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龙头研究:药明康德一体化全方位医药研发平台的崛起与启示

    来源: 广证恒生 作者:佚名

    摘要: 摘要 【广证恒生医药龙头研究:药明康德一体化全方位医药研发平台的崛起与启示】主要立足于业务和资本运营两大方面对药明康德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药明康德业务、成功因素以及资本运作给予同类企业启示和建议。(广证

      摘要 【广证恒生医药龙头研究:【药明康德(603259)股吧】一体化全方位医药研发平台的崛起与启示】主要立足于业务和资本运营两大方面对药明康德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药明康德业务、成功因素以及资本运作给予同类企业启示和建议。(广证恒生)   本篇报告亮点:

      (1)主要立足于业务和资本运营两大方面对药明康德进行分析;(2)通过分析药明康德业务、成功因素以及资本运作给予同类企业启示和建议。

      业务剖析:全方位、一体化药物研发外包服务。

      药明康德业务板块可以分为三大部分:(1)CRO业务:药明康德核心业务,板块收入稳增长;(2)CMO/CDMO业务:合全药业助力构建小分析药物CMO生产链条;(3)生物药CRO+CMO/CDMO业务:药明生物覆盖生物药全产业链;(4)医疗器械、精准医疗业务:前瞻性布局,助力未来业绩增长。

      成功因素分析:三大因素助力药明康德

      1、需求:行业景气度高,市场增长+政策支持带来新机遇。医药研发服务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药企聘用外部企业协助研发的需求、政策支持、技术人才质量提升等多个因素助力业务增长。2、供给:业务覆盖药物研发全产业链。药明康德是开放式、全方位、一体化的研发服务平台。业务涵盖CRO行业及CMO/CDMO行业,拥有全面的业务覆盖领域。3、技术:人才优势+创新商业模式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药明康德拥有庞大员工队伍,硕博人数大幅高于同行业,人均创利和创收较高。一体化、大服务的创新商业模式,同客户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关系。

      资本运营:“一拆三”的上市模式,市值持续提升

      资本运营发展进程:(1)2007年纽交所上市,创始人持股比例较低;(2)私有化退市前期:剥离大分子业务,合全药业挂牌新三板;(3)私有化完成后:2015年纽交所退市(退市前估值约为33亿美元),创始人持股比例大幅提高;(4)2017年药明生物港股上市,市值两年增长至927亿港元;(5)2018年药明康德A+H股上市,助力业务扩张。

      资本运营成果:资本助力药明康德快速崛起,“一拆三”(药明康德+合全药业+药明生物)私有化回归的上市方案是药明康德市值之和超过2000亿元,自私有化完成后市值上升10倍。

      药明康德的成功对国内同类企业的启示

      1、启示一:选准优质发展赛道,业务高速增长。2、启示二:注重提升技术水平,人才管理和激励。3、启示三:合理规划资本运作,根据业务及不同资本市场特点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

      风险提示:医药行业政策变化的风险,行业竞争格局加剧的风险。

        1。公司概况:CRO和CMO/CDMO行业龙头,中国药械外包服务商

      1.1公司简介

      药明康德是全球公认的具备新药研发实力的领先开放式、全方位、一体化的医药研发服务能力与技术平台。药明康德作为新药研发服务的提供商,其主营业务为小分子化药的发现、研发及生产的全方位、一体化平台服务,以全产业链平台的形式面向全球制药企业提供各类新药的研发、生产及配套服务;此外,药明康德还在境外提供医疗器械检测及境外精准医疗研发生产服务。药明康德的服务范围覆盖从概念产生到商业化生产的整个流程,是全球为数不多的“一体化、端到端”新药研发服务平台之一,能够满足不断扩大且多元化的全球客户需求。药明康德客户涵盖跨国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初创公司、虚拟公司以及学者和非营利研究机构等。2018年,药明康德通过全球27个营运基地和分支机构,为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超过3,500家客户提供服务。

        1.2发展历程:业务结构逐渐完善,私有化完成后回归A股

      业务内容不断完善,规模扩大成为一体化医药研发生产外包龙头。公司成立于2000年12月,2001年开始逐渐建立起新药研发化学服务,并在之后的几年完善了在工艺研发、生物分析、毒理服务、制剂服务等方面的业务拓展,逐步打造成一家具有一体化研发实力的CRO公司。同时,公司在药物生产外包业务规模上也不断增大。公司于2004年成立合全药业发展药物生产服务,于2010年建立规模化的生产基地,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小分子生产外包的龙头企业。

        纽交所上市后私有化,进行业务整合后2018年重新登陆A+H股市场。药明康德最初于2007年在纽交所上市,2015年完成私有化后于纽交所退市。退市后,药明康德对自身业务进行了整合,主要分拆成四部分,分别筹备上市。药明康德的小分子药物CMO业务主要由合全药业负责,于2015年在新三板上市。同时公司剥离了生物药的CRO和CMO业务成立药明生物,于2017年在港股实现IPO。小分子研发生产业务由母公司主体于2018年4月登录A股市场,2018年12月登录H股市场,在业务结构上较之前更加完善。另外,药明康德的基因诊断和数据平台相关业务独立于三个上市主体之外,由药明明码(WuxiNextCODE)运营,目前尚在培育过程中。

        药明康德早期业务主要集中在海外,目前国内业务营收高速增长。药明康德早期业务主要集中在美国,因此国外业务占比较高,公司多年来与美国数十家大型制药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2018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为70.43亿元,占总体的73.26%;其中美国业务收入52.46亿元,占总体的54.57%。2015年开始,随着国内创新药环境大幅改善,公司逐渐开始大力开始发展国内业务,近年国内业务占比开始逐步提高,从2015年的17.16%上升到2017年的25.43%。

        1.3行业地位:CRO+CMO/CDMO行业龙头,具有全球竞争力和整合能力的中国药械外包服务商

      药明康德受益于医药研发服务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预测,全球新药研发外包服务市场规模将由2018年的1,150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1,78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11.6%。药明康德是同行业中极少数在新药研发全产业链均具备服务能力的开放式新药研发服务平台,有望全面受益于全球新药研发外包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

