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趋势

    行业格局和趋势
      1、行业竞争格局
      (1)列控系统
      在我国列车运行控制领域,绝大多数铁路运输基础设备产品需要取得铁路主管部门的资质认证或CRCC认证。目前,我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主要有LKJ系统和ATP系统两种。截至2018年末,LKJ系统应用于全路约2.2万台机车和1,200余列动车组上。
      目前,LKJ系统供应商仅有本公司和中车时代电气(03898.HK)两家。截至2019年底,公司LKJ系统市场占有率约为49.00%,较去年同期增长0.4个百分点。近年来,公司LKJ系统市场占有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2)机务安防系统
      公司机务安防系统主要包括6A系统车载音视频显示终端(以下简称“6A终端”)和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以下简称“CMD系统”)。
      6A终端的主要竞争对手有中车时代电气、北京纵横。由于铁路系统中,6A系统产品的客户仅有北京纵横一家,因此北京纵横的议价能力较强。近年来,6A终端市场格局稳定,公司6A终端市场占有率约为30%。
      CMD系统是我国铁路机务信息化的核心,系统通过采集LKJ系统、6A系统、机车微机柜等车载设备的机车安全信息、机车状态信息、机车监测信息,通过车—地信息交互实现机车状态的远程监测、机车故障的远程诊断,为在途司机提供远程技术支持。公司CMD系统的的竞争对手有运达科技、中车时代电气和武汉征原电气有限公司。作为国内仅有的两家LKJ系统供应商之一、6A系统的研制单位之一,公司具有较高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公司CMD系统市场占有率稳定在30%左右。
      (3)高速铁路运行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
      高速铁路运行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细分领域,公司子公司蓝信科技是我国高铁DMS系统、EOAS系统的核心供应商,较高的技术壁垒、产品体系壁垒、行业经验壁垒和人才壁垒有利于保障蓝信科技领先的行业地位,目前蓝信科技核心产品暂无竞争对手。随着我国铁路客运需求、高速铁路里程的增长,我国动车组保有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将进一步促进高速铁路运行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市场增长。
      蓝信科技专注于铁路安全领域,主要从事高速铁路运行监测与信息管理,包括动车组列车运行状态、列控系统运行状态、动车组安全操控信息、高速铁路线路环境等全方面的实时状态监测、智能分析和大数据信息管理,公司主营产品包括列控设备动态监测系统(DMS系统)、动车组司机操控信息分析系统(EOAS系统)、高速铁路列控数据信息化管理平台(TDIS平台)等,主要应用于高铁领域,核心产品已基本覆盖所有动车组列车。
      蓝信科技致力于推动铁路安全运输的信息化管理,在高铁信息采集分析、后端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具有深厚积累。蓝信科技核心产品DMS系统和EOAS系统是适用于我国复杂运营条件和高负荷运输特点的监测技术系统,为铁路电务部门的动车组列控设备维修维护和机务部门的动车组司机操作规范化管理、应急故障处理提供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高速铁路运营基本国情的列控数据信息化管理体系。
      此外,蓝信科技亦持续在调车防护系统(本务机、轨道车)、应答器、应答器报文传输装置(BTM)、高速铁路移动视频等业务及技术领域开展研发投入,产品与服务从高铁领域进一步拓展,为蓝信科技未来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行业发展趋势
      (1)十三五期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维持高位
      2019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29亿元,其中国家铁路完成7,511亿元;投产新线8,489公里,其中高铁5,474公里。到2019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9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3.5万公里。
      根据《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2020年是十三五最后一年,若要完成既定目标,需新增营运里程至少1万公里,投资额度至少8000亿元。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路网结构更加优化,骨干作用更加显著,更好发挥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展望到2030年,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
      国铁集团近期出台的2020年年度建设计划显示,2020年国铁集团将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铁路投资任务,确保投产新线4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000公里。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2020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上作出上述表示,2020年全国将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
      (2)中国已进入高铁时代,高铁信号车载装备的维护、更新将迎来投资密集期
      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和主要运输方式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其中,高铁作为现代化铁路运输的重要标志,凭借快速通达、舒适便捷、准点高效等优势,已深刻的改变了我国居民的交通出行方式,并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近年来,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动车组数量及客运量不断增长,并稳居世界第一,中国已正式进入高铁时代。而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时代背景下,高铁未来仍将作为我国实现“铁路技术装备和创新能力达到世界领先”、“铁路运输安全和经营管理水平达到世界领先”发展目标的重要推动者、先行者、引领者,预计未来我国高铁领域投资仍将保持持续较高水平。
