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趋势

    1、云计算渗透率不断提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云计算作为创新服务模式和前沿信息技术的融合,能够实现算力的精细化运营,有效节约企业 IT 基础设施投资,降低 IT 运维难度,相较传统 IT 架构具有显著优势,吸引众多企业迁移上云。同时,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扶持云计算产业发展,组织云计算行业标准制定,引导云服务商进一步开发行业应用,鼓励政府部门优先采用云服务,鼓励企业积极运用云计算。随着云计算政策环境、企业认知、技术及基础设施的不断成熟,云计算产业已进入发展快车道。其中,私有云受益于政务、金融、教育、交通、能源、医疗等传统行业客户对云计算的逐步接受和对数据安全的高度重视,市场规模增长提速;公有云在互联网产业繁荣发展和传统企业对于混合云需求不断提升的双重驱动下持续高速增长。2、传统企业上云加速,开启云计算新一轮增长周期自 2010 年以来,智能手机快速普及,驱动游戏、视频、社交等移动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移动互联网公司大多为创业公司,具有历史包袱较轻、IT 技术能力突出、价格敏感性强、业务增长迅速等鲜明特点,而云计算低成本、可拓展等优势恰好满足了移动互联网公司的需求。因此,在过去十年中,移动互联网公司在云计算行业客户中占到较高比例。然而,随着产业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云计算行业发展的驱动力量已经由移动互联网企业转向传统企业。一方面,近十年来持续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如游戏、直播、视频等领域的增速自 2017 以来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单一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已经无法支持云计算行业进一步增长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云计算的技术的逐步成熟、产品安全稳定性的充分验证、国家政策的着力推广以及数字化转型需求的日趋强烈,移动互联网产业之外的传统企业也逐步接受了云计算部署模式,众多政府机构和金融、能源、交运、制造、零售等行业企业开始采用云计算逐步取代传统 IT 架构。随着云计算在全社会的不断深入应用,传统企业上云将成为云计算行业增长的核心动力,开启云计算新一轮增长周期。与互联网企业有所不同,传统企业对稳定性及信息安全性的要求要更高,公有云无法完全满足其上云需求,私有云、混合云架构成为主流。同时传统企业既有 IT 架构通常更为复杂,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保持部分传统 IT 架构,多云和混合 IT 环境的管理等问题较为突出,上云周期更长,对云计算的稳定性、兼容性、灵活性的要求也相应更高,因此对云计算厂商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多云部署实现不同厂商优势互补,正在成为未来上云趋势多云部署正日趋成为企业用云的主要策略。一方面,云服务商趋向差异化发展,在不同细分领域具备独到的竞争优势(如产品、价格、性能等),企业趋向于采用多个公有云或私有云,实现不同厂商的优势互补,以构建总体最优的 IT 架构;另一方面,采用单一供应商的云服务会导致故障风险过度集中、对单一供应商依赖程度过高等问题,通常不符合企业内部采购制度的规定。根据 RightScale 2019 年云状态报告,在雇员超过 1,000 人的大型受访企业中,有 84%的公司采用了多云策略,多云部署已成为企业迁移上云的主流模式。4、混合云降低企业基础设施投资,逐步成为主流部署模式多云部署包括多个公有云、多个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种细分部署模式,其中混合云占主导地位,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上云模式。