      CRO和CMO/CDMO行业龙头,客户群体遍布全球。药明康德是中国规模最大,全球排名前列的小分子医药研发服务企业,在国内处于行业领军地位。2018年,药明康德通过全球27个营运基地和分支机构,新增客户1,400余家,合计为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超过3,500家客户提供服务,覆盖所有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

      药明康德在不同CRO/CMO/CDMO的业务领域分别与该细分行业的市场参与者进行竞争。药明康德在临床前CRO领域与CharlesRiver(查尔斯河实验室)、Covance(科文斯)、睿智化学、康龙化成等公司存在业务竞争关系;在临床CRO领域,与IQVIA(昆泰)、PPD(医药产品开发公司)、Parexel(精鼎)、博济医药、【泰格医药(300347)股吧】等公司存在业务竞争关系。其中药明康德的主营业务CRO基于自身竞争优势,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全球CRO市场占比逐渐提高,药明康德CRO业务占全球CRO市场的份额从2014年的1.64%上升至2016年2.02%。

        1.4财务分析:业务增长助营业收入稳增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各主营业务增速显着,助力营业收入高速增长。2015年-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48.75亿元、60.48亿元、77.20亿元和96.14亿元,2015-2018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45%,保持稳定较快增长。2015年-2018年主营业务增长主要得益于:(1)全球新药研发成本及周期压力增大,药企通过聘用外部CRO/CMO/CDMO企业协助研发或生产,以降低研发支出;(2)本土化市场的增长和政策性支持为医药研发服务行业带来机遇;(3)持续的技术人才培养推动中国CRO行业和CMO/CDMO行业快速发展。同时,药明康德各业务增速明显,2015-2018年中国区实验室服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95%,CDMO/CMO服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36%,美国区实验室服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81%。截至FY2018,中国区实验室服务实现收51.13亿元,同比增长24.09%;CDMO/CMO服务实现收入26.99亿元,同比增长28.00%;美国区实验室服务实现收入12.04元,同比增长6.10%;临床研究及其他CRO服务实现收入5.85亿元,同比增长64.17%。

        药明康德纽交所退市后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毛利率螺旋上升。药明康德自退市后归母净利润大幅攀升,近三年毛利率稳定在40%左右,主要由于公司通过业务整合并进一步加大业务扩展力度,主营业务平稳发展,毛利率稳中有升。截至FY2018,实现归母净利润22.60亿元,同比增长84.22%,归母净利润增长原因主要为原有客户业务量持续增加以及新增客户的不断拓展,各板块业务均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药明康德实现综合毛利37.92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16.75%。主营业务净利率为24.47%,同比上升7.57%,毛利率为39.45%,较去年同期下降2.42%。

        期间费用控制良好,费用率总体保持平稳。近年来,管理费用占营收比例有所下降,销售费占营业收入比例基本持平。财务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波动较大,主要由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公司财务费用造成较大影响。

        研发费用高速增长,研发费用收入占比逐年提高。2014-2018年研发费用稳步上升,研发收入占比逐年上升。截至FY2018,药明康德研发费用为4.36亿元,同比增加42.82%,主要由于公司致力提高研发能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投入了DNA编码化合物库建设、合成化学AI/机器学习、新的药物机理研究和动物模型构建、新工艺合成技术的研究等研发活动,新产品项目和新技术平台的研发项目。

        2。业务剖析:全方位、一体化药物研发外包服务

      2.1CRO业务:药明康德核心业务,板块收入稳增长

      新药CRO企业负责实施药物开发过程所涉及的全部或部分活动。新药CRO企业基本目的在于代表药企客户进行全部或部分的科学或医学研究,主要提供包括新药产品发现、研发、开发等临床前研究及临床数据管理、新药注册申请等专业技术服务支持,以获取商业性或基于委托者与受委托者关系的报酬,可以帮助客户加快项目进度、控制风险、优化资源、降低成本。由于新药研发成本不断上升、研发周期长、成功率低,预计全球会有更多的制药公司选择专业CRO的服务进行新药研发。从提供服务的阶段来划分,目前市场主流CRO企业主要提供临床前CRO和临床研究CRO两类服务。

        CRO行业有望保持快速增长,中国CRO未来市场规模庞大。未来全球CRO市场有望保持10.5%左右较快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预测,2018年全球CRO市场规模约487亿美元。未来制药企业在研发成本提升与专利悬崖的双重挤压下,聘用外部CRO的意愿有望进一步增强。预计2022年全球CRO市场规模将达到727亿美元,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10.5%左右。而其中中国CRO市场有望保持20.4%左右快速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预测,2018年中国CRO市场规模约111亿美元。一方面,国际制药企业未来将继续增加采用CRO服务占整体研发投入的比例,中国CRO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受益于该类业务的转移趋势;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政策不断推进,将带动国内CRO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预计2022年中国CRO市场规模将达到233亿美元,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20.4%左右。

        2.1.1临床前CRO业务:国内龙头,覆盖多项临床前试验业务

      临床前CRO服务,主要从事化合物研究服务和临床前研究服务。临床前CRO业务,即中国区实验室服务主要通过上海药明、苏州药明、天津药明、武汉药明等多家主要控股子企业开展,提供小分子新药发现服务和药物分析与测试服务。小分子新药发现服务的业务涵盖合成化学、生物学、药物化学等一系列相关业务;药物分析与测试服务的业务涵盖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毒理学、生物分析服务、分析化学和测试服务等一系列相关业务。细分领域主要参与者包括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睿智化学、新高峰、昭衍新药等。

      临床前CRO业务为药明康德核心业务板块,板块收入稳定增长。临床前CRO业务是公司最核心的业务板块,近三年业务占总营业收入占比皆超过52%,2018年实现收入51.13亿元,同比增长24.09%,占总收入比重53.19%。临床前CRO细分业务稳定增长,2017年小分子化合物发现服务实现收入32.03亿元,同比增长29.1%,药物分析及测试服务实现收入9.18亿元,同比增长16.3%。

        临床前CRO业务毛利润持续增长。2018年,中国区实验室服务实现毛利22.07亿元,同比增长19.66%。毛利率下降1.60%,主要由于2018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较上年同期大幅升值,中国区实验室服务收入以美元为主,而成本费用则以人民币为主,同时,药明康德加大对关键人才激励包括限制性股票计划等导致成本增幅超过收入增幅。

