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向东:贸易战恐吓下恐慌 在送中长期牛市廉价筹码

    来源: 新浪财经综合 作者:佚名

    摘要: 新时代宏观潘向东、刘娟秀该文是根据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博士6月19号下午在一个内部高端会议上的发言整理。各位朋友,下午好!今天A股市场出现大跌,主持人既然问我主要的原因,那我就当一回“策略研究

      新时代宏观潘向东、刘娟秀

      该文是根据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博士6月19号下午在一个内部高端会议上的发言整理。

      各位朋友,下午好!

      今天A股市场出现大跌,主持人既然问我主要的原因,那我就当一回“策略研究员”,回答一下,我看来主要是三个:其一,上周的数据不太好看,除了房地产,几乎没有亮点了,社融还出现大幅回落;其二,到了半年末,在金融去杠杆的作用下,市场出现了流动性的紧张;其三,一大清早就收到了美国特朗普总统的恐吓,说要追加对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而且美国参议院还推翻之前对中兴的和解方案。

      其实,假若短期的扰动并没改变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轨道,那么这些扰动带来的就是机会。任何一次扰动带来的恐慌,随之而来都给逆向思维操作的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今天这样恐慌性的大跌,假若没有外力作用,估计短期还会恐慌,毕竟市场还有那么多质押容易形成反馈。但我个人觉得对中长期布局的投资者而言都是难得机会,中长期牛市的底部都是这种恐慌砸出来的,为中长期投资者送来廉价筹码。在座的各位都是各大公司的高管和投资界的佼佼者,那么我就从中美贸易战、中国经济政策的两难以及“三大红利”支撑未来A股走牛这三个方面来与大家交流。

        一、美国的商人总统发动贸易战其实是“图利”,但被有些人误解称“战略变化”

      要理清楚中美贸易战产生的影响以及未来的走势,我们需要先明白特朗普总统想要什么、他想做什么?

      从中兴通讯(000063,股吧)(行情000063,诊股)被美国威胁制裁到近期美国准备开启对中国商品涉及500亿美元关税的征稽,国内目前观点很多,很多观点也很蛊惑人。很多人一听到中美贸易战,似乎就觉得中美之间就陷入冷战,中美之间就进入了修昔底德陷阱,中美40年以来的关系就已经出现了逆转。假若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又怎么去解释美国现在发动的与他自己的盟友欧洲、日本、韩国之间的贸易战?特朗普总统为何要取消几年前我国国内一直诟病,说是围猎中国的TPP?特朗普总统为何又要求北美自由贸易区重新谈判,逼得自己的两个邻居加拿大和墨西哥对美国恶言相向?

      要解释这些现象,需要我们突破我们“老大与老二水火不容”的固化思维。其实,从特朗普的推特和他过去的行事风格,可以看出,他其实是一个“精致利己”的商人总统。他并没有我们国内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雄才大略”,一定要把崛起中的“老二”进行战略性的打压和遏制。所谓的“精致利己”就是实行“美国优先”,所谓商人思考模式就是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去考虑一切外交、国际贸易和金融,而且为了追求成本收益比的最小化,在谈判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出尔反尔”,与对手方反复博弈。

      这种实用精致利己的精神,是不会再去延续“花钱买大哥做”的事情,更不会“牺牲美国”的利益去维系所谓的世界权威。所以我们看到,特朗普总统要求寻求军事保护的各盟国给美国交“保护费”,因为这种花费美国人民的税收,加大美国的债务来保护他国人民,在特朗普看来成本收益显然划不来。伊核协议他也退出,也是觉得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看,美国承担的成本和所获取到的收益严重不对等,所以不管欧洲的盟国领导人怎么飞到美国请他三思,他都义无反顾。

      在特朗普总统看来,过去美国为了充当“带头大哥”,去维系世界的和平,进行全球反恐;为了充当“带头大哥”,在全球充当警察,发动战争;为了充当“带头大哥”,让惠于各盟国小弟和发展中国家。这在他看来,美国过去的这些行为换来的是他国的快速发展(例如中国)和美国国债的积累。这显然不符合美国利益。

