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趋势

    行业格局和趋势
      1.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近年来,在整体经济环境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我国政府推出诸多政策,对出版业给予了大力支持,为行业平稳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环境。
      第一,国家对出版工作高度重视。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强调出版工作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加强内容建设,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出版管理,着力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出版体制机制,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出版产品和服务。2019年8月,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则是从中央层面肯定了科技期刊的重要性,并就科技期刊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这两个文件的印发都预示着国家将继续高度重视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不断改革发展。
      第二,文化产业延续税收优惠政策。《关于调整增值税税率的通知》《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等文件相继发布,将继续为文化出版企业减税降负,也为出版企业提升竞争力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条件。
      第三,2018年12月,中宣部印发了《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该《办法》强调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聚焦内容生产,鼓励多出精品,提高出版质量;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考核结合,做到客观公平公正;统筹当前和长远,推动图书出版业持续健康发展。
      2.高质量发展引导产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引导下,在管理部门的调控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控图书品种增长,已逐渐成为业界共识。出版业各机构开始向高质量要效益,精耕细作,各家机构图书品种大幅缩减。从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2018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和《2019年全国图书选题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共出版新版图书24.7万种,较2017年降低3.1%;全国561家图书出版单位选题数量较2018年同比减少3%。对于出版机构而言,在有效控制品种后,可以将更多精力用于产品质量的精耕细作。内容产业集中度由综合性向专业性转变。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开始守正出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开始进行长远规划和细致布局。
      3.教材出版提升为国家育人战略
      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重点明确要制定新课程实施方案,2022年前要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同时也再次提及要加强课程教材建设。2020年1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也显示出要进一步部署推进大中小学教材建设。
      以上意见、方案、《规划》及教材管理办法的发布、出台,体现了国家对教材建设的重视,表明教材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教育战略的高度。国家对教材建设的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和统筹管理的进一步加强,必然会给出版业带来很大的挑战,也必将带来空前的机遇。未来,教材的编写、选用竞争会更加激烈。新的教材出版格局正在形成,教材市场的集中度必将大大提升,出版机构需要积极面对市场变化,顺应教材政策的调整形势,强化质量建设,加强高水平院校、资深教授的开发与维护,守好优势学科领域,增强发展的后劲。
      4.科技进步推动出版业发展
      2019年是我国5G商用元年,2020年5G将实现全面覆盖生活。对于出版业而言,随着5G商用,媒体融合将迎来极大变革,在传播侧、供给侧、技术等层面都有了新变化。一方面对传统出版的出版理念、内容分发、产品形态和阅读方式等方面形成了巨大冲击;另一方面,为传统出版资源与品牌的深度挖掘、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劲动能。
      与此同时,AI技术应用日渐成熟,“5G+AI”或将开启媒体融合的新纪元。在教育出版领域,出版商运用AI和大数据,可以对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学习历程以及学习路径等做出画像,从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推荐。在学术出版领域,AI可以帮助出版社、研究人员更快捷地找到需要的内容及适合的同行评审人,提供更好的出版服务。
      技术的革新势必会推动出版效率大幅度提升,也让知识服务更加精准,使得转型升级的实现度更高。出版机构要本着内容为核的理念,充分拥抱AI技术、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编辑、校对、印刷、发行、营销等环节,推动完成出版流程的变革创新,提升出版运营效率,创新业务模式。
      