      根据铁路“十三五”等相关规划,我国高铁将在四纵四横主骨架基础上,建成以八横八纵为主骨架,城际铁路为补充的铁路交通网,预计到2020年,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力争到2025年,我国高铁里程达到3.8万公里左右。未来高铁网络将基本连接省会城市和其他50万人口以上大中城市,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中心覆盖全国、以省会城市为支点覆盖周边的高速铁路网,从而实现相邻大中城市1~4小时交通圈,城市群内0.5~2小时交通圈;远期规划至2030年左右,我国高铁里程将达到4.5万公里。不断增加的高铁运营里程、动车组装备升级换代、持续扩大的客流量、以及有望逐步提升的动车组配车密度,均将推动我国动车组及相关配套设备需求维持持续较高水平。
      中国首条高速铁路于2008年才开始营运,而高铁信号车载装备(包括列控系统、列控设备动态监测系统等)的更新周期为8-10年,目前我国高速铁路信号车载设备已经进入更新周期。据沙利文报告,高速铁路升级市场的整体规模预期将由2014年的人民币69亿元增至2020年的人民币204亿元(相当于年复合增长率19.8%),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国家铁路于同期的总投资及总里程的增长。作为高铁动车组的核心设备之一,未来5-10年,高铁信号车载装备的维护、更新将迎来投资密集期。
      (3)国家大力推进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铁路建设,以打造发达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铁路装备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成为显著趋势
      加强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已成为铁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任务。《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强调“推进智能化现代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发展物联网技术,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铁路融合发展,大力促进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铁路建设。《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铁路主要技术政策》等各项铁路规划文件,以及各级铁路部门会议内容亦重点突出智能铁路建设目标,拟全面加快铁路信息技术的应用和铁路装备水平的提升。2018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强调,“促进铁路装备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推动智能动车组、C3+ATO列控系统、智能牵引供电、智能调度系统、智能安全保障、智能设备设施检测监测系统、大型养路机械等技术装备的研制和配备实现新突破”。
      在国家加强现代化铁路建设、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背景下,铁路装备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将成为显著趋势,智能装备及服务市场前景广阔。
      (4)LKJ列控系统即将迎来升级换型
      公司的主导产品LKJ2000装置自2001年开始推广,持续保障铁路运输安全近20年。根据铁路主管部门“LKJ的使用寿命为6至8年”的有关规定,公司LKJ列控系统已历经2轮设备更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技术升级、安全等级提升等现实需求和电子元器件停产等问题,决定了LKJ列控系统亟需升级。2013年6月,公司参与的新一代LKJ技术研究课题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立项。2018年4月,公司LKJ-15S系统通过CRCC认证。公司截至目前,公司研制的LKJ-15S系统在北京、郑州、南昌等铁路局的机车、动车组列车上开展试验和试用考核,已连续运行超过3年,试验里程突破150万公里,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控制准确、效果良好,能较好地满足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铁路运输安全发展的需求。报告期内,公司先后获得郑州铁路局、南宁铁路局、太原铁路局、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等客户的LKJ-15S系统采购订单,销售LKJ-15S系统40余套,实现了零的突破,为规模推广奠定了基础。
      

    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我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自主研发、升级及产业化,在技术积累、人才团队、整体解决方案、产品质量、技术支持体系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良好的市场声誉、优异的品质、全方位的技术支持、稳定的客户群推动公司进入良性的、可持续性的发展轨道。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市场推广策划,促进各项管理措施落地,不断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公司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列车运行控制技术的研究、升级、产业化。在二十多年的实际应用、推广、完善历程中,通过长期对我国铁路技术装备、行车组织状况、运营管理模式的摸索和   对未来发展的前瞻分析,公司掌握了包括LKJ车载数据、控制模式、运行数据记录等在内的核心技术,在列车运行控制、列车安全监测、铁路安全管理与信息化领域形成了多项具备前瞻性的技术储备和较为丰富的产品种类,并促进我国铁路系统构建了以LKJ系统为核心的行车安全应用管理体系,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铁路运营基本国情的列车运行安全保障系统,为保障历次铁路大提速和中国铁路发展做出了贡献。   