      在他的“美国优先”精致利己主义的推动下,他不愿意去思考“人类共同命运”,只想如何像二战以前一样“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从过去专注全球事务回归到专注自身的国内事务,实现美国产业的强大,也可以说是一种全球战略的“收缩”。所以他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他在外交、贸易、金融和全球事务上,也不再去寻求美国二战以来曾经精心打造的各类全球性组织,而是按照“美国优先”去与他国单独谈判和交流。为了获取谈判过程中美国利益的最大化,已经全然不顾“带头大哥”的形象,出尔反尔,把美国多年以来带给全球的诚信文化、契约精神抛之脑后。

      特朗普这种“美国优先”的策略,已经产生积极的效果,2018年4月的工业增速折年率都到6.7%,这么一个体量的经济体与中国前5月的工业增速差不多了。与此同时,依靠他的“美国优先”策略,他的民意支持率也不断地攀升,据《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特朗普总统的支持率达到87%,二战后以来仅次于小布什总统。

      有了对特朗普总统“精致利己”商人特征的了解,我们就不难去理解中美贸易战了。

      中美贸易战自从3月23日美国启动“301调查”,特朗普签署的针对中国进口约500亿美元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的行动以来,不断地在谈判,又不断地在反复。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特朗普政府在不断地进行成本收益比较。

      出现这种反复比较是因为这中间掺杂了特朗普总统的中期选举和一个美国的核心利益——东北亚的和平稳定。

      中期选举的成败对他能否连任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特朗普总统在实施他的中长期计划时,必然会顾及到他的短期利益。假若不能连任,再美好的中远期打算,也只能是停留在梦想。

      要实现连任,他就需要做出一些让美国人民感受到的业绩出来。“美国优先”战略的实施,目前美国经济是一路高歌,就业市场一片火爆,民意支持率也不断攀升,这应该是对他的肯定。但与此同时,假若他能够解决让美国自身感觉到危险的东北亚问题,这无疑会极大地提升的支持率。

      东北亚的和平问题不仅带来的是日韩美军的安全问题,而且美国在韩驻军的开销每年达到3000亿美元,假若能实现东北亚的和平稳定,带来的不仅是安全危机的解除,而且可以像特朗普所说,驻韩美军可以大幅减少,减少的开销可以削减美国债务,增加美国人民的福利待遇。

      但要实现和平解决东北亚问题,总得在经济上付出一些成本,对于天天合计着成本收益比的特朗普总统而言,自然很难接受。从他过往的商人作风来看,我猜测他一定会打歪主意,想着东北亚各国政府都分担一些。

      增加了东北亚这个筹码之后,中美之间贸易战就变得反复无常。一方面围绕东北亚外交领域在不断地进行谈判,一方面中美之间就贸易问题进行谈判。双方博弈就变成了寻求动态纳什均衡。所以大家看到一个现象就是在东北亚外交领域敏感的时点上,特朗普总统就会在推特上发表一下中美贸易战的看法。“司马昭之心”显露无疑。

      从500多亿美金涉及的产品可以看出美国对贸易战的态度。这500亿美金涉及的关税产品都是高科技产品和金属制品,大家一看这清单就认为是针对《中国制造2025》,是想遏制未来中国向高科技领域发展,以减少对美国的竞争。这从过去美商务部长罗斯、莱特希泽贸易代表以及副总统彭斯的发言都可以看出。但其实背后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战略。在这次美国宣布500亿美金的清单之后,美国商会和零售上回都随之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特朗普总统的做法,认为这是对美国人民加税,因为清单里面涉及到了电视机等电子类的消费品。而中国出口到美国主要是日常消费类的商品,出口到美国的高科技产品其实很少。