    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品牌优势   1930年,龙门书局在沪成立;1954年,中科院编译局与龙门联合书局公私合营成立了科学出版社。2007年,科学出版社完成转制改企,工商注册为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整体变更设立为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众多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留下光辉篇章的院士和学者,其重要的科研成果大多都是通过公司的图书和期刊来发表的: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陈景润的《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屠呦呦所在研究组的《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袁隆平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些大家组成了科学出版社的作译者队伍,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具有跨时代价值的学术经典著作,铸就了科学出版社的金字招   牌。可以说,作为新中国科技出版的“国家队”,公司与新中国科学事业一路同行,见证了新中国科学事业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公司作为中央级出版机构,荣获了诸多国家级荣誉:1993年,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评为国家首批“全国优秀出版社”;2007年和2011年,在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连续两届荣获“先进出版单位奖”;2009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2012年,被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四部委联合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光荣称号;2015年,被国家版权局评为“全国版权示范单位”;2012年至2018年,连续荣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颁发的“首都文明单位”称号。   公司重要产品和重大项目也屡屡荣获国家级重要荣誉以及国家各类基金支持,获奖或入选数量均位列全国出版社前列。公司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的编研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物理改变世界》《好玩的数学》《“天”生与“人”生——生殖与克隆》《生命奥秘丛书》等   12项图书及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自200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启动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以来,公司先后获得先进出版单位奖、图书奖、期刊奖、人物奖等各类荣誉29项;自2006年中国出版协会启动“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选以来,公司在连续六届评选中先后有《生物膜》《空间数据挖掘理论与应用(第二版)》《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等9种(套)图书获奖;自200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启动“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以来,公司在连续四届评选中共入选图书15种;自2008年国家出版基金设立以来,公司先后有《华罗庚文集》《钱学森科学技术思想系列丛书》《二十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纳米科学与技术》等51个项目入选;公司“《水经注》校笺图释(汾水涑水流域诸篇)”入选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基金项目;公司“光学与光子技术丛书”等90个项目入选“十二五”国家图书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公司“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丛书”等70个项目入选“十三五”国家图书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公司“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等19个项目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二)内容资源优势   多年来,公司以中科院为依托,积累起丰厚的内容资源和强大的资源获取能力,在科技出版的核心内容资源方面形成了独到优势。2019年公司出版新书3,700多种,目前已累计出版图书品种超过5万种,出版领域涉及科学(S)、技术(T)、医学(M)、教育(E)、人文社科(H)等多个学科,是国内学科分布最全、出版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2019年在由中宣部举办的“书影中的70年.新中国图书版本展”上,公司各时期出版的近300册图书参展。权威性、专业性的优质内容资源优势以及强大的内容产品策划生产能力为公司的持续发展乃至未来的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中国图书引证统计分析数据库》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9年中国知网知识资源总库的4个源数据库,包括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图书种数为2,797,280种,被引频次达5,380,110次。