持续的高研发投入,推进我国列车运行控制技术的升级与进步,有力保障公司处于行业技术优势地位。2017年、2018年及本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9,949万元、9,613万元、16,798万元(含蓝信科技),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均超过15%。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共取   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76项,专利361项,主导或参与5项产品技术条件、6项行业标准以及8项技术规章制定。较强的专业积累和持续增加的科研投入确保了公司核心产品、技术发展的稳定性、延续性,对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报告期内,公司新增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4项,专利70项。   (二)人才优势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列车运行控制及运用管理信息化领域,铁路行车安全装备与整个铁路运输安全息息相关,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事关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核心人才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而且必须对中国铁路发展、铁路运输组织模式、列车运行安全需求有着深入的理解。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培养出对中国铁路安全事业拥有深刻认识和远大理想的人才团队。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总人数为1,065人(含蓝信科技),其中技术人员654人,占比约61.41%。公司核心人员在各自专业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中国铁路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在业务整体规划和布局方面具备前瞻性,能够准确把握市场机遇并有效、迅速付诸实施。   (三)以列控为核心的行车安全产品体系   经过二十余年来发展,公司LKJ系统已成为我国车载列车运行安全控制的核心装备。近年来,公司多次参与国铁集团(原中国铁路总公司)车载信息化项目的研发,先后研制了6A车载音视频显示终端、CMD系统车载子系统、机车车联网系统等产品。以LKJ系统为基础,公司主要产品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协同效应,持续巩固了LKJ2000在机车信息化的中枢地位,并构建了丰富的机车车载生态环境,增强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巩固了公司在行业的优势地位。   目前,公司形成了多功能、多种类的产品体系和专业化、综合化的行车安全保障产品提供能力,是国内少有的能够同时满足客户对列车运行安全控制、机车状态监测、行车安全管理及信息   化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四)高铁安全监测领域的先发优势和的核心地位优势   目前,蓝信科技已成为动车组DMS系统、EOAS系统等产品的核心供应商。凭借产品先发优势,蓝信科技DMS系统、EOAS系统已基本覆盖我国动车组,并初步形成覆盖铁路总公司地面数据中心、18个铁路局地面数据中心的数据架构体系。   自2006年以来,蓝信科技便开始专注于动车组列控动态监测系统及衍生产品的研发与应用。蓝信科技深耕高铁行车安全系统领域十余年,掌握了动车组列车控制系统设备状态数据的源头和车地传输通道资源。经过多年的研发攻关与技术应用,蓝信科技已围绕核心业务构筑起坚固的竞争壁垒,成为中国高铁列控设备动态监测专项技术的持有者、标准制定的参与者以及列控监测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在我国铁路行车安全系统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凭借产品先发优势和长期的应用实践,蓝信科技构建了覆盖铁路总公司地面数据中心、18个铁路局地面数据中心的数据架构体系,形成体系化的产品应用,构建了完善的高铁设备监测生态链。目前,蓝信科技的列控设备动态监测系统(DMS)、动车组司机操控信息分析系统(EOAS)已成为我国动车组的标准配置,成为我国高铁车载安全监测设备的核心供应商。   (五)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技术支持体系   通过多年来对我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推广的经验总结以及对我国铁路行车组织状况的深入理解,公司逐步构建起了以主动服务我国铁路运输安全需求为核心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技术支持体系。技术支持体系建设,公司在为铁路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的同时,能够及时响应我国铁路运输安全控制的需求,使产品始终与市场需求相契合,保证产品及时有效地适应我国线路设施或运输组织条件调整的需求,有力的保障了我国铁路安全持续、快速发展。

    经营计划

    经营计划,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了大幅增长,完成了2019年主要经营目标。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重组整合效应初显,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与蓝信科技重大资产重组涉及的新增股份发行工作,改选了公司董事会并选举蓝信科技董事长为公司第三届董会非独立董事,双方在公司治理、企业经营方面逐渐融合,在业务战略、研发、生产等方面深入协同,进一步增强了上市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232.7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6,090.29万元,同比增长66.6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8,934.4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0,151.31万元,同比增长320.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9,419.77万元,同比增长46.05%。