      假若美国想抑制美中之间的贸易逆差,一条路径是抑制中国对美的出口,另一条路径就是施压中国增加进口。假若要抑制中国对美的出口,由于中国对美主要是消费品,对消费强征税,换来的将是国内消费者的强力反对,而且这些消费品即便强加关税,美国也没有比较优势再去生产。对中美这种互补关系很强的贸易结构,要缩减贸易逆差,最有效的办法只能要求中国增加进口。在谈判桌上要中国增加进口,当然需要寻找出中国的痛点。中国现在目前全力以赴的事情就是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制造2025》。所以从短期来看美国打击中国高科(600730,股吧)(行情600730,诊股)技产品,针对《中国制造2025》也是出于他短期平衡贸易的需要,也是特朗普总统想振兴美国产业的需要,也是他获取更多谈判筹码的需要。在商务谈判上,只有找到对手的诉求最大的痛点,才有望促使对手就范。

      所以我们不需要把这次中美贸易战做过多夸大,似乎就泰山压顶。美国对中国历来就是以美国利益最大化与我们交往,1999年5月南斯拉夫使馆被炸,2001年南海撞机,前总统奥巴马推行TPP,从来也没停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预计还会延续。而且未来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中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中美经济会由目前互补的经济结构向竞争性的经济结构演化,双边之间的冲突自然会不断提升。这种冲突不仅仅与美国,而且还会与其他发达经济体(特别是制造业强国的德日韩)也都会产生。所以我们需要做好长期持续的准备。

      从这次特朗普总统发起的中美贸易战也让我们警醒:其一,就是需要加快自主创新,特别是对于高技术产业,需要培养本土的核心竞争力,落后就会挨打,当然我们也深信中国政府后续将会加大这方面制度建设和研发投入,就像1999年南斯拉夫使馆被炸一样,随之而来就有了我国国防的三步走战略,才有目前的国防工业快速发展;其二,就是需要我们更加着力培养国内需求,把国内市场建设好,那么对外部经济的依赖就会减弱,一个14亿人口的消费市场一旦得到有效提升,在目前这样一个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全球的话语权将极大提升;其三,就是我们需要好好的研究对手,看人家在我们A股市场开盘前推出这种“讹诈”,说明背后对我们金融市场也研究较透,而我们在什么时点公布对等政策,美国特朗普最在乎的痛点在哪,如何做到“斗而不破”,似乎还可以做到更加明晰。

      就未来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而言,遇到这么一个商人总统,并不是什么坏事,至少比那些“富有理想”、“政治正确”的政客要好很多,他不会去思考什么“C”型包围。那么接下来我就谈谈如何提升国内经济。

        二、政策两难,皆因结构问题开出了总量操作的“药方”

      刚刚公布的5月份数据大家也都看到了,社会融资总额出现了断崖式下降,环比下降了8000亿,当然这是单月的数据,假若连续连个月出现这样的数据,经济调整的压力也将显现。固定资产投资目前是再次创出新低,1-5月份累计只有6.1%,其中制造业投资保持相对稳定,基建投资由于清理地方投资出现快速回落,但房地产投资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1-5月份累计10.2%,民间投资趴在低位也丝毫没有恢复的迹象。消费数据出现了15年来的新低,增速下降到8.5%。

      当然5 月经济数据也有“亮点”,就是房地产数据“一枝独秀”。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为 20411 万平方,同比增长 20.5%,单月增速创造了 2016 年 5 月以来的新高。同期土地购置面积为 2330 万方,同比增长 13.5%。

      在金融“去杠杆”的时候,房地产还“一枝独秀”,结合到近期的调研,仔细思考之后还是挺担忧的。

      首先来谈谈金融“去杠杆”和民企的举步维艰。

      自13年以来,中国的GDP增加了20万亿,其中工业GDP只增加了6万亿,但银行总资产增加了170万亿,这些多出的银行资产,假若没有得到有效的消化和处置,衍生出来就是泡沫的破裂。