其中,公司被引频次为225,446,居于全国出版社首位。作为测   度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被引频次反映了学术成果的学术水平、选题价值和重要性等因素,是一种相对客观有效的学术价值评价指标。   同时,公司作为国家级的科技期刊出版基地,2019年出版科技期刊340多种,其中英文期刊150多种。根据2019年6月20日科睿唯安(ClarivateAnalytics)公布的2018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公司有61种刊物入选SCI,其中16种刊物位居国际同领域期刊排名的Q1区。作为我国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交流平台,《中国科学》系列和《科学通报》(英文)共17种中英文期刊影响力大幅提升。由中国科学院白春礼院长担任主编、蒲慕明院士担任常务副主编的《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ScienceReview)是中国第一份战略性、导向性英文版综述类学术期刊,于2014年3月正式创刊,最新的影响因子为13.222,在国际多学科综合类期刊排名中仅次于Nature和Science,跃居前三,逐步成为展示国内外重大研究进展的重要平台、世界了解中国前沿科技活动的重要窗口。《科学通报》(英文)的最新影响因子为6.277,在全球综合类期刊中位列第八。此外,公司出版的《科学世界》杂志是一本立足院士平台的、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高端科普期刊,由白春礼院士任主编,获得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以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报刊”等荣誉。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利用市场化的运营、平台化的管理,集聚国内优质期刊,打造了高水平的科技期刊“方阵”。   (三)“走出去”优势   科技无国界,科技出版也要立足全球视野开展业务。近年来,公司积极推动中国科技出版“走出去”,不断加快国际化步伐。2019年,公司成功收购法国自然科学领域的著名学术出版机构EDPSciences。该出版社由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获得者玛丽.居里夫人、波动力学的创始人路易.德布罗意等世界杰出科学家于1920年共同创立,目前出版科技期刊70多种。本次收购实现了公司从“造船出海”到“买船出海”的跨域发展,进一步提高品牌国际影响力。   2019年,公司在出版“走出去”继续发挥优势,实现图书版权输出171种,期刊11种。公司出版的《青蒿素类抗疟药》《光测力学》《实用骨科影像学(原书第六版)》荣获“第十八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此外,公司4种图书获得“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资助,3种图书获得“丝路书香工程”资助,1种图书获得“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资助,3种图书获得“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资助。   (四)产业转型优势   自2013年起,公司就明确了从传统出版向知识服务转型升级的总体发展战略,通过数字化变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布局专业学科知识库、数字教育综合服务、医疗健康大数据三大创新业务方向,加快推进了多个数字化平台建设,推动公司融合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司多个项   目取得突破,成功开发上线了“科学文库”“科学智库”“中国生物志库”“中科云教育平台”“爱一课互动教学平台”“安徽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状元共享课堂”“龙门作业宝”“状元口算”“智慧书苑”“中科医库”“康复医学云平台”等一系列数字业务产品或知识服务平台。这些数字业务产品或知识服务平台的陆续上线,不仅加速推动公司实现业务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还为公司未来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2019年,为推动公司数字项目的开发建设,培育自有的技术团队,做好公司未来数字产品及时更新迭代与长期运营维护,公司投资了5,000万在苏州注册设立中科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并投资5,000多万在苏州工业园区购买了办公用房。目前,该公司已经组建形成了40多人的专业技术团队,协助推动公司创新业务快速发展。未来,中科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将成为支撑公司转型升级的技术研发中心以及推动公司数字业务创新的孵化器。   (五)人才队伍优势   近年来,公司已经汇集了一支覆盖科技各学科领域、年龄结构合理、富有朝气和战斗力的专业化出版人才队伍。截至2019年末,公司近一半员工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超过一半员工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公司还拥有一批科技出版的名编名家和行业领军人才,先后有5位同志荣获“韬奋出版奖”,4位同志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1位同志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1位同志荣获“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3位同志荣获“北京市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经营计划