        2.1.2临床CRO业务:接轨国际多中心临床,业务增速不断提高

      临床研究及其他CRO服务包括临床试验服务(CDS)和现场管理服务(SMO)。临床试验服务包括临床试验方案设计、项目管理、I至IV期临床试验监察及管理、结果研究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服务;嵌入式外包及临床信息学。SMO服务包括项目管理及临床现场管理服务。

      药明康德临床CRO起步稍晚,通过并购完善研发服务外包能力,补足在临床CRO业务方面的短板。相较于药明康德临床前CRO业务与CMO/CDMO业务公司临床CRO业务起步较晚。尽管药明康德自2011年开始涉足临床业务,先后收购Medkey(津石)、合作成立康德弘翼进行早期尝试。2017年,药明康德又通过杠杆收购美国RPG100%股权,一方面,提高其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MRCT)服务能力。同时通过借鉴国际CRO公司的服务经验,促进其在临床CRO领域的业务发展。但目前,临床CRO业务仍是药明康德全产业链布局中的薄弱点。截止2018年12月,公司CDS团队拥有超过750人的专业临床试验服务团队覆盖在全球60多个主要城市;公司SMO团队拥有超过1,800位临床协调员,分布在全国超过110个城市的760余家医院提供临床中心管理服务。

        临床CRO迈入高速成长期,营收大幅上升。药明康德临床研究及其他CRO服务实现收入5.85亿元,同比增长64.17%,主要得益于国内新药临床试验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公司的临床试验CRO和SMO服务质量、规模及能力大幅提高,客户数量和订单量快速增长。而且随着临床CRO服务的国内市场快速拓展,逐步迈入高速成长期,药明康德2017年与2018年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72.64%和64.17%,2016年收入下滑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大分子生物药业务自公司剥离带来对应的收入相应减少。板块收入占比方面,临床CRO业务营收占比近三年持续上升,2016-2018年分别为3.37%、4.59%和6.08%,相比于临床前CRO仍处于较低水平,2016年后随着收入快速增长,板块占比逐步提升。

        临床CRO毛利稳定上升,毛利率与往年基本持平。药明康德临床研究及其他CRO服务实现收毛利1.71亿元,同比增长64.27%,毛利率为29.29%。由于药明康德临床CRO整体起步较晚、毛利率较高的大分子生物药业务剥离,药明康德临床CRO毛利水平与优质临床CRO泰格医药等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但随着临床CRO服务的不断推广,规模效应逐步积累,近三年毛利率快速提高,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2CMO/CDMO业务:合全药业助力构建小分析药物CMO生产链条

      CMO业务:CMO又名药品委托生产,其基本业务模式为CMO企业接受药企委托,为药品生产涉及的工艺开发、配方开发与生产提供支持,主要涉及临床用药、中间体制造、原料药生产、制剂生产(如粉剂、针剂)以及包装等定制生产制造业务,按照合同的约定获取委托服务收入。

      CDMO业务:区别于普通的CMO,CDMO强调其研发能力,是在满足cGMP条件下优化传统工艺,并完成定制研发。CDMO企业可为药企提供创新药生产时所需要的工艺流程研发及优化、配方开发及试生产服务,并在上述研发、开发等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从公斤级到吨级的定制生产服务。CDMO企业将自有高技术附加值工艺研发能力及规模生产能力深度结合,并可通过临床试生产、商业化生产的供应模式深度对接药企的研发、采购、生产等整个供应链体系,以附加值较高的技术输出取代单纯的产能输出,推动资本密集型的CMO行业向技术与资本复合密集型的CDMO行业全面升级。目前CMO/CDMO国内主要参与者包括药明康德(合全药业)、凯莱英、博腾股份、药明生物等。

        全球医药外包市场持续增加,CDMO行业空间持续上行。受益于全球医药消费市场和创新药研发、销售的增长,以及制药医药产业链专业化分工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CDMO行业空间持续上行。在全球新药开发成本高、仿制药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制药公司越来越倾向于外包药品开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向专业CMO/CDMO公司寻求外部订单支持服务,以加快新药开发。根据南方所历史统计和Frost&Sullivan报告的预测,2018年全球小分子CMO/CDMO行业市场规模约649亿美元,预计2022年全球CMO/CDMO市场规模将超过1,021亿美元,2018-2022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2.0%左右。

        CMO行业转移趋势明显,中国CMO企业迎来黄金时期。CDMO业务正在从发达市场向新兴市场转型。欧洲和美国的CDMO市场份额已从2010年的75%下降到2017年的67%,而中国、印度等国的市场份额已从10%提高到15%,中国市场份额更是提升到约占8%。近年来中印两国在人才培养、医药技术研究方面逐渐提升。与印度相比,中国具有基础设施更完备、原料供应充足、运营成本优势显着的特点,同时,中国在专利保护政策上的完善为中国取得了相较于印度更大的客户青睐。中国拥有全球最多化工及制药相关专业人才,体呈现年纪轻、学历高、雇佣成本低等三大特点,国内CDMO企业的综合用人成本只有欧美地区的1/3-1/5。与全球CDMO市场相比,我国CDMO市场规模较小,但增长迅速。随着大型药企选择CDMO外包成为趋势,加之产业趋势叠加政策红利,中国CDMO行业迎来发展黄金期。我国CDMO企业具有承接CDMO行业全球区域间产业转移的优势,头部企业近年来增速快于CDMO行业增速。根据南方所历史统计和Frost&Sullivan报告的预测,2018年中国CMO/CDMO行业市场规模约57亿美元,预计2022年中国CMO/CDMO市场规模将增加至约116亿美元,2018-2022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9.4%。

        药明康德CMO/CDMO业务业界领先,依托子公司合全药业开展小分子CMO/CDMO业务,合全药业是中国医药定制生产研发外包服务的领导者。合全药业目前绝大多数订单来自海外,合全药业在成本控制、工艺技术等方面领先优势明显,海外市场有望持续拓展。根据汤森路透Cortellis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临床在研的化学创新药总数在4,300个左右,其中合全药业参与研发或生产的超过600个,占比超过10%。