      但自从宏观去杠杆和金融防风险开始,民营企业就又一次进入举步维艰。这让我想起了上一次2011年的宏观调控。2008年为了应对危机,推行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推行,后来随着物价的上涨和地方融资平台的快速扩张,2011年开始进行宏观调控,调控的结果就是银行快速收缩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导致民间高利贷横行,有很大一批中小微民营企业在那一波调控中消失了,事后一些银行行长还庆幸当时收贷及时,否则面临终身追责,岂不知中小微企业就死于紧急收贷所导致的流动性枯竭。当然,当时假若不做调控,也似乎不可能,因为通胀的压力和地方融资平台的无序扩张,演化下去就是整体风险。后来中央为了化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就开启了金融自由化之路。

      很遗憾的是,金融自由化之路并没有让资金涌入到我们的实体经济,而是奔赴去了我们的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和金融市场这三大领域。

      地方融资平台经历了成立地方城投公司、到通过表外融资、再到PPP融资,为了获取到资金,增加负债,地方政府也是不断的变着法子找资金。由于资产扩张太快,最近去一中部省份调研,发现由于该省控制地方负债规模,有些县已经出现了事业单位人员短期发不出工资。这很令人担忧,因为目前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比较火爆,土地出让金收入还很不错。1-4月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7958亿元,同比增长40.7%。未来假若房地产市场出现低迷,或者中央政府对地方通过土地出让方式敛财进行收敛,一些城市是否会面临地方债务危机?

      金融市场的自娱自乐就在座的各位更清楚了,在通道业务收缩之前,大家感叹是这钱真好赚,信托公司、资管公司等只要找得到钱走一下通道就可以获取2%左右的收益率。但伴随而来的金融风险大家也都看到了:2013年的6月份的钱荒,2015年7月份的股灾,2016年债市的坍塌。

      为了遏制这种金融乱象,和避免金融风险。2016年开启了金融“去杠杆”,打破刚兑。从经济主体来看,目前的参与体有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居民,现在总量上要进行宏观去杠杆、金融防风险和打破刚性兑付,落实到微观结构的时候,承担的主体会是谁呢?在目前的制度安排之下,分析下来,承担这一次调控成本的只能是民营企业。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与各大金融机构都属于同一体系,他们既是市场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市场的监督者,资金方面总可以获取到优先支持。

      这样一个总量去杠杆的结果,与2011年的宏观调控结果一样,只是上一轮是一些中小微民营企业,这一轮承担主体的资产规模会进一步往上推移,一些已经做大做强、已经上市的民营企业估计也已经受到波及。大家都已经看到,一些曾经优质的上市公司发债受挫,一些上市公司出现了到期不能还债履约。据我们的统计,A股市场已经有几十家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已经发生转移。为了防范推错风险,我们的一些行业研究员对股票质押超过70%的上市公司都已经不写研究报告了。

      假若继续严格执行宏观去杠杆,民营企业波及的范围将越来越广,不排除未来更多的上市公司出现债券违约和实际控制权的转移,其实很多上市公司质地还是很不错,他们持有的并非“有毒资产”,很多可能还是未来要加大力发展的优质资产。相反,一些所谓的“有毒资产”,只要是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持有,制度安排的结果也很难去掉。目前制度安排的结果自然是通过垄断获取利润比通过创新获取利润的企业,存活的能力更强。

      更让人担忧的是,一轮出清之后,未来整体杠杆率都下来了,经济要发展,总量调控放松之后,又会是哪个主体加杠杆?鼓励一些中产去创业加杠杆,但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又将顺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加杠杆,但国有垄断企业涉及的很多都是传统的周期性行业,他们进一步加杠杆,显然与经济转型相悖。