根据 RightScale 2019 年云状态报告,在雇员超过 1,000 人的大型受访企业中,有 58%采用了混合云部署模式;根据信通院数据统计,采用混合云部署的中国企业占比从 2017 年的 6.6%提高至 2019 年 9.8%,占比稳步上升。信通院调查数据显示,减少基础设施投资是企业采用混合云的首要原因,企业利用公有云的弹性资源供给满足并发量较大的应用的峰值处理需求,可有效减少私有云所需的 IT 设施投资。混合云的其他优势还包括资源拓展速度快、平台可靠性和安全性强等。5、云网融合重要性凸显,成为云服务商差异化竞争关键根据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的定义,云网融合能力是指基于云专网提供云接入与基础连接能力,通过与云服务商的云平台结合对外提供覆盖不同场景的云网产品(如云专线、SD-WAN),并与其他类型的云服务(如计算、存储、安全类云服务)深度结合,最终延伸至具体的行业应用场景,形成复合型的云网融合解决方案。云网融合的典型应用场景包括混合云(企业本地私有云、本地数据中心、私有 IT 平台与公有云资源池之间的高速连接)、同一公有云的多中心互联、跨云服务商的云资源池互联等。云网融合的重要性已得到云服务商和企业用户的广泛认同。一方面,随着云计算产业逐步进入成熟期,云计算厂商大量涌现,垂直领域产品竞争激烈,云计算厂商迫切需要通过提高云网之间的协同能力以实现差异化竞争;另一方面,随着企业对云计算应用的逐步深入,单一公有云或私有云难以充分满足企业业务需求,多云混合成为企业上云的必然阶段,对云网融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5G 和物联网驱动算力下沉,云边协同应用空间广阔随着 5G 通信技术的逐渐成熟和物联网应用的日趋丰富,边缘计算的理念逐渐兴起。根据 Gartner 的定义,边缘计算描述了一种计算拓扑,在这种拓扑结构中,信息处理、内容采集和分发均被置于距离信息更近的源头处完成。边缘计算的核心是在更靠近终端的边缘计算节点进行数据计算、存储等工作,以便分担海量数据对中心云节点和网络造成的压力。国内外厂商积极推动边缘计算进一步发展,亚马逊、微软、阿里巴巴、腾讯等云服务商,海尔、三一等制造业企业以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纷纷推出边缘计算产品。边缘计算的本质是云计算为满足新型计算需求向终端和用户的延伸,其正常运转离不开与云端的协同。一方面,边缘节点的存储能力有限,经过边缘节点处理的数据仍需要传输到中心云节点进行存储和备份;另一方面,中心云节点需要汇集所有数据以进行大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训练,从而对边缘节点算法进行迭代升级。云边协同可有效降低云端数据处理压力,减少网络带宽占用,提高终端设备的响应速度,在 CDN、工业互联网、能源信息化、智能家庭、智慧交通、安防监控、农业生产、云游戏等场景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7、超融合架构优势持续扩大,迎来黄金发展时期超融合是以虚拟化为核心,将计算、存储、网络等虚拟资源融合到一台标准 x86服务器中形成基准架构单元,并通过网络聚合多套单元设备,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形成统一资源池的创新 IT 架构。超融合在降低成本、简化运维、便于拓展、保障安全等方面优势显著,且对提供 IT架构的厂商而言,超融合促进了私有云业务的产品化和收入的持续化。一方面,超融合架构创造性地将云计算的存储、计算和网络功能整合到单一设备中,形成标准化解决方案,简化了传统私有云部署中组网规划、容量规划、设备选型、设备采购、安装调试等繁杂流程,大幅缩短了私有云 IT 架构构建周期,降低了交付、运维和扩展难度,推动私有云业务由项目制交付转向产品化交付;另一方面,超融合架构可实现弹性扩容,用户在初次购买时无需超额配置硬件,前期投入较低,但超融合架构扩容时无法与其他厂商产品兼容,因而客户复购率较高,为云计算厂商带来持续性收入。超融合市场持续高速增长,众多领先 IT 厂商纷纷进入超融合市场,推出超融合解决方案。