      合全药业业务分为原料药CDMO业务和制剂CDMO业务。在原料药CDMO业务方面,合全药业为客户提供临床前期阶段和临床后期(含商业化)阶段两个阶段的CMO/CDMO服务,涵盖从临床前阶段、临床I-III期研发性生产及新药审批、新药获批上市后的商业化阶段,主要包括原料药的生产工艺研究服务、研发性生产及中试生产服务及商业化生产等。在制剂CDMO业务方面,合全药业为客户提供的制剂服务范围包括处方前研发、制剂研发和临床试验药品的生产、包装及贴标等服务,支持剂型包括片剂、胶囊、袋装颗粒等口服固体制剂及口服溶液或混悬剂。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后,合全药业为全球客户提供从小分子原料药到制剂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了整个CMC产业链的无缝衔接,以此来加快客户的创新小分子药物(NCE)从临床前到新药申报并最终获批上市的进程。

        高效、灵活、高质量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赋能新药研发合作伙伴,助力未来营收稳定增长。CMO服务范围能够覆盖从非GMP中间体、到GMP起始物料与GMP中间体、到原料药,再到制剂这一全业务链条,满足制药企业从临床阶段到商业化生产阶段的各种定制化生产需求。合全药业通过与客户在临床前期阶段建立合作,不断为合全药业带来新的临床后期(含商业化)阶段的项目。近年来,合全药业赢得订单的能力不断增强,已获得尚未实现收入的在手订单金额持续走高,临床后期(含商业化)阶段项目订单金额大幅攀升。FY2018,API临床后期(含商业化)阶段项目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达到12.64亿元,占营收的46.71%,同比增长29.85%,第一次超越API临床期阶段业务收入。

        药明康德CDMO/CMO业务营收高速增长,近三年毛利率稳定在40%以上。2014年-2018年CDMO/CMO业务营业收入和毛利润皆呈现高速增长趋势,毛利率虽然在2018年小幅下降,但总体毛利率稳定在40%左右。截至FY2018,药明康德CDMO/CMO服务营业收入为26.99亿元,同比增长27.98%,实现毛利11.2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52%,毛利率为41.55%。

        2.3生物药CRO+CMO/CDMO业务:药明生物覆盖生物药全产业链

      全球生物药市场保持稳定增长。随着众多生物药处于不同的研发阶段,预计未来十年将处于更高回报增长周期。同时得益于全球对生物药需求的持续增长,也使得其产品组合不断扩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由慢性病引起的死亡将占到全球死亡比例的75%。癌症、自身免疫疾病以及糖尿病占到整个生物药市场逾60%。2018年,FDA更是批准了17个创新生物药。因此,生物药研发成功率的提高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上升将促使未来生物药市场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生物药服务外包市场近年来大幅增长。大量于过去公司内部完成的工作现转交于第三方进行。可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服务的CDMO市场扩容引领了行业思维方式的转变,CDMO公司现可为客户提供诸多专业增值服务,成为生物制药行业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不断增长的研发成本、先进的技术、生产工艺的持续创新与优化、患者需求增长等多轮驱动使得生物药服务外包市场更具吸引力。

      生物制药市场商机无限,增长速度不容小觑。投资于生物技术的研发投资回报率表现优于制药行业的平均水平。大分子生物药享有更高临床成功率使得未来可上市的新药数量飚升。此外,对于诸如免疫疗法、抗体偶联药物、基因治疗及细胞治疗等在未来数年逐步进入商业化阶段所带来的突破性创新,其未来蓝图令人振奋,前景可期。然而,鉴于生物药分子结构的复杂性、大分子药物生产过程法规要求及质量标准的严苛性,许多制药及生物科技公司正在寻求外包合作,最大限度降低研发和生产风险,优化供应链。

      药明生物提供全面、综合及高度定制的生物制剂发现、开发及生产服务。药明生物服务涵盖生物制剂发展过程中从药品发现到商业化生产的所有阶段。由于可缩短开发时间并降低成本,药明生物的端到端全方位综合平台亦令药明生物可服务处于药品发现早期的客户,从而可显着提高客户黏性并能建立丰富的项目储备。

        药明生物营收高速增长,毛利率稳定与40%左右。药明生物近年来营收一直维持高于55%的增长,营业收入实现在高基数的情况下高速增长。毛利润快速增长,毛利率近三年一直稳定维持在40%左右。

        2.4医疗器械、精准医疗业务:前瞻性布局,助力未来业绩增长

      2.4.1医疗器械:海外领先者,逐步开启国内业务

      药明康德的医疗器械CRO业务主要面向海外,由AppTec完成,业务范围全面。药明康德的医疗器械CRO服务主要是通过其美国的子公司AppTec来完成,主要是面对海外用户,在美国临床前及临床医疗器械测试服务领域多年保持领先。AppTec能够对医疗器械进行全方位的研发测试服务,同时能够提供药品申报和质检服务。公司服务的器械种类众多,能够针对医疗器械产品生命周期的任何阶段提供相应服务。

      药明康德开始逐步向国内客户开展医疗器械研发测试服务。目前国内医疗器械的监管日益严格,医疗器械的研发服务变得越来越受重视。凭借多年海外的器械研发服务经验,药明康德对国内的医疗器械CRO服务具备先天的优势。2015年,药明康德宣布其测试事业部在中国推出临床前医疗器械测试服务。这些服务将帮助药明康德的国内外客户向CFDA提交产品注册,以及公司中国客户在全球市场的产品注册。目前的服务涵盖生物兼容性、微生物以及化学测试等全套服务。

      2.4.2精准医疗业务:布局细胞疗法

      在精准医疗领域进行广泛布局,是未来业绩增长的潜在爆发点之一。药明康德通过美国子公司AppTec为细胞治疗生产研发提供完善服务,并在美国费城建立有专门用于CAR-T等肿瘤免疫治疗产品的生产工厂。AppTec可以针对CAR-T细胞疗法开展多项服务,包括①生产工艺研究,包括工艺优化、平台发展、工艺放大与工艺验证;②面向临床试验的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产品的小批量生产;③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产品的商业化生产;④相关测试服务。目前CAR-T疗法是肿瘤治疗研发领域最热门的治疗方式之一,药明康德在CAR-T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领域覆盖全面,在CAR-T治疗研发和生产的爆发期,有望为公司带来业绩上的增量。