    经营计划
      2020年,公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最高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强化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完成“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
      1.继续强化企业党建工作,为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2020年,公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化常态化,继续强化党建工作,做好组织领航、干部导航、支部助航,监督护航,全面提升企业政治把控力、领导执行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发展推动力,着力构建公司党建工作新局面,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发展优势,为企业改革创新和持续发展,为实现成为“中国科技出版旗舰”,打造百年老店的战略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2.强化专业能力,推动图书出版业务高质量发展
      对于公司各业务板块来说,将继续深入贯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结合各自发展现状和行业特点,前瞻性判断新兴学科发展趋势,集中优势力量到优势学科和优势区域,将通过加强与高端作译者的合作,集中出版一批学科内具有标杆意义的重点出版物,在若干领域集中突破。同时,还将以融合发展为手段,开展数字产品研发,开展知识服务转型,充分发挥品牌影响、学术影响、重点产品市场影响的“头部效应”。
      第一,进一步强化专业化发展。一是做好选题范围落实,提高选题的质量和集中度。二是调整人员队伍的结构,优化专业学科编辑配置,同时继续强化编辑基本素养,提高编辑基本功。三是做好产品市场梳理,结合自身选题范围和区域范围,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做好产品市场的梳理和调整。
      第二,进一步强化选题提升工作。一是紧抓作者环节,加强作译者资源建设,进一步做好选题策划工作。二是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关系,做好主线产品和重大项目的策划工作。三是继续加强选题论证工作,从公司角度引导和策划系列化丛书项目,推动重大重点项目立项和建设。
      第三,进一步强化资源科学配置。一是将通过调整包括人员、经费、相关管理支撑等配置方式,优化生产要素资源配置。二是结合当下学科融合、交叉发展的趋势,推动相关机制创新,强化资源利用效率。
      3.抓住机遇,创新思路,推动期刊业务突破发展
      期刊业务是科技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出版未来发展的“兵家必争之地”。当前国家对于科技期刊的重视力度不断提高,我国科技期刊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为此,公司将坚持“精品化、集群化、国际化、数字化、专业化”的原则,创办一批世界一流英文科技期刊,构建一批国内领先的期刊集群,构建代表我国一流水平的期刊知识服务平台,打造一批专业化的期刊人才队伍,集聚一批有一定品牌和影响的国际优秀期刊。
      公司还将推动期刊业务管理架构创新调整,加快期刊业务发展步伐:第一,公司将通过探索整合《中国科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北京科爱森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期刊业务,形成合力,构建一个有高端期刊,有品种规模,有OA期刊的综合性期刊业务主体。通过期刊业务的一体化运营,在业务发展、资源集聚、平台建设等方面形成合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内容建设、影响力提升、稿源争取、商业化运营等方面实现快速突破,打造成为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一面“旗帜”。第二,公司将探索构建以中国科技期刊网、SciEngine平台、EDPSciences国际期刊平台相关对接融合的期刊综合运营服务平台体系,实现期刊一站式服务,完全打通期刊数字出版业务链,打造国家级的期刊技术平台,大大提升期刊集约化出版运营能力,快速集聚优质期刊资源,实现期刊集群化、国际化发展。
      4.整合资源,推动数字转型见成果见效益
      随着公司专业知识库、数字教育云服务、医疗健康大数据方向的平台或产品不断建成,未来公司将不断加大投入,在政策、资源、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倾斜,鼓励和支持员工大胆创新,并通过整合调整,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速创新业务发展。
      第一,优化整合现有的平台和数字产品。首先,将在已有“科学文库”等数字产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学科加快策划开发更多垂直化、专业化的学科知识库产品,逐步形成一个能够满足面向科研机构和图书馆的数字产品包,满足更多科研用户需求。其次,数字教育服务将利用已有的中科云教育平台,不断在大学数学、物理等优势学科方面形成特色产品,形成集数字课程、数字教育综合服务、学校数字化定制服务于一体的服务模式。其三,医疗健康大数据将在“中科医库”等产品基础上,针对医学学科分类以及医者、患者、医学学生等不同的用户群体,开发不同的产品和功能,提供针对性的知识服务。其四,优化整合数字业务销售推广力量,构建专业化的数字产品销售团队,加快提升数字产品的销售收入。最后,还将做好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构建学科知识图谱,夯实数字化转型的底层架构。
      5.推动经营管理创新,提升业务发展支撑能力
      在当前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下,公司要实现业务创新发展,就必须要相应推动一系列经营管理上的创新,就要对业务模式、生产方式、管理方式以及销售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补短板,促发展。
      第一,推动销售业务创新提升,实现专业化和垂直一体化。将向纸质产品销售和数字化产品销售并重转变,向精准营销和渠道销售发行并重转变,向自有和经销渠道建设并重转变,加快提高线上销售业务比例,创新线上营销模式,使营销方式向“精准化、网络化、垂直化”转变。
      第二,推动管理服务效率提升。通过ERP系统建设来实现管理流程规范化、单据流转无纸化、业务审批移动化、经营报表自动化,从而全面提升管理的精细化、信息化、自动化水平,降低管理成本。
      第三,强化科学分配,创新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人才队伍是出版行业的第一资源,是公司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之源。首先,创新调整人才队伍管理模式,将形成以效益为导向、结构合理、层级清晰的人力资源配置规划。其次,改进员工招聘工作,以“专业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国际化人才”为招聘目标,不断提升总体人员素养。其三,优化调整考核分配方式,将按照社会效益为先,两个效益相统一的总体要求,贯彻“高绩效、高薪酬”的分配原则,做好全社绩效分配方案的优化调整。
      第四,强化企业人文精神塑造,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公司将继续弘扬“三高、三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提升队伍职业化素养,不断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
      6.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开创未来发展大格局
      2020年,是“十三五”“十四五”交接的新时期,面对产业创新转型发展的新机遇,面对打造百年老店的历史新征程,公司必须要立足未来,深化改革,致力于打造现代化、国际化、集团化的中国科技出版旗舰。
      第一,推动向顶层集团化、战略资本化、业务实体化、管理专业化的体制机制创新,整合构建一个包括传统图书出版业务、龙门教辅业务、期刊业务、进出口业务、知识服务业务、国际业务的业务大格局。第二,推动管理线、业务线、管理部门、业务部门进行优化重构,使得管理的专业性更强,管理的方式更加科学,管理的效率更高,管理的成本更低。第三,创新考核和激励机制,向短期与中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方式转变,探索多元化要素激励方式。
      