国外的 Nutanix、VMware 以及国内的华为、新华三、深信服等公司,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超融合方案选择。其他厂商则选择通过并购进入超融合市场,大额收购案层出不穷,包括 2015 年 10 月戴尔以 670 亿美元收购 EMC,2017 年 1 月惠普以 6.5 亿美元收购 SimpliVity、2017 年 8 月思科以 3.2 亿美元收购 Springpath 等。随着超融合技术的逐步成熟及 IT 解决方案的不断丰富,超融合架构已成为企业上云的理想路径,超融合市场已进入黄金发展阶段。8、软件定义存储突破传统架构桎梏,开创存储新未来软件定义存储是一种软件驱动型的存储模式,其将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进行解耦,将硬件的可控成分按需求、分阶段地通过编程接口或者以服务的方式逐步暴露给应用,分阶段地满足应用对资源的不同程度、不同广度的灵活调用。当前,随着全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数据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增长,传统集中式存储架构由于资源孤立、数据封闭、管理复杂等众多缺陷,已逐渐难以满足企业对存储系统灵活扩展、成本降低、运维简化等需求,而软件定义存储作为一种全新存储架构,解决了传统集中式存储的众多问题,已成为存储领域的发展潮流。首先,软件定义存储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突破了传统存储的性能瓶颈,从而可以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在不干扰程序运营的情况下逐步扩展容量和提升性能;其次,软件定义存储将软硬件解耦,降低了对高性能高价格硬件和特定厂商的依赖,同时将底层资源池化,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综合成本;最后,软件定义存储通过软件自动进行编排调度,根据业务需求快速交付最适宜的存储服务,极大降低了管理难度,减少了人工操作带来的潜在错误。随着软件定义存储优势的显现和相关产品应用的推出,企业在存储方面的支出不断从传统集中式存储产品转移至软件定义存储产品,据 Gartner 预测,2021 年将有 35%的企业采用软件定义存储,2026 年将有 75%的企业采用软件定义存储;同时,随着社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数据量呈现爆炸式增长,驱动存储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快速提升,进一步带动软件定义存储细分领域的发展,行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9、容器技术日趋普及,成为云计算下一代发展热点容器是一种轻量级的操作系统层虚拟化技术,其在操作系统层上创建隔离的运行环境,共享同一个操作系统内核而无需重复安装,但每个容器仍然可以像虚拟机一样单独限制各类 IT 资源并设置单独的 IP 地址和管理账户;容器具备应用运行的所有环境变量或配置,屏蔽了底层基础架构的差异,使应用可以在不同服务器节点的容器中快速迁移而无需重新配置环境。随着容器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生态的逐步完善,容器应用已经逐步推广普及。dotCloud 将 Docker 技术开源,极大降低了容器技术的使用门槛,使得容器成为一种技术潮流;此后,Google 又向云计算原生应用基金会(CNCF)捐赠了 Kubernetes 容器编排解决方案,从而简化了大规模部署容器的管理难度,为容器的进一步普及铺平了道路。与此同时,容器开源社区逐步走向繁荣,活跃的社群不断更新各类容器软件,谷歌、微软、阿里巴巴、腾讯等大型云服务商也积极推动容器技术发展,不断推出细分领域的产品服务。根据信通院数据,容器使用率已经由 2016 年的 23.3%提升至 2017 年的 30.1%,预计未来容器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容器作为 PaaS 层核心产品,也将成为云计算服务商竞争的焦点。