      与Juno成立合资公司,在国内进行CAR-T治疗产品研发。药明康德于2016年4月和JunoTherapeutics在华建立合资公司药明巨诺,在中国进行CAR-T疗法的研发。预计Juno将于今年下半年提交CAR-T注册申请,最快将于年内获批。药明巨诺于2018年4月进行了9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用于公司CAR-T产品的临床开发、扩展研发管线以及建造产业化基地。产品JWCAR209已经在中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结合药明康德在国内领先的新药开发能力以及Juno在CAR-T研发领域的技术优势,有望在国内实现CAR-T细胞疗法研发的快速推进。

      2.4.3财务分析

      美国区实验室服务:在美国地区,药明康德主要通过其全资子公司AppTec(药明康德美国)开展日常业务。AppTec(药明康德美国)业务范围集中于医疗器械检测服务、境外精准医疗研发生产服务等业务领域,可针对药企、科研机构和医疗器械企业的需求,主要为美国客户提供研发服务。

      美国区实验室服务营收小幅增长,毛利率大幅下降。2018年,药明康德美国区实验室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2.04亿元,同比增长6.10%,毛利2.89亿元,同比下降20.07%。近三年毛利率下降的原因是药明康德继续加大对美国区细胞和基因治疗的研发和生产等业务的投入,增加固定资产投入及技术人员招聘,各项成本上升,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CDMO服务毛利较上年同期下降13%。随着产能逐步释放及利用率上升,毛利率有望回升。

        3。成功因素:三大因素助力药明康德

      3.1需求:行业景气度高,市场增长+政策支持带来新机遇

      全球新药研发成本及周期压力增大,药企通过聘用外部CRO/CMO/CDMO企业协助研发或生产,以降低研发支出。CRO/CMO/CDMO企业可以使新药研发的资金投入和潜在风险在医药行业的整条产业链上得到分散,CRO企业有助于降低制药企业的研发成本、缩短平均研发时间,从而加快新药审批及上市速度,,CMO/CDMO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工艺因此研发服务将成为未来主流趋势。而药明康德所恰恰从事于药物研发生产服务行业,能够弥补药品生产企业在研发能力或生产能力的不足,充分利用资源。

      本土化市场的增长和政策性支持为医药研发服务行业带来机遇。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人口老龄化加剧,对医药产业的需求在持续增加。随着城镇化率和医保普及率进一步提高、政府对卫生医疗等领域不断加大投入,我国医药行业将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国家对新药创新的投入逐步增加,带动了药品研发过程中对于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检验需求。在国内药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医药行业细分趋势加剧情况下,一致性评价标准落地、分级诊疗推进等因素促进了我国CRO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促进创新的政策和MAAH,同样使CMO/CDMO企业大量涌现。企业通过投入研发资金、吸引海内外高端研发人才等各种方式增强自身服务竞争力,构建了新药研发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中国CRO/CMO/CDMO产业高速发展的驱动力。

      持续的技术人才培养推动中国CRO行业和CMO/CDMO行业快速发展。相对于跨国药企高昂的本土研发与运营成本,中国的人才资源与研发成本具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中国可以提供大量高素质的医药科研人员以满足跨国药企在中国开展研发的需求且具备较高性价比。同时,大量跨国制药企业在华已开展了相当规模的研发业务及药物临床前研究,其带来的高度规范的技术操作和丰富的行业经验直接带动了我国GLP认证制度的完善,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新药研发领域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3.2供给:业务覆盖药物研发全产业链

      开放式、全方位、一体化的研发服务平台。药明康德是涵盖新药研发全产业链的全球性医药研发服务企业,拥有全球26个研发基地/分支机构,通过技术领域、商业模式和跨行业协作,构建研发、生产和商业化服务全产业链模式,围绕全球医药研发领域客户需求,聚焦产业协同效应。药明康德开放式的研发服务可赋能于创业者和科学家,让越来越多潜在的突破性创新进入行业的研发管线,有效降低新药研发的成本和门槛、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研发产能,协助创业者和科学家实现研发创业与治病救人的梦想,推动整个中国新药研发领域的模式创新与产业升级,为中国和全球医药大健康创新生态系统的不断迭代和演进作出贡献。

        药明康德业务涵盖CRO行业及CMO/CDMO行业,与行业竞争者相比,拥有全面的业务覆盖领域。药明康德依托于其开放式、一体化的研发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多层次的定制服务。一方面,药明康德致力于为大型国际药企在新药的研发、检测和生产服务等各阶段提供国际领先的、高度定制化的研发服务,有效降低新药研发的成本和门槛、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研发产能;另一方面,药明康德完整的能力平台也可为初创新药研发公司乃至科学家个人提供从科研发明到产品研发的全范围服务。药明康德业务涵盖CRO行业及CMO/CDMO行业,与行业竞争者相比,拥有全面的业务覆盖领域。

        中美两地运营布局、全球广覆盖、强融合的服务网络体系。公司面向国际药企提供定制化研发服务,秉承立足中国、面向国际的战略方针,在中美两地均有实体运营。多年来深耕新药研发领域,凭借对新药研发产业链条的深入了解和对新药研发趋势的前瞻判断,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的一系列战略投资,整合新药研发产业链上的各项能力,致力于全面提升在产业链上下游的竞争优势,增加优势服务环节等方式实现了自有平台基础上各项业务的协同效应与快速拓展。

        药明康德拥有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获得国内外客户认可。药明康德自成立以来,获得了多项顶尖国际认证,是中国第一个通过美国FDA审查的化学制造与控制(CMC)研发平台,中国第一个符合美国、欧洲以及中国质量标准的cGMP药物产品生产设施、GLP生物分析实验室,中国第一个同时获中国、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政府监管机构批准,为小分子创新药生产商业化原料药及GMP中间体的CMO/CDMO企业公司通过为大型国际药企提供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的技术服务,与全球新药研发技术的更迭同步,协助客户对研发流程、工艺进行改良,依据客户需求提供创新性、有独特竞争力的研发服务。近年来,公司率先响应国家产业升级号召,引入先进产业模式、国际研发服务标准、质量控制标准、先进生产技术及设备,带动自身及国内同行业实现与世界一流药企的接轨,助力于中国药物化学研发能力的国际化发展,推动国内新药研发的服务模式变革及重大新药创制产业政策的落地。