      宏观去杠杆和金融防风险已经让民营企业“鸡飞狗跳”,社会融资规模快速回落,投资和消费的数据都出现回落。但让人忧虑的时候,有一个市场还在继续膨胀,这就是房地产市场。

      在座的各位只要最近不是把自己封闭起来就都知道,成都、大连、深圳等地方的房地产市场火爆情况。万人抢房,深夜排队,为了获取购房资格,老太太都不惜离婚,这种非理性的“怪异”行为在咱们房地产市场已经持续多年。也不能怪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谁要这房地产价格老是涨呢,我们去中部省份一个县城调研,去年以来房价涨幅都在50%以上,别墅单价都已经达到3万每平米。现在去一些城市调研,说起来房价似乎已经把一些良民都逼疯了:为了应对调控,签署阴阳合同。例如有的地方限价销售,那么我们看到的合同是政府限价范围内,但消费者实际上要通过现款的方式支付实际价格部分的差额。

      我们继续来看看我们房地产数据:按照目前100个大中城市的均价,中国房地产的总市值应该在400-500万亿之间,是我们GDP总量的6倍左右,1989年日本房地产地产市场最疯狂的时候也就GDP的3.75倍。美国目前房地产的总市值按照全球最大的房产数据平台——Zillow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末,美国的房屋总市值为31.8万亿美元,是美国GDP的1.65倍。

      截止到2018年六月份,北京的房价收入比是45.57,深圳的房价收入比是39.79,上海的房价收入比是44.8。而我们来看看国际上其它城市,新加坡是21.36,伦敦是20.69。假若大家觉得是否发展中国家要偏高一些?我们来看看,泰国的曼谷是20.82,印度的孟买是30.7,巴西的圣保罗是20.65,越南的河内是21.12。可以看到,从房价收入比的角度来看,我们是已经雄霸全球。

      我们再来看看房价租金比,截止到2018年六月份,北京的房价租金比是74.78,深圳是73.53,上海是62.69.而我们来看看国际上其它城市,新加坡是39.38,伦敦是36.32,泰国的曼谷是22.25,印度的孟买是43.39,巴西的圣保罗是24.17,越南的河内是32.32。可以看到,从房价租金比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已雄霸全球。

      这么一个看上去泡沫严重的市场,老百姓丝毫没有觉得。从调查数据来看,目前老百姓预期房价上涨比例在 2018年二季度达到36.5%,远高于2018年一季度的31.4%,购买住房意愿比例自2016 年第一季度以来也不断上升,在2018年二季度达到 23%,为 2003年二季度以来的次高。

      这几年房价的快速上涨,导致居民杠杆率在过去几年也快速上升,目前债务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已达到 112%的高位,房贷余额占 GDP 的比例2017年为 54.1%。

      这种高房价不断侵蚀居民的储蓄和收入,必然会对其他消费形成挤出作用,同时将对我们未来想进一步拉动内需产生抑制。

      在“买涨不买跌”的理念推动之下,房价这么多年来上涨的示范效应只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非理性”。即便目前在金融的“寒冬”之中,仍然是更多的人会加入到这来“抱团取暖”。假若这一趋势未来还没有得到遏制,持续演化的结果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地产行业一枝独秀(5月份的数据已经有这迹象的苗头),当然最后,它的泡沫也一样会破裂。

      假若现在由于民营企业经营的压力,政策上停止执行宏观去杠杆和金融防风险,那么富裕的资金在看到实体经济举步维艰的条件下,自然又会去追逐房地产,进一步推升房价。2008年以来每一次央行的放水,迎来的都是房价的上涨。假若放任膨胀之后再去治理,那么下一轮调控的冲击将更大,未来付出的成本将更高,这从2008年以来历次的反周期放松,总量的收紧,演化到现在宏观政策左右为难,就可以看出。

      体会到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体举步维艰的研究者开始质疑政府政策干预过度,而有的研究型的学者却认为政府应该咬牙继续推进“去杠杆”和金融防风险,清理有毒资产。其实,不管下一步是咬着牙继续推进宏观去杠杆,还是又开始执行停止“去杠杆”的操作,采用偏松的货币政策,都解决不了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困局,依照目前的总量操作思路,只能是一个“死结”,这个“死结”从2011年到现在已经越拧越紧。