    核心竞争力

    (1)技术实力上,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关键指标表现突出公司深耕云计算领域 8 年,长期致力于技术研发创新和产品应用实践,技术实力雄厚。在技术自主性上,公司独立设计产品架构,自主编写核心底层代码,在国家信息技术安全、数据私密重要性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保证技术独立自主,避免了潜在的安全隐患;在技术产品化方面,运行稳定性、运维便捷性、功能完备性均具有突出优势;在技术服务方面,实现了对产品代码的深入掌握,具备了按客户要求快速更新、灵活交付的能力,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强化了市场竞争力;在技术性能指标上,公司产品核心指标也具有一定优势.(2)技术架构上,以统一架构实现一致化交付与管理随着云计算在全社会的不断深入应用,传统企业上云将成为云计算行业增长的核心动力,开启云计算新一轮增长周期。对于传统企业,混合云逐步成为主流架构,企业利用公有云的弹性资源供给满足并发量较大的应用的峰值处理需求,可有效减少私有云所需的 IT 设施投资。在传统企业上云和混合云趋势下,公司以统一架构实现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的一致化交付与管理,在混合云领域有独特的优势。统一架构为客户提供一致的使用体验和运维管理,显著降低运维难度,并实现多元环境的打通,便于数据和应用的迁移,减少了产品拓展所需要的研发投入,以较低的开支实现了更具价值的技术成果;同时,公司依托 SD-WAN 技术,形成了强大的云网融合服务能力,帮助客户实现各业务节点的高速互联。(3)产品布局上,拥有丰富产品线,具有长期发展潜力公司长期以来依靠自主研发获得核心技术,始终保持在前沿领域的研发投入,始终根据市场的发展,进行前瞻性战略布局。公司不断丰富产品线,不同产品随着技术的成熟、行业的进步,逐步为公司贡献收入,以此获得长期的发展潜力。除了贡献核心收入的云平台和超融合系统,公司的软件定义存储产品伴随着社会存储需求的爆炸性增长,也迎来了高速的增长,预计将成为公司新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公司面对未来容器技术的成熟商用趋势,不断完善升级容器平台产品,为未来的行业升级做准备;在 5G 和物联网的发展背景下,果断布局物联网和边缘计算平台,以统一架构,进一步打造“广义混合云”,发展集云、网、边、端于一体化的综合服务能力。(4)销售能力方面,解决方案灵活,在重点行业获得稳定客户资源公司核心技术自主,云产品和云服务高度标准化、模块化,在统一技术架构下,可快速组合形成解决方案。公司根据客户业务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研发,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从而充分满足客户需求,显著改善了产品的使用体验,强化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公司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得益于突出的技术优势、全面的产品布局和卓越的服务能力,公司在对产品性能要求高的银行、保险、交运、能源、政务等行业率先取得显著优势,已实现众多标志性项目商业落地,并与光大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泰康人寿、阳光保险、中国国航、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国网黑龙江电力公司、西部矿业集团、中国石油集团、顺丰速运等行业领先企业保持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未来,公司有望凭借现有业务的标杆效应实现对重点行业的进一步渗透,迅速扩大业务规模,实现业绩快速增长。(5)客户服务方面,由于技术完全自主可控,产品交付与服务能力突出公司高度重视产品交付与服务工作,客户满意度较高。公司建立了一支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售后支持服务团队,覆盖架构设计、软件开发、产品交付、部署实施、系统测试、使用培训、项目验收、更新升级、问题咨询、故障修复全流程。由于公司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产品和服务均高度自主可控,所以在售后的故障排除、技术指导、产品控制等方面具有强大的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技术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客户从传统 IT 架构快速、流畅迁移上云,获得稳定的客户关系。

    经营计划

    青云的愿景是“数字世界之基石,全景自由计算”,即以广义云计算能力打造数字世界基石,统一架构与高度解耦实现全场景自由计算。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既向全面云化的方向发展,也不断向远程、边缘、终端的纵深场景拓展。青云希望以高度解耦的产品技术组合、完备统一的架构方案、开放易集成的平台能力,实现全场景的数字化服务;致力于以强大、敏捷、统一的 IT 基础设施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石,帮助企业更好的面对数字化转型挑战、释放科技创新能力。

