病毒疫情等不利影响,顺应金融科技AI时代大趋势,加大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创新技术的投入,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2020年,公司的重点工作计划如下:
      1、销售及客户拓展计划
      按照中国科学院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三个面向”方针,在多个重要行业应用领域内推动行业的发展。在行业应用软件和集成技术上,创建新的参考模型和知识库体系,成为大型的行业客户信赖的服务伙伴,并使公司的行业应用软件和集成服务逐步进入国际市场。
      把握“互联网+”下的转型机会,丰富完善公司“保险+”战略体系,借助行业的纵横关系,由内而外的辐射核心行业外围。紧跟“产业互联网”的2B浪潮,不断扩展已有成果,逐步进入新的细分市场,加强和完善端到端的核心业务系统,并借“外端”集成,形成新的业务合作,增加销售议价能力,成为各互联网企业的重要合作伙伴。
      继续实施全产品策略,打造涵盖通用化软件产品、定制化项目开发、云服务等产品及服务的全方位业务体系,覆盖更多行业信息化市场。
      不断提升用户服务体验,注重用户沟通,不断提高对客户问题快速响应、及时解决的能力,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通过对用户需求的深入研究与挖掘,持续不断开发客户新业务需求。在服务过程中强调新一代行业应用软件核心技术的提升,形成公司独特的优势来提高核心竞争力,打造公司竞争壁垒。
      加强销售队伍的建设,强调协同作战,形成横向机制。在公司层面,协调售前技术力量和大项目投标力量,逐步加强独立分支机构和管理职能机构,协调各控股公司在市场销售方面的共同发展,有效强化销售团队的市场竞争力和决策力。
      2、研发及技术创新
      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募投项目的研发进度。继续坚持中科院“三个面向”的战略指引,一方面巩固自身技术优势,关注并推进数据模型重构,尽快推出兼容性更大的新版核心业务系统;关注代码检查、信息安全、跨语义空间集成和推断,推进技术创新,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对复杂系统信息模型的研究,加快研发成果物的转化。另一方面持续关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拓展“数据湖”和“精准计算”的具体应用;强调数据模型变革,熟悉数据结构、系统架构,加强领域知识的积累,抓住新一轮开源软件形成的商机,建立新开源产品的场景化应用试点;深刻理解云端转型的重要意义,并关注新型培训平台;关注新技术在金融业等强监管行业的应用。
      3、管理体系建设
      2020年,公司将继续实施“助推式”集约化管理转型,推进事业群技术团队增长和岗位设置,并加大事业群层面的弹性投入,增加组织机构的层级,对于组织裂变和孵化设立“育成”补偿,鼓励持续发展。此外,公司将不断建立和完善良好的价值交换环境,形成更好的“价值链”协同机制,逐步完善事业部之间竞争和协调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能。
      以公司成功上市为契机,继续扩大营业规模,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合作者管理、项目质量管理、大型投标项目管理和项目执行监督管理,加强风险控制和成本控制,完善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机制,加强公司信息披露合规性管理,保证公司的口碑。
      4、人才队伍建设
      在强调管理规则、营销、实施技术和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加速人才建设,强化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不断改善公司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待遇和个人成就感,创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保证有业绩、有能力的骨干不断晋升。
      

    市场风险

    可能面对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一)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
      1、行业竞争风险
      我国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开放程度较高,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国内外同行业企业的竞争愈发激烈。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用户对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存在潜在竞争者参与行业竞争的可能性,可能面临与新进入竞争者进行竞争的风险,导致公司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地位下滑。
      2、人才资源风险
      行业应用软件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一方面要求技术人员能够掌握大量先进技术,并熟练运用技术工具实现系统的搭建与运行;另一方面,技术人员还需要对所服务行业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有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客户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设计、开发与实施。目前,能够兼具技术能力与行业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依然紧缺。随着国内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及国外软件企业进入我国,国内软件行业高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
      3、突发事件风险
      2020年春节后,受疫情影响部分地区员工未能及时到岗,客户和供应商未及时恢复正常经营状态,对公司2020年经营业务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应对措施
      公司将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具体包括:
      1、坚持公司各项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专注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坚持“客户至上、信誉第一”,通过以客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为客户创造价值,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以建立互惠互利的权利与义务平等的伙伴体系为重要策略,不断提升客户对公司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巩固和提升公司市场份额及竞争地位。
      2、以公司上市为契机,借助资本市场力量,提高公司研发创新能力,加快募投项目的研发进度;做好资本运用与资源整合,加速扩大公司规模。
      3、把人才看作公司发展的根本,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爱护和使用人才,充分尊重人才,追求开放透明的体制和公平的回报,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加强内部团队建设力、凝聚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4、建立一支有层次、有规模的行业软件开发和推广的队伍,同时扩充软件产品研发、销售、软硬件产品代理和分销、系统集成、后勤管理的人才队伍,并探索一套一体化的企业管理方法,为客户提供领先的核心管理运营平台和完善的个性化服务。
      5、采取多种技术及管理手段克服疫情对公司业务发展的影响,抓住疫情引起的相关行业信息化建设新需求的机遇,努力开拓相关领域客户。

     

    时价预警

    详情>
    • 江恩支撑:23.33
    • 江恩阻力:27.99
    • 时间窗口:2024-04-19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热论
    Elephant11:

    证券之星消息,近日中科软(603927)新注册了2个项目的软件著作权,包括《中医区域诊疗中心平台V1.0》、《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系统V1.0》等。今年以来中科软新注册软件著作权19个,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

    一贱你就笑了:

    海国投现在自身难保投这么多公司估计就中科软能回点款相海国投,一种纯粹的盲目的等待

    花樣年華:

    证券之星消息,近日中科软(603927)新注册了《中科软物联网平台V1.0》项目的软件著作权。今年以来中科软新注册软件著作权17个,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12.5%。结合公司2023年中报财务数据,202

    余音未散绝:

    啥都沾点边,但都不正宗董秘您好,作为国内最高研究机构,贵公司除了保险AI业务,有其他方面研发与开发吗?有没有打算与英伟达合作?中科软中科软尊敬的投资者,您好!谢谢您的关...

    魔女卟哭:

    中科软 周盘点(3月11日-3月15日)

    中科软本周股价出现上涨,本周微涨0.17%,近10日股价呈下跌走向,本周最高价为30.0元,出现在3月13日,最低价为28.41元,出现在3月14日

    xjqxjq:

    证券之星消息,近日中科软(603927)新注册了《基于微服务架构的非车险理赔系统V1.0》项目的软件著作权。今年以来中科软新注册软件著作权16个,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00%。结合公司2023年中报财务数

    利息玩你生:

    证券之星消息,近日中科软(603927)新注册了《中科软企业网盘软件V6.0》项目的软件著作权。今年以来中科软新注册软件著作权15个,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00%。结合公司2023年中报财务数据,2023

    未生一觉:

    证券之星消息,近日中科软(603927)新注册了《心理预约咨询系统V1.0》项目的软件著作权。今年以来中科软新注册软件著作权14个,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80%。结合公司2023年中报财务数据,2023上

    清澈纯净:

    2012-2022十年ROE大于15%(一直好);且仅从三季度的ROE指标看,2023年好于2022年好于2021年(在变好)2019年上市,融资6.86亿,分红10.77亿,还是不错的生意。25TT

    八仟股:

    证券之星消息,近日中科软(603927)新注册了《Perceptor智测平台-自动化测试平台V1.0》项目的软件著作权。今年以来中科软新注册软件著作权13个,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60%。结合公司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