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富先老会不会出现?浅析中国未富先老
摘要: 未来几十年,亚洲人口或将快速增长,这引起了中国等的担心,进入高收入经济体之前,或许他们不得不先面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报告显示:中国和泰国等亚洲新兴经济体或在2020年前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考验,新加坡则预计在2025年左右,但中国预计要到2026年才能成为高收入经济体。那么,中国未富先老会不会出现?
未来几十年,亚洲人口或将快速增长,这引起了中国等的担心,进入高收入经济体之前,或许他们不得不先面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报告显示:中国和泰国等亚洲新兴经济体或在2020年前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考验,新加坡则预计在2025年左右,但中国预计要到2026年才能成为高收入经济体。那么,中国未富先老会不会出现?
关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国内外学术界持有两种相反意见,一方认为中国经济社会将出现未富先老;另一方认为中国经济社会将呈现未老先富。关于此问题依据下面几个因素分析下。
1、中国经济增长动因复杂
学者采用最多的是全要素生产率(TFP),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单位总投入与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即总产量与全部投入要素值的比例,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其增长率被视为科学技术进步的指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提高或对经济增长贡献多,就证明经济社会发展源泉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而不是其他要素。
查阅关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方面的书籍显示,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暗含中国将是未老先富。
然而其中有的计算是假定的,例如,通常假定其生产函数为固定替代弹性生产函数。因而,按照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方法就必然忽略掉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要因素,特别是经济发展中的规模效应,也没有考虑经济要素之间的组合效应。实际上,人类是生产等经济活动中的最重要要素,不仅组合劳动、土地、原材料、资本品、资金、技术等,而且将他们进行优化配置来实现生产,不同的组合就产生不同的效率。探究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源泉,不要将劳动、劳动力成本与人类资源混淆在一起。
2、人口优势起关键作用。
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依然是人、技术、规模等,作为要素核心的人类,可以对各种要素进行组合。从参与经济活动的人口数量来看,中国具有较大的规模优势,并带来规模效应。从受教育程度和专业技术人员来看,中国也具有人口规模效应。这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不仅如此,他们成为中国新的比较优势,人口数量众多有利于人力资源市场充分竞争,而且其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同类性质人员,甚至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同类人员的成本。
中国改革开放成功之处,就是充分发挥了人口比较优势。如果说,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人口比较优势是普通劳动工人,提供了廉价而丰富的普通劳动力,组合了土地资源、流入中国的国际资本、以及购买的先进设备等,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际分工的变化,改革开放后几十年,中国人口比较优势是中国拥有大量的中等职业教育人员、普通本专科生,以及研究生,他们将提高其国际分工地位,改变中国绝大多数产业处于国际分工地位低端的格局。
中国改革计划生育政策,有利于稳定家庭、优化人类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与未老先富或未富先老没有本质联系。经过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后,许多家庭支离破碎,计划生育政策引起更强烈的社会反响。中国试图改变计划生育政策,主要原因并不是人口红利变化的原因,更多是社会、伦理、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事实证明,近几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在下降,已经引起一些专家学者注意。这说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并不像理论界分析的那样,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很高,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在遭遇社会冲击特别是怎样应对金融危机时,例如,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TFP增长率就明显变为负增长,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2013年12月2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指出,21世纪以来中国科技研发投入快速增加,2012年科技投入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1.98%,但是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依然是粗放型的,依靠要素大量投入和投资拉动,2012年中国消费了世界50%的钢、水泥、煤炭,石油进口依存度达57%,铜进口依存度达70%,大量能源资源消费又造成大气、水、土地污染问题。
3、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才能实现未老先富。
未富先老或未老先富的实质是,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拉美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则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代表,亚洲的日本和韩国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转换,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人口数据显示:中国刚进入处于中等收入偏上国家行列,美国早已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中国要实现未老先富而不是未富先老,即尽快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这主要依靠中国今后的发展模式和制度建设,最大限度释放出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清醒客观看待中国的实际情况,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理顺机制和体制,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方面,中国充分发挥新的比较优势,包括已经形成的良好产业配套能力、国内市场巨大需求和吸引力,以及数以百万计的中国毕业生等等。
另一方面,中国需要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步伐,理顺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维护规范的、健康的市场秩序;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特别是公平的、公正的分配制度,组合好人力资源、市场要素,优化配置科学技术、土地、资金等要素;加大科学技术投入,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转化为生产力,加快制度创新。
总之,加强制度建设,走最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有利于建设高效、公平的经济和社会制度,不会变成中国未富先老,或许会成为中国未老先富的。了解更多其他知识,推荐阅读银行钱荒。
中国未富先老,出现,全要素生产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