      3.3技术:人才优势+创新商业模式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

      医药研发服务行业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人才优势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药明康德高度重视拥有科技创新能力、质量管理意识、国际化运作经验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通过外部招募及内部培训等方式,建立完善的晋升制度及人才激励规划以联合培养研发、管理复合型人才,为药明康德后续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药明康德大力推动人才轮岗制度及内部晋升体制的优化以提升员工的积极性。第一,立足行业前沿探索尖端技术服务能力,将人员创新精神落入实处;第二,推动内部创新型项目负责人机制的设立,拟通过上市后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等多种激励方式激发和激励发行人创新人才的创造力;第三,通过外部虚拟化研发平台的创新模式探索赋能于企业员工,激发其“创业家精神”,共同推动中国“知本经济”时代加速到来。

      药明康德拥有庞大员工队伍,硕博人数大幅高于同行业,人均创利和创收较高。基于上述的人才培训和股权激励制度等多种人才培育方式,药明康德目前已经拥有较为强大的科研队伍,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截至FY2019Q1,药明康德共拥有18,163名员工,其中6,657名获得硕士或以上学位,967名获得博士或同等学位。而药明康德的培训体系,药明康德的人均创利和人均创收皆处于同行业较高水平。

        药明康德拥有具备全球视野及产业战略眼光的卓越管理团队。以GeLi(李革)领军的公司管理层团队拥有丰富的医药行业从业经历,具备极强的执行力及多年医药行业投资、管理经验、国际化视野并在中美两地生命科学领域有较高知名度。经验丰富、视野广阔的管理团队使药明康德得以在全球经济运行周期及医药行业整体发展趋势方面有独到而敏锐的认知,在公司管理层的带领下,药明康德有能力深入理解市场及行业发展趋势、政策变化动向及其对客户需求的影响,迅速调整经营模式、提高决策速度和灵活性以匹配客户需求,带动公司整体业绩快速发展。

        一体化、大服务的创新商业模式,同客户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关系。在CRO+CMO/CDMO业务联动的商业模式下,药明康德从创新药研发的早期即介入其中,与客户在创新药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持续合作,双方的技术理念和管理体系不断磨合,形成了深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药品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后,为了保障药品的质量稳定性以及持续、可靠供应,客户会倾向于延续之前的合作关系,从而大大提高获得CMO/CDMO生产订单的机会。通过此种合作模式,药明康德在长时间的专业服务过程中与客户不断加深相互支持和相互依赖,并最终形成稳定可靠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促进药明康德业务的持续、稳定增长。

        4。资本运营:“一拆三”的上市模式,市值大幅提升

      4.1资本运营发展进程:纽交所上市完成私有化,A+H股发行助力公司业务扩张

      4.1.1纽交所上市,创始人持股比例低

      药明康德于2007年纽交所上市,开始多方并购。药明康德最初成立于2000年,是创始人团队李革、赵宁、刘晓钟、张朝晖四人建立的ChinaTechs公司和太湖水集团、JohnJ.Baldwin共同成立的中外合资公司。2007年,药明康德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WX”。上市之后,药明康德进行了一系列并购,包括2007年收购化学合成物提供商Chemdepo、生物试剂提供商Abgent、中国临床研究服务公司Jiecheng和MedKey,2014年收购研究机构XenoBioticLaboratories、2015年收购基因分析公司NextCODEHealth等等。在推进私有化之前,药明康德还联合复兴医药、厚朴投资、光大医疗基金收购顶尖的生物技术公司Ambrx。

      药明康德在纽交所上市期间股权分散,创始人持股比例低。药明康德在纽交所上市初始,4名创始人的持股比例就并不高,董事长李革持有6.13%股份,其他几名创始人持股比例均在5%以下,第一大股东是机构FMRLLC,持有19%股份。到2015年私有化前,随着一系列减持和稀释,董事长李革仅持有药明康德1.45%股份,另一名创始人张朝晖持有1.03%股份,其他董事高管均不持股。

        纽交所上市期间多方并购,力图实现转型。在美国上市的第二年(2008年),公司拿了1.51亿美元收购AppTec.AppTec主要做生物药和医疗器械的研发,而药明康德主要做小分子化学药的研发服务。AppTec的加入正好对药明康德管线进行了补充,且对药明开展海外业务更有积极的作用。2014年3月,药明向Illumina(美国测序巨头)买入IlluminaHiSeqX10测序系统,半年后又收购美国生物信息公司XenoBioticLaboratories;在2015年1月,斥资6500万美元现金收购NextCODEHealth(现在的药明明码),一家拥有大规模储存人类全基因信息集中数据库和生物分析的公司,后与华为联合推出针对基因测序消费级市场的产品“明码云”,正式打开基因的布局。

      药明康德的私有化退市,源于美国资本市场对药明康德偏离核心业务的不认可,退市前估值仅约33亿美元。药明康德在美股的8年间估值一直不甚理想,华尔街投资人不认同创始人李革超越传统CRO的平台模式,更注重短期业绩,看好单纯接合同订单、现金流有保障的业务模式。药明康德市值被低估,2014年营收和净利润是国内创业板泰格医药的5—6倍,市值却只是后者的1.2倍。2014年,药明康德实现营业收入41.25亿,净利润6.8亿,市值约为32.6亿美元。

        4.1.2私有化退市前期:剥离大分子业务,合全药业挂牌新三板

      药明康德推动子公司合全药业在国内新三板挂牌。合全药业是药明康德的子公司,2015年4月3日,药明康德推动合全药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开创了海外上市公司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的先例。由于药明康德创始人以及高管持股比例均低且分散,合全药业挂牌中面临的主要是实际控制人认定的问题。最终合全药业的实际控制人被认定为药明康德纽交所上市主体WuXiCayman。

        药明康德将大分子相关业务也就是药明生物,从上市体系内剥离。在推进合全药业挂牌的同时,药明康德将大分子生物药业务的相关股权、业务、资产、人员进行剥离,2014-2015年,药明康德从事大分子生物药业务的主体包括:①药明企业管理及其下属公司药明生物、上海药明生物、BiologicsHk②苏州监测③上海药明部分业务部门。剥离之后,以上公司都不再并入药明康德上市主体的合并报表范围内。