    市场风险

    可能面对的风险
      1.行业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版行业整体生产、销售等环节都受到一定的影响,为此公司将加大在数字内容资源集聚和数字产品研发方向的投入,加快向知识服务转型,不断开拓业务发展新增长极。同时,在国家环保严控和首都疏解等宏观政策下,出版行业仍还面临着纸张成本波动较大、印刷产能供应不稳定等压力,为此公司将继续加大投入,提升企业运营信息化水平,加大新技术应用力度,继续扩大按需印刷(POD)生产规模,探索异地印刷模式,加强电子商务应用,持续提升营销能力,控制综合成本,保持经营稳健增长。
      2.新兴技术发展带来的风险
      随着5G、AI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不断加深,新兴技术的应用日渐普及,出版行业面临着产业变革带来的巨大机遇与挑战。面对挑战,公司既要保持传统出版业务的产业优势,又要适应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短期来看,需要适应消费者对电子图书及数字出版的客观需求;长期来看,需要应对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网络化传播等不确定的行业发展趋势,力争保持行业的领先地位。近年来,公司十分重视数字出版技术的运用和数字出版平台建设,各类新兴业务产品不断建成上线,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3.国外科技出版商的竞争风险
      科技出版领域属于出版行业竞争相对比较国际化的领域,相对于大众出版和教育出版,科技出版物受到语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较小,国外的科技出版物可以较容易地通过纸质出版物或数字出版等形式进入国内市场,而且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的科技出版事业还处于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科技出版企业面临一定的市场竞争压力。
      4.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风险
      侵权盗版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出版业的健康发展,造成我国图书出版业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原创内容缺乏等一系列问题,并给出版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尤其是在当下数字出版环境下,数字版权保护更是成为出版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政府有关部门近年来制定了诸多打击非法出版行为、规范出版物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保护自有版权上采取了诸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设置专门版权人员负责具体工作,规范运作公司版权事务;从事出版业务时,签订严密的出版合同,明确责、权、利,杜绝版权侵权风险;积极参与或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打击侵权盗版活动。

     

    时价预警

    详情>
    • 江恩支撑:20.36
    • 江恩阻力:23.06
    • 时间窗口:2024-05-27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热论
    那抹忧伤ソ属于谁:

    中国科传(601858)低开收下影阴十字星,今日收盘价22.46

    中国科传(601858)当天低开,相比昨日微跌0.71%,目前自前期高点31.15,到现在22.46,已经下跌8.69元,下跌幅度38.69%,经历了32日,距离前期2024年4月22日重要低点21.

    老照片:

    中国科传 周复盘总结,本周微跌1.19%

    中国科传本周股价出现下跌,本周微跌1.19%,近一周股价呈横盘趋势,本周最高价为23.77元,出现在星期三,最低价为21.93元,出现在4月22日

    林野青苍:

    当天中国科传以上影小阴线K线收盘,目前处于空头趋势

    当天中国科传收盘价为23.51元,跌幅5.05%,周五以上影小阴线收盘,此K线说明盘中多头能量尝试拉升,但最终败给空方能量,后市继续以规避风险为主。近5日跌幅1.3%,自4月17日高点25.95元至今

    绿野仙踪lv3:

    如果他能走成中国科传那种总龙级别的趋势,那现在连3个阶段的第一阶段都没走完,第一个阶段的真正分歧都还没出现,不过感觉不像。。难道那谁找了几个月的2024牛趋,不是科技股,会是这货,还是不像。。。没看明

    只能留做回忆:

    中国科传低开收阳线,费氏时间循环线显示近期时间窗4月23日

    中国科传目前低开收阳,收盘价为24.9,相较于昨日阳线收盘价24.3,上涨0.6元,小幅上涨2.47%,近两日连收两根阳线,近两日呈现上涨趋势,近5日股价呈上涨走势,具体还要结合该股的资金、所属概念,

    极端:

    周四中国科传以大阳线K线收盘,近期处于下跌趋势

    周四中国科传收盘报收24.56元,大幅上涨6.64%,今日最高价为24.97元,最低价为22.85元,当天以大阳线收盘,从K线形态上来看,目前多方能量占据上风,经过一波下跌之后出现大阳线,则预示着股价

    钱钱生钱:

    去年是跟着中国科传数据要素和中字头市值管理炒的。去年3月天工Ai还是刚起步建设老师,中国出版去年是因为跟着天工2.0炒了一波吗?

    入玫瑰林:

    601858中国科传近期高点31.15持续下跌,涨幅回落25.81% 文化传媒概念今日跌幅0.34%

    今天601858中国科传收盘价为24.76,小幅下跌2.48%,近期高点是31.15元,时间是2024年3月21日,到现在已经下跌6天,601858中国科传已经从31.15元回调了6.39元,幅度为2

    鬼妃迷人:

    601858中国科传今天大幅下跌7.07%,近一周涨幅0.11%

    今天601858中国科传收盘报收26.54元,大幅下跌7.07%,近一周涨幅0.11%,近一周股价呈横盘趋势。

    流浪的夜莺:

    中国科传早盘格局了一会就被按了盘中看地产往下探直接买入,算做避险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