    市场风险

    (一)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亏损,且预计短期内无法盈利、未弥补亏损持续存在公司于 2017 年度、2018 年度、2019 年度及 2020 年 1-6 月产生亏损净额分别为9,647.78 万元、14,945.85 万元、19,096.65 万元及 7,808.70 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和计入经常性损益的股份支付费用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分别为 5,360.62 万元、12,692.29 万元、13,857.17 万元及 6,977.09 万元,尽管 2017-2019 年度经营层面净亏损率有所收窄,但亏损规模仍相对较大,且呈持续亏损状态。根据公司业务发展情况进行模拟测算,在考虑了使用本次发行募集资金的前提下,预计公司在收入规模达到 13 亿元以上时,有望实现盈亏平衡;2021 年后,在云产品业务高速(55%)、中速(40%)、低速(25%)增长三种情形下,云服务业务保持低增速,毛利率保持稳定,各项费用稳定增长,公司有望实现盈亏平衡的时点分别为 2023年、2024 年、2028 年。如果行业发展低于预期、行业产生恶性竞争导致价格战加剧、公司客户开拓不利、行业地位下降、新产品业绩不及预期,则公司收入增速可能不及预期,无法利用规模效应实现盈利;如果公司未能做好成本控制,导致毛利率、费用率恶化,将导致盈利能力下滑,从而造成未盈利状态继续存在或净利润持续恶化的风险。(二)公司上市后可能面临触发退市条件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亏损,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24,525.66 万元。由于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金额较低,本次发行完成后,因本次募集资金公司的净资产将显著增加,方能减少触发相关的退市风险,即《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第 12.4.2 条的财务状况之(2)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公司未来几年将存在持续大规模的研发投入,上市后未盈利状态可能短期内持续存在。由于影响公司经营的内外部因素较为复杂,公司上市后若长期延续亏损投入状态缺乏扭转、云计算业务仍然竞争激烈、同行业竞争对手仍然持续降价、云产品业务订单大幅减少、公司毛利率进一步下滑等,或者生产经营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经营决策出现重大失误,公司将可能持续亏损,营业收入、净资产大幅下降,可能触发《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第 12.4.2 条的财务状况,即(1)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前或者之后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 1 亿元,或者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前或者之后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 1 亿元,或(2)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或者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则可能导致公司面临触发退市风险警示甚至退市条件的风险。同时,未来公司上市后,若生产经营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者公司经营决策出现重大失误,发行人股票投资价值将大幅下降,将可能出现交易不活跃情形,股票市值及交易价格、股票交易量、股东数量可能因公司投资价值大幅降低而触发退市标准,出现退市风险。而根据《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公司触及终止上市标准的,股票直接终止上市,不再适用暂停上市、恢复上市、重新上市程序。(三)公司在短期内无法进行现金分红的风险截至 2021 年 2 月 7 日,公司尚未实现盈利,存在较大金额的未弥补亏损,且预计短期内无法盈利、未弥补亏损持续存在。根据公司业务发展情况和模拟测算结果,在考虑了使用本次发行募集资金的前提下,预计公司在收入规模达到 13 亿元以上时,才有望实现盈亏平衡,而在实现盈亏平衡后,公司历史上所积累的未弥补亏损,尚需 2-3 年才能弥补完毕,并具备利润分配的基本条件。综上,本次发行上市后,公司预计短期内均无法进行现金分红,提请投资者特别关注该项风险。(四)公司业务运营所需资金量较高,如公司经营情况不达预期、未盈利状态持续存在、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或无法及时完成外部融资,存在现金流为负的风险公司业务运营所需资金量较高,2017 年度、2018 年度、2019 年度及 2020 年 1-6月,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1,051.19 万元、-6,239.70 万元、-8,700.04万元及-3,406.08 万元。