      4.1.3私有化完成后:纽交所退市,创始人持股比例大幅提高

      以李革为首的管理层发出私有化要约的总价为33亿美元。以董事长李革为首的管理层,联合汇侨资本AllyBridge等机构,提出了无约束力的私有化要约。私有化要约价格为:每股普通股5.75美元,这一价格较2015年4月28日收盘价溢价16.2%,较药明康德过去180个交易日的加权平均收盘溢价24.1%。以5.75美元/普通股价格计算,私有化总成本约为33亿美元。私有化中的资金其中11亿美元采用债权融资,具体包括8美元的并购贷款、以及3亿美元的管理层贷款。

      2015年12月10日,药明康德从纽交所退市,创始人持股比例大幅上升。完成私有化之后,药明康德仍然没有控股股东,但四名创始人李革、赵宁、刘晓钟、张朝晖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共同成为药明康德的实际控制人。在计算和其他机构的一致行动协议及表决权委托协议后,四名创始人合计控制的表决权为34.4812%,相较私有化完成前有极大飞跃。

        私有化完成后合全药业进行进一步资产整合,收购PDS部门。在私有化完成后,4名创始人成为合全药业的实际控制人。合全药业在2016年底推出资产重组方案,拟向控股股东上海药明康德购买其拥有的PDS部门全部资产与负债,交易作价15.2亿元。注入的PDS部门主要业务包括理论制剂的工艺验证和后续开发以及制剂的生产和包装等,主要涉及临床阶段口服固体制剂和悬混剂的制剂研发、实验室研发性生产。重组后合全药业CMO业务条线由原有活性中间体、原料药板块扩充至制剂研发及生产板块。此外,交易前药明康德等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持有合全药业78.13%的股份,交易后持股比例提升至88.62%。

      4.1.4药明生物港股上市,市值两年增长至927亿

      2017年药明生物港股上市,市值从发行至今已提升一倍。在私有化完成以后,前期剥离出去的药明生物进行了股权的变更以及重组。2017年6月13日,药明生物成功在港股上市,公开发行1.92亿股,发售价为每股20.6港元。药明生物的公开发售获大量超额认购,超购37.46倍,市值一度超过400亿港元,截止至2019年5月17日,药明生物市值达到了927.36亿港元。BiologicalHoldings成为药明生物的控股股东,持有药明生物88.74%股份,私有化后的药明康德持有BiologicalHoldings79.19%股份。药明康德4名创始人直接以及间接通过BiologicsHoldings、G&CLimited、G&CLimited等公司,同样控制药明生物超过30%的表决权。

        4.1.5药明康德A+H股上市,助力业务扩张

      A股发行股价大幅上升,募集资金有助业务扩张。2018年5月8日,药明康德在上交所上市,IPO当中发行股票数量为1.04亿股,发行价格为每股人民币21.60元,募集资金总额22.50亿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21.30亿元。从上市至今,药明康德股价已上升至80.46元/股左右,股价涨幅达到了272.5%。目前,药明康德的市值已稳定在935亿元左右。A股发行募集资金主要投入到与主营业务相关的9大项目中,主要包括现有业务产能扩建与现有或新业务的布局扩张。随着募投项目的逐步推进,一方面,公司安评业务、化学研发、部分分析诊断服务面临的产能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服务提供能力快速提高;另一方面,SMO、临床监察、生物分析、细胞及基因治疗研发生产等业务有望实现快速扩张,为公司提供业绩增量的同时,与现有业务产生协同效应,助力公司快速发展,不断提高成长天花板。

      H股发行,加速拓展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企业融资渠道。2018年12月13日,药明康德H股发行,发行价格为每股68.00港元,募集资金总额22.50亿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85.82亿港元。从上市至今,药明康德股价已上升至86.00元/股左右,上市仅仅5个月股价涨幅达到了26.47%。。募集资金用途主要为:扩大全球业务单位的产能;收购CRO及CMO/CDMO公司;投资及培养保健业界有创新业务模式且有增长潜力的公司;开发高端科技,例如运用人工智能的药物研发平台及自动化实验室、医药健康数据平台及机械化学技术等。通过募集资金的投入推进新业务的快速扩张,同时有助打开企业的融资渠道,而更加开放的资本市场环境有助于公司全球化平台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4.2资本运营成果:“一拆三”及“A+H”股策略,估值翻10倍

      资本运作助力药明康德快速崛起。2007年药明康德在纽交所上市后,通过在美国地区收购多家公司进入到医疗器械、生物制剂等临床前CRO业务。随后于2015年私有化退市后,通过收购上下游产业,不断扩大版图,布局研发服务生态圈。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在私有化退市后,药明康德利用资本运作,将资产、业务“一拆三”剥离并装入子公司药明生物(02269.HK)和合全药业(832159),实现两家子公司分别在香港和新三板上市。通过“一拆三”私有化回归,药明康德在2015年从美股退市之后,短短三年内就实现了从33亿美元市值向整体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市值的跨越。

        药明康德“一拆三”私有化回归的上市方案,实现了整体市值飞跃式提升。“一拆三”策略主要内容包括:(1)合全药业(832159.OC),新三板挂牌,主要负责为跨国药企提供小分子药物中间体,原料药和制剂的CRO服务,同时还包含PDS部门。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27.06亿元,实现净利润5.98亿元。合全药业市值为180亿元。(2)药明生物(2269.HK),H股上市,主要定位为“开放式生物药技术平台”,提供生物药发现、开发及生产服务。2018年实现营收25.34亿港元,实现净利润6.30亿港元。目前药明生物市值为927.36亿元港元。(3)药明康德(603259.SH),A股IPO,向全球制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以及医疗器械公司提供一系列的实验室研发、研究生产服务。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96.14亿元,实现净利润23.34亿元。当前药明康德最新市值为935.32亿元。(4)药明康德(2359.HK),时隔A股上市后仅仅7个月在H股上市。

        药明家族加起来的市值之和超过2000亿元,自私有化完成至今市值上升10倍。2015年12月药明家族(药明康德+合全药业+药明生物)从美股退市,2018年12月药明家族成功完成四家公司的上市。三年的时间,从私有化的33亿美元市值(约207亿人民币)到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市值,估值翻了10倍。市值增长的一方面原因,是药明康德的当前业绩已大幅提升。2014年药明康德全年营收约为41.25亿元,实现净利润6.8亿元。而在2018年,三家公司(药明康德603259.SH与药明康德2359.HK在2018年业务尚未完全分隔,仅单独核算药明康德603259.SH)实现的营收及高达148.54元,实现净利润高达35.62亿元。但更重要的还是,药明康德独一无二的“一拆三”及“A+H”股策略,合全药业、药明生物、药明康德定位及业务均有所区别,分别在新三板、A股、H股实现证券化,便于实现整体市值的最大化。不仅如此,A+H股融资平台有助于药明康德国际化,提升药明康德的国际知名度,提高药明康德在全球领域的竞争力。