      为何会出现这种“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的困境?主要是中国目前面临的经济问题,已经不是总量的问题,而是结构的问题。任何总量政策的波动,放松也好,收紧也罢,其结果并不能解决当前经济发展的困境,相反还会加剧经济的扭曲,进一步加剧房地产的膨胀。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突出重围?打开这个“死结”?既然是结构引起的,政策的指向只能从结构着手。

      房地产市场放任下去或者按照已有的模式延续,最后的结果当然会泡沫破裂,引发危机。由于目前金融机构的绝大部分资产与房地产紧密相连,假若决策当局调控不当,引发房价大幅回落,那可能就直接引发系统性危机。与此同时,价格的大幅调整,可能使城市大多数中产阶级有直接返贫,一些改革成果可能会付诸东流。地方政府依靠卖地充实的财政和延续的债务,可能随之而来就是政府债务违约,基层政府的“停摆”。这也就是房价一直疯涨,民怨沸腾,决策当局一直没有下调控“重手”去抑制,原因可能也基于此。

      对于这么一个复杂的市场要开出对症的药方,首先就需要理解房价的上涨背后的逻辑。目前探讨房价上涨背后原因的研究已经是汗牛充栋,我在这也不再赘述。但梳理下主要是:1)、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行还在延续,空间还比较大,基本面支持做投资;2)货币的超额发行,使老百姓通过购房来抵御通胀;3)地方政府坐庄土地,房价涨主要是因为土地价格上快,也就是房价上涨最受益的是地方财政,变相把民间财富收归地方政府支配;4)老百姓买涨跟风。

      既然能梳理出涨价背后的原因,自然就可以找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1、改变房地产市场的现状,需要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理念

      既然作为供需产品,很多人想到就是加大供给来平抑需求,当然假若是刚性需求,这是一个不错的解决途径。但假若老百姓想做投资,那就存在“欲壑难填”的困境。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统计,2009年当时购房的70.3%是刚需,10.1%是改善性需求,19.6%是投资。演化到2018年一季度,31.9%是刚需,17.8%是改善性需求,50.3%属于投资需求。

      可以看出,投资需求在不断上涨。那么调控政策出台首先就需要打消投资需求。从这面来看,既然“房子是用来住的”,那么用它来做投资的成本自然就会比较高。提升成本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税收。尽管征房产税这一财产性税收目前争议比较大,但对于占用更多资源而征收税收是没有争议的,也就是对合理自住以外的多余房产征收土地资源占用税,这一税收向上可以实行累进制,占用越多,税率越高。既然现在绝大多数城市都限购,那以前购买了多套房的也应该付出一点成本,50后、60后在政策上不能老“欺负”70后、80后。

      2、改变当前土地拍卖制度,降低土地拍卖的比重

      既然地方政府在征收土地资源占用税方面开辟了一个新的收入来源,那么就有资本减少对土地拍卖收入的依赖。既然低价推升房价起到主因,那么可以尝试地方政府土地拍卖时只拍卖20%-50%的股权,形成与购房者之间共有房屋产权,一旦将来购房者要转让,就需要补交余下的土地出让金(补偿的金额也可考虑转让时的市价),不转让可以永久居住。这样可以减轻购房者的负担。购房者负担的减轻,城镇化进程自然就会加快,内需市场的空间便随之打开。

      3、加大租赁房的建设

      加大租赁房的建设,自然就会减轻老百姓的购房需求。一旦房价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租赁房的增多又会进一步减少购房需求。假若老百姓觉得买了房有可能跌的条件下,一些人就会去选择租房。