若公司无法获得足够的营运资金,公司商业计划及业务发展目标可能会被推迟甚至取消,进而对公司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如公司经营情况不达预期、未盈利状态持续存在、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或无法及时完成外部融资,存在经营性现金净流入持续恶化、经营性现金流为负乃至现金流为负的风险。(五)公司云服务业务在报告期内收入增长乏力、毛利率持续为负,预计短期内毛利率仍将为负2017 年度、2018 年度、2019 年度及 2020 年 1-6 月,公司云服务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30%、-18.92%、-26.53%及-30.41%,整体呈下滑趋势,主要是公有云领域竞争激烈、客户结构调整、前期固定资产投入较大等因素所致。若公司未来未能实现拓展混合云客户的公有云平台需求,确保云服务收入实现较为稳健的增长、核心成本增速得到控制,则云服务业务毛利率仍将持续为负,有进一步下降的风险。(六)公司所处云计算行业竞争激烈,公司在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领域均面临较强的市场竞争,存在较高的竞争风险1、在公有云领域,公司的云服务业务面临阿里云、腾讯云等资本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公有云行业规模效应突出,领先厂商通过降低产品报价、加强营销推广等多种手段,积极争取客户订单,着力抢占市场份额。根据 IDC 数据,2019 年下半年中国公有云 IaaS+PaaS 市场中,前五名市场份额合计 76.3%,行业集中度较高,具有马太效应。2019 年公司云服务业务收入 1.30 亿,而阿里云云计算业务收入 400.16 亿,业务规模差距很大,在直接竞争方面处于显著劣势;2、在私有云领域,公司的云产品业务面临着华为、新华三、深信服、VMware 等大型企业竞争。根据 IDC 数据,2019 年公司在超融合整体市场中份额为 3.4%,次于华为(23.6%)、新华三(21.0%)、深信服(15.0%)等大型企业。面对高速成长的市场,华为、新华三、深信服等竞争对手凭借既往其它产品所积累的品牌优势、销售渠道优势,能够更容易地获取客户,更快地提高销售业绩。公司作为创业型企业在品牌、销售方面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3、在混合云领域,基于对未来前景的看好,传统公有云巨头和私有云大型厂商也在持续加强混合云解决方案的战略布局。阿里云一方面拥有自研 Apsara Stack 的私有云产品,另一方面与 VMware 合作,提供多种混合云解决方案;华为于 2020 年整合公有云、私有云部门,统一技术路线,并推出统一架构的混合云解决方案。面对大型企业的积极布局,预计公司在混合云领域也即将迎来较为激烈的竞争。若公司不能在竞争中构筑核心技术壁垒,加速产品更新迭代,拓展销售渠道网络,优化服务质量,则可能存在核心竞争力下降、市场份额流失、经营情况恶化等方面问题。(七)2020 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因新冠疫情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目前,疫情仍未全面结束、部分地区和城市存在反复,仍将对公司产生持续性不利影响2020 年上半年,受境内外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风险影响,各地政府和部分海外国家相继出台并严格执行关于延迟复工、限制物流、人流等疫情防控政策,公司的技术研发、日常办公、产品销售和境外业务均在一定程度地受到疫情的短期不利影响:技术研发方面,公司的研发中心位于武汉,在疫情期间现场办公受到一定程度限制,但由于信息技术研发不依赖于现场办公,员工远程办公也可实现良好效果,所以公司研发项目的进展受疫情影响较小;日常办公方面,疫情初期受到较大限制,公司主要通过远程办公实现公司业务正常运转,随着疫情逐步可控,公司于 5 月中已实现全面复工;产品销售方面,由于疫情对交通、物流、供应链的负面影响,导致了新客户拜访及业务开拓受限、软硬件交付延迟等问题,从而直接影响了上半年云产品项目开发与实施,对上半年云产品业绩造成不利影响,2020 年 1-6 月,公司营业收入为 14,413.29 万元,同比下滑 7.41%;其中,云产品营业收入为 7,963.48 万元,同比下降 12.99%,受新冠疫情影响,下游二级经销商资金周转压力普遍加大、部分二级经销商出现资金周转较慢或业务开展滞后等情形,出于风险把控考虑,总经销商加大了对下游二级经销商资质审批力度,降低了部分二级经销商交易金额上限,或者暂停了与部分二级经销商的合作,青云与此类二级经销商开展的业务,暂时无法通过总经销商下单,并导致 2020 年 1-6 月与总经销商的合作金额有所下降;境外业务方面,印尼云计算为 2020 年 3 月新设立子公司,由于疫情公司目前已经延迟了当地经营管理人员的招聘,本地运营尚未正式启动。对于公司而言,本项风险属于不可抗力风险,若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出现部分地区和城市的反复,疫情防控政策对企业经营、交通物流产生持续影响,可能会对公司业绩造成长期持续性不利影响。(八)长账龄及逾期应收账款金额及占比上升,存在一定的逾期和坏账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 9,882.72 万元、11,288.47 万元、11,452.51 万元及 11,920.79 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41.31%、40.06%、30.39%及 82.71%。