      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药明康德的成功对国内同类企业的启示

      5.1启示一:选准优质发展赛道,业务高速增长

      医药研发行业景气度高,企业选准赛道发展助力业务高速增长。医药研发,尤其新药研发,是一项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和长周期的复杂系统工程,然而伴随着(1)全球新药研发成本及周期压力增大,药企通过聘用外部CRO/CMO/CDMO企业协助研发或生产,以降低研发支出。(2)本土化市场的增长和政策性支持为医药研发服务行业带来机遇(3)持续的技术人才培养推动中国CRO行业和CMO/CDMO行业快速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医药研发服务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药明康德是同行业中极少数在新药研发全产业链均具备服务能力的开放式新药研发服务平台,未来有望全面受益于全球新药研发外包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不同的生物医药企业应根据自身技术等多种资源选择合适的发展赛道,以求得在将来业务量的进一步爆发。

      5.2启示二:注重提升技术平水平,人才管理和激励

      以人为本,注重人才管理和激励。医药研发服务行业技术竞争力主要体现在高端技术人才储备方面,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项目经验及项目承接能力与企业的竞争力直接相关。药明康德通过外部招募及内部培训等方式,建立完善的晋升制度及人才激励规划以联合培养研发、管理复合型人才,为药明康德后续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以外,药明康德还大力推动人才轮岗制度及内部晋升体制的优化以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因此药明康德在CRO业务和CMO/CDMO业务方面的员工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皆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医药研发企业应注意培育医药研发领域的核心人才队伍,注重人才管理和激励,提供公司自身竞争力。

      强化自身综合研发技术优势。药明康德作为拥有全方位服务能力的技术平台,具备提供小分子药物发现、开发、生产及配套的检测、临床试验服务、医疗器械检测及精准医疗研发生产服务的能力;同时作为一体化服务能力的技术平台,拥有全面的业务覆盖领域,既可以为客户提供阶段性的服务,也可以为客户提供从化合物发现到最终药物上市的全方位服务,而因为药明康德拥有较为强大的技术优势,因此药明康德近年来业务不断增长。医药要发企业应提升技术竞争优势,便于日后吸引客源,实现进一步的业务增长。

      5.3启示三:合理规划资本运作,根据业务及不同资本市场特点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

      长期资本运作规划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应根据业务及不同资本市场特点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医药研发服务企业必须拥有先进的研发场地设施、具备中试和大规模生产能力的高标准生产工厂,才能满足跨国制药公司的要求。这要求医药研发服务企业必须具备相当的资金实力,以承担启动阶段所必须的固定资产投入和业务发展阶段的持续资本性支出及流动资金需求。同时,合适的融资渠道将有助于企业估值提升,筹集更多资金以用于后续发展。药明康德在纽交所退市前市值仅为33亿美元,而通过药明康德独一无二的“一拆三”及“A+H”股策略,药明康德市值提升10倍,总市值超过2000亿元。除此以外,将不同的业务从母公司拆分也有助于公司长远发展,药明家族中合全药业、药明生物、药明康德定位及业务均有所区别,目前分别在新三板、A股、H股实现证券化。不同的融资平台不仅能给予投资者不同的选择,而且也能给公司更多的筹资方式,而随着国内科创板的推出,企业融资渠道增多。中长期资本规划极其重要,企业应清晰其自身的业务定位,以及业务和不同资本市场特点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

      6。风险提示

      医药行业政策变化的风险。

      行业竞争格局加剧的风险。

      (文章来源:广证恒生)

    关键词:

    康德,研发,业务,服务,CRO

    审核:yj127 编辑:yj1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
    • 内参
    • 股票
    • 赢家观点
    • 娱乐
    • 原创

    前三季度指数增强策略私募基金表现出色 中证1000指增产品收益率“领跑”

    今年前三季度,股票策略私募基金虽表现欠佳,但指数增强作为股票策略下的子策略表现比较亮眼。据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有业绩记录的1362只指数增强策略私...

    基因测序概念高人气龙头股中科曙光、国际医学,基因测序概念龙头股收藏

    基因测序概念下10月19日涨幅龙头股,涨幅居前的有5只,分别是中科曙光,涨幅2.32%、国际医学,涨幅1.28%、西陇科学,涨幅1.1%、药康生物,涨幅1.1%、美年健康,涨幅1.06%...

    3000亿资金投向ETF 投资者逢低布局博反弹

    今年以来,市场行情震荡,板块轮动加剧,通过择时的主动投...

    易瑞生物:10月18日公司高管付辉减持公司股份合计400股

    消息,根据10月19日市场公开信息、上市公司公告及交易所披露数据整理,易瑞生物(300942)最新董监高及相关人员股份变动情况:2023年10月18日公司董事,高管付辉共减持公...

    早知道:2023年10月19号热点概念与题材前瞻

      上证指数目前处于下跌趋势中,依据赢家江恩价格工具得出:当前支撑位:3018.56点、3053.04点,当前阻力位:3063.04点、3139.61点,由赢家江恩时间周期工具展示得出:...

    早知道:2023年10月18号热点概念与题材前瞻

      上证指数目前处于下跌趋势中,依据赢家江恩价格工具得出:当前支撑位:3053.04点、3063.04点,当前阻力位:3143.77点、3152.02点,由赢家江恩时间周期工具展示得出:...

    如何卖茶叶?要想茶叶卖得好就要先把这几点搞明白了

    那么如何卖茶叶?如果连激起消费者好奇心的心都没有,消费者当然不会买单。你需要做的是拥有自己独特的品牌名称或产品形态,并利用这些来激发消费者尝试的欲望。

    新三板业务包括哪些?新三板的竞争优势,新三板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新三板业务包括哪些?“新三板”市场原指中关村科技园非上市有限公司试点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因为上市企业都是高科技企业,不同于原转让系统中的退市企业,也不同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