      一旦房价不在绑架中国经济,那么整个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也将得到缓解。目前困扰中国经济的“死结”也就慢慢解开,央行的总量货币政策也将发挥其宏观调控的应有作用。我们可以考虑加快城镇化进程来启动我们的内需市场。毕竟我国目前才50%多的城镇化率,我们14亿人口才3亿多的中产阶级,庞大的内需市场足以支撑我国经济再次高速发展。但要启动这一市场,需要我们进一步打破一些制约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性障碍。

      内需市场带动中国经济将步入新的一轮发展,中国股市也将跟上这轮发展的步伐,迎来新的一轮牛市。

      三、尽管短期困难,但未来“三大红利”将支撑中国新的一轮牛市

      看到这题目,估计很多朋友就在那嘀咕,现在市场都低迷成这样了,还哪来牛市,能活下去就不错了。前一轮“股灾”是把散户当“韭菜”割了,这一轮“去杠杆”是把大户和大股东都快割掉了。但是,投资有时需要逆向思维,在绝境中的时候,行情也就在慢慢孕育。

      短期内确实面临一些困难,刚才我在分析经济形势的时候说到了,到目前为止,宏观去杠杆已经让很多民企上市公司都步履艰难,但我们的房地产市场依然还火爆,这就说明市场熬成这样,还并没出清彻底。我们整个市场出清都还需要等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市场出清完了之后我们才有望迎来新的一轮经济增长周期。

      但资本市场并不会等到所有的事情都明朗才会启动行情,有一些先知先觉的资金总会提早布局,也不会去在乎这熊市末端的调整,更在乎的是选择好的投资标的和看好未来的趋势。

      我个人觉得,随着未来内需市场的启动,中国股市将迎来新的一轮具有持续性的中长期牛市,因为有“三大红利”在支撑:

      1、 海外资金的中国配置将不断加码

      5月15日,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官方发布首批纳入MSCI指数的A股名单,234只A股被纳入MSCI指数体系,本次纳入股票占比2.5%,后续MSCI将会提升纳入比例至5%,6月1日正式生效。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中国市场开放对越来越高,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这方面的配置比例将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一些全球性基金业将把中国市场作为必配市场,投入到A股的资金自然会增加。

      截止2017年12月份,全球约13.9万亿美元资产以MSCI指数为基准跟踪标的。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度越来越高,经济体量越来越大,中国A股占MSCI指数的比重必然将越来越大,海外资金在未来将成为A股资金来源的一股重要力量。

      2、房地产未来不再受到热捧,一些资金就会分流到股市

      房地产目前的市值是400-500万亿人民币的规模,而我们A股的总市值才50多万亿,远不是一个数量级。一旦老百姓对房地产市场的看法发生改变,那么富裕的投资资金有一部分转到A股市场,那对A股而言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3、经济转型升级需要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

      经济要转型,经济转型首先面临的事情是企业融资方式的转型。过去30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解决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在解决“住行”的时候,中国进入了重化工业时代。重化工业的发展阶段,只需要有强势的地方政府和规模较大的银行,经济的高速、高效就可以产生,因为,技术海外都相对成熟,而且人家出于环境的考虑都希望他们搬迁到中国,把技术转移给你,对他们来说属于“高能耗、高污染”的产能过剩行业。强势的地方政府是可以进行“高效的”拆迁,可以不考虑环境成本,此时有与之较大的银行跟它配套,向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奇迹”便产生了。因此,过去经济发展的融资方式主要是依靠银行的间接融资。

      但未来经济的转型,发展最为迅速的更多是服务型、创新型的企业,这些企业融资的体量较小,产品会否被广泛接受也存在不确定的,要银行去给这些企业放贷,没有哪家银行很乐意。因为:第一是不经济,其次是风险比较高。但是资本市场愿意做这个事,因为资本市场对项目的评价已分散到每一个投资人,不像银行需要专门的信贷评审专人,资本市场本身就是提供“高风险、高回报”的融资。100个项目,假若通过银行信贷融资,90个项目成功,10个不成功,银行也很难承受,但通过PE融资,90个不成功,10个成功了,投资者也觉得投资组合不错。2008年的时候,苹果的财务报表也很糟糕,2008年产生的第一代苹果大家也觉得不怎么样,当时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的是诺基亚,苹果手机当时不也不现在这样功能齐全。产品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加上财务报表糟糕,银行谁愿意去放贷呢?但资本市场觉得它不错,当时市值就近千亿美元。