虽然公司应收账款金额未随收入规模增长而相应大幅增长,但发行人 1 年以上长账龄应收款占比逐年增长,报告期内分别为 4.25%、12.19%、25.63%及 29.21%,主要由于部分先前项目回款进度较慢导致长账龄应收账款增加。此外,应收账款逾期金额及占比于报告期内有所增长,截至 2017 年末、2018 年末、2019 年末及 2020 年 6 月末,发行人应收账款逾期金额分别为 2,266.92 万元、4,074.77 万元、4,895.28 万元及 5,114.96 万元,逾期金额占应收账款金额的比例分别为 22.94%、36.10%、42.74%及 42.91%。截至 2020 年 8 月 31 日,2017 年末、2018 年末、2019 年末及 2020 年 6 月末逾期应收账款期后回款金额分别为 1,002.05 万元、1,802.77 万元、979.53 万元及 590.82 万元,占逾期应收账款金额的比例分别为 44.20%、44.24%、20.01%及 11.55%。公司的应收账款主要系公司云产品业务经营过程中应收的项目销售款项,如果该等客户的经营状况或行业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发行人或无法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从而存在一定的应收账款逾期及坏账的风险。(九)公司云服务业务面临激烈竞争且目前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存在策略调整与战略转型由于公有云行业规模效应突出,公司云服务业务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在规模、品牌等方面与行业领先企业均存在较大的差距,竞争压力较大。报告期内公司市场份额较低,收入增速较低。未来公司云服务业务避免与公有云巨头进行直接竞争,更加关注于公司更擅长的传统企业客户的稳定需求,减少互联网客户自身业务波动带来的收入不确定性。同时面对混合云的发展趋势,公司将云服务业务作为混合云解决方案的组成部分,未来有望贡献新的收入增长来源。(十)为保持整体竞争力,公司将保持较大金额研发支出,存在资金投入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持续增长,以保持技术、产品与行业的整体竞争力,2017年、2018 年、2019 年及 2020 年 1-6 月,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 3,067.42 万元、6,426.93万元、6,954.25 万元及 3,653.03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12.82%、22.81%、18.45%及 25.34%,呈较快上涨趋势。未来,随着云计算技术演进进一步深化,公司需要对技术和产品研发投入更多资源,如果公司对未来研发方向判断出现重大失误,则将导致公司经营面临一定风险。(十一)公司目前固定资产投入较高,且仍将保持持续投入,未来一定时期内折旧费用将进一步增加2017 年度、2018 年度、2019 年度及 2020 年 1-6 月,公司固定资产新增金额分别为6,625.70 万元、5,489.20 万元、6,483.87 万元及 625.68 万元,各期云服务板块固定资产折旧金额分别为 3,061.51 万元、4,262.61 万元、4,590.07 万元及 2,419.30 万元,占当年云服务业务营业成本的比例为 27.52%、29.39%、27.85%及 28.78%,并对应产生 6,438.97万元、8,045.68 万元、9,195.91 万元及 4,740.12 万元数据中心及网络资源租赁费,占当年云服务业务营业成本的比例为 55.79%、55.47%、57.88%及 56.39%。较高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数据中心成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毛利率表现。如果公司未来固定资产投入计划不能与其经营规模扩大相匹配,则可能导致资源过度闲置并拉低公司盈利能力,对发行人未来的利润水平将产生不利影响。(十二)业绩下滑风险公司 2020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42,861.09 万元,在受到疫情不利影响的背景下,相对于 2019 年度营业收入仍可实现明显增长,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338.35 万元,上年同期为-19,010.30 万元,相对于去年亏损有效收窄。但如某个或多个产品或服务的交付情况较预期大幅滞后,或出现较大的疫情反复,公司销售业绩仍然存在下滑的风险。(十三)募投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固定资产投入对应将导致短期内折旧摊销金额的显著提升、而募投项目收益尚需一段时间才能兑现,从而带来即期收益摊薄的风险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的资产规模将大幅增加,但因募投项目实施需要一定周期、募集资金到位当期无法立刻全部投入生产运营,在当期产生的效益可能较低。同时,公司的固定资产规模将有所扩大,无形资产亦将增加,上述资产增加预计将导致 2021-2022年折旧分别增加 3,947.02 万元、5,478.76 万元,上述无形资产增加将导致摊销分别增加1.15 万元、2.05 万元。预计发行完成后公司的每股收益和摊薄每股收益会有所下降,即期回报短期内将被摊薄。

    时价预警

    详情>
    • 江恩支撑:33.11
    • 江恩阻力:38.34
    • 时间窗口:2024-05-16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热论
    余年:

    当天688316青云科技以光脚小阳线K线收盘,小幅上涨6.86%

    当天688316青云科技收盘价为37.55元,小幅上涨6.86%,今日最高价为38.08元,最低价为35.21元,近30日跌幅3.74%,近5个交易日股价呈上涨走向。

    很羡慕一种人:

    688316青云科技 周复盘总结,本周上涨9.81%

    688316青云科技本周股价出现上涨,本周上涨9.81%,近10日股价呈上涨走向,本周最高价为35.27元,出现在星期四,最低价为29.25元,出现在星期一

    阿浩-拓达四驱:

    青云科技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10.07% 毛利同比增长126.31%

    本报记者李乔宇4月24日晚间,青云科技2023年年度报告及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正式发布。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10.07%。2024年第一季度经营现金流净额首次转正,比上年同期

    大鱼号:

    青云科技一季度大幅减亏 AI算力平台及服务收入成为重要增长点 但仍面临折旧和竞争压力

    《科创板日报》4月25日讯(记者郭辉)昨日(24日)晚间,青云科技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10.07%;净亏损1.7亿元,

    涨停不出货:

    青云科技公布了年报和一季报,总体情况不错。1.20

    青云科技公布了年报和一季报,总体情况不错。1.2023年主营业务营收除超融合是负增长外,其它板块都取得了不错的增长率云平台增长27.17%分布式存储增长19.66%AI智算平台增长68.02%2.2

    悟0510:

    青云 × 飞腾 | 教育行业首个创生态解决方案白皮书发布!

    日前,《教育行业数字化自主创新飞腾生态解决方案白皮书》(以下简称《教育白皮书》)成功发布!聚焦办公、教学、科研、管理四大场景,为教育行业国产化升级与数字化自主创新提供建设参考。青云科技作为飞腾公司的深

    唯财是举_pk:

    摩尔线程与青云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共建国产AI算力新生态

    近日,摩尔线程与国内技术领先的企业级云服务商与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青云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以摩尔线程全功能GPU、青云科技AI智算产品及服务的深度融合为创新驱动,聚焦国产化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和数字化

    灯火姗兰:

    北京市经济和息化局印发《加快建设息软件产业创新发展高地行动方案》,目标到2027年,北京的息软件产业营业收入达到4.8万亿元,千亿级息软件企业不少于4家,百亿级息软件企业不少于35家。看看青

    Smile进展:

    高新发展、鸿博股份、中贝通这些所谓的算力股纷纷露出本来面目,青云科技真算力,中流击水,拨云见日!

    狂热者:

    青云科技688316今天小幅上涨5.86%,近60日跌幅30.68%

    今天青云科技688316收盘报收32.0元,小幅上涨5.86%,今日最高价为33.2元,最低价为31.2元,今天以上影小阳线收盘,它的出现说明上方抛压较重,股价在向上的过程中遇到了阻力,但目前空方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