      企业有这方面的融资需求,还要有供给,这市场才能快速发展。从供给来看,过去30年中国老百姓的金融行为都与储蓄相关,有钱就存银行。80年代是因为钱少,有一点点积蓄就存银行了。当时的收入水平,决定了解决了温饱之后,能富余的钱很少。到了2000年之后,老百姓的金融行为还是有富余的钱就存银行,为什么?因为买房要首付款,首付款是一次性支付,要买汽车,汽车也是一次性支付,但是现在城镇居民基本上都解决了这些需求之后,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也提高了,他们的金融行为也必然会发生变化,他们不会再想着一有富余的钱第一时间就存银行,他们开始想着钱如何去保值增值。想到保值增值就会想着我们资本市场,大家看2008年到2014年之间,中国居民现金及存款由当初的54%下降到了46%,这样一个存款搬家的过程,现在、未来还会延续。

      企业有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需求,再加上老百姓有这方面的资金供给,两者一结合,未来这个市场当然会高速发展!

      既然光明已然在前,作为中长期投资者就不需要纠结于短期的调整,寻找好优质的上市公司才是现在需要去做的,短期恐慌带给大家的只是更加廉价的筹码!

      谢谢大家!

    关键词:

    房地产,特朗,老百姓,贸易战,短期

    审核:yj127 编辑:yj1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
    • 内参
    • 股票
    • 赢家观点
    • 娱乐
    • 原创

    ST板块+破产重整 ST广田触及涨停

    今日走势:*ST广田(002482)今日触及涨停板,该股近一年涨停16次。异动原因揭秘:1、公司是一家以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为主营业务的集团企业,业务涵盖装饰、设计、幕墙、...

    高岭土+龙字辈 龙高股份触及涨停

    今日走势:龙高股份(605086)今日触及涨停板,该股近一年涨停2次。异动原因揭秘:1、年末将至,龙字辈题材逐渐活跃。2、公司的主营业务为从事高岭土的采选、加工和销售,...

    支持私募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共同发展

    证监会市场二部主任王建平11月9日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证监会将加强部际央地协同,不断优化私募基金发展环境,不断提升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服务能力,支持私募基金...

    打开“调节阀” 多只产品控规模保业绩

    临近年底,在基金年度业绩排名战即将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之际,一些基金产品通过限制大额申购甚至完全暂停申购的方式打开“调节阀”,短期内控制产品规模,避免摊薄收益,以...

    早知道:2023年11月10号热点概念与题材前瞻

     上证指数目前处于上涨趋势中,依据赢家江恩价格工具得出:当前支撑位:3018.56点、3031.54点,当前阻力位:3063.04点、3081.89点,由赢家江恩时间周期工具展示得出:下...

    早知道:2023年11月9号热点概念与题材前瞻

      上证指数目前处于上涨趋势中,依据赢家江恩价格工具得出:当前支撑位:3018.56点、3031.54点,当前阻力位:3063.04点、3082.58点,由赢家江恩时间周期工具展示得出:...

    如何买卖白银 白银的购买渠道

    炒银即买卖白银获利,是指通过一定手段投资白银获利的一种投资方式。白银因为价格低廉,投资门槛低,被称为“穷人的黄金”。炒银是俗称,其实就是白银交易。投资者可以自...

    基金是股票吗?股票和基金的区别有什么?有哪些方面   

    基金是股票吗?基金不是股票。基金: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而言,基金是指一定数量的资金为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基金。人们通常所指的基金主要是指证券投资基金。股票:股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