      (二)实施股权激励,核心产品LKJ系统市场份额稳中有升
      报告期内,公司实施了两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累计向110名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634.1387万股,激发了核心团队的工作激情。在国铁集团“深化强基达标、提质增效”政策压力下,公司努力提升市场份额,公司核心列控产品LKJ系统市场占有率稳中有升,延续了2014年以来的上升趋势。截至2019年底,我国LKJ系统市场存量约3万套,其中公司LKJ系统市场占有率约49.00%,较2018年同期增长0.4个百分点,为LKJ列控系统升级换型奠定了市场基础。
      (三)稳固科研投入,巩固核心竞争力
      2019年,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费用16,798.50万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18.62%,同比增长74.74%。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完善LKJ-15S系统、机车智能驾驶系统(STO系统)、调车作业安全防护系统等产品功能,力促项目相关产品加速推广。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共新增专利70项,新增计算软件著作权114项。
      (四)着力落实LKJ-15S系统推广,已实现小批量销售
      报告期内,公司着力推进LKJ-15S系统推广工作,开展客户培训、提升客户技术水平,积极争取LKJ-15S系统订单。报告期内,公司先后获得郑州铁路局、南宁铁路局、太原铁路局、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等客户签订了40余套LKJ-15S系统采购合同,实现了零的突破,为规模推广奠定了基础。
      (五)积极推进三铁国际战略,路外业务取得新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拓展公司三铁(高铁、地铁、城铁)国际业务,在地铁、海外业务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高铁业务方面,蓝信科技既有业务稳健增长,思维列控、蓝信科技协同开发
      CTCS-2级列控系统(ATP系统),相关工作有序推进。地铁业务方面,公司中标深圳地铁工程车加装行车安全监控系统项目,中标金额约1,000万元,已于当年交付。公司地铁列控系统(CBTC)子系统ATP、ATO平台开发完成并分别通过了SIL4、SIL2认证。海外业务方面,公司中标坦桑尼亚铁路的电子化列车行车许可系统项目(ETWS),合同金额约450万元,已于年内完成联调联试。
      (六)蓝信科技生产经营稳健,整体运营超预期
      报告期内,蓝信科技生产经营稳健,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蓝信科技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1.65%,实现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74.79%,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69.09%,较2019年业绩业绩承诺(1.69亿元)高出1,569.43万元。
      蓝信科技重大项目稳步推进。报告期内,蓝信科技人车物一体化项目顺利推进,子项目本务机/轨道车调车防护系统实现了产品化并开始市场推广;完成了铁路应答器传输系统(BTM)样机开发,并通过了CRCC初次审核,预计2020年内通过CRCC认证;高铁移动视频平台项目成功适配于复兴号、和谐号动车组,目前该项目产品正在多个路局现场试用,效果良好。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232.72万元,同比增长66.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8,934.40万元,同比增长320.24%;剔除蓝信科技并购前持股价值重估收益、资产评估增值及股权激励费用等因素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269.62万元,同比增长82.45%。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行业竞争格局
      (1)列控系统
      在我国列车运行控制领域,绝大多数铁路运输基础设备产品需要取得铁路主管部门的资质认证或CRCC认证。目前,我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主要有LKJ系统和ATP系统两种。截至2018年末,LKJ系统应用于全路约2.2万台机车和1,200余列动车组上。
      目前,LKJ系统供应商仅有本公司和中车时代电气(03898.HK)两家。截至2019年底,公司LKJ系统市场占有率约为49.00%,较去年同期增长0.4个百分点。近年来,公司LKJ系统市场占有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2)机务安防系统
      公司机务安防系统主要包括6A系统车载音视频显示终端(以下简称“6A终端”)和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以下简称“CMD系统”)。
      6A终端的主要竞争对手有中车时代电气、北京纵横。由于铁路系统中,6A系统产品的客户仅有北京纵横一家,因此北京纵横的议价能力较强。近年来,6A终端市场格局稳定,公司6A终端市场占有率约为30%。
      CMD系统是我国铁路机务信息化的核心,系统通过采集LKJ系统、6A系统、机车微机柜等车载设备的机车安全信息、机车状态信息、机车监测信息,通过车—地信息交互实现机车状态的远程监测、机车故障的远程诊断,为在途司机提供远程技术支持。公司CMD系统的的竞争对手有运达科技、中车时代电气和武汉征原电气有限公司。作为国内仅有的两家LKJ系统供应商之一、6A系统的研制单位之一,公司具有较高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公司CMD系统市场占有率稳定在30%左右。
      (3)高速铁路运行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
      高速铁路运行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细分领域,公司子公司蓝信科技是我国高铁DMS系统、EOAS系统的核心供应商,较高的技术壁垒、产品体系壁垒、行业经验壁垒和人才壁垒有利于保障蓝信科技领先的行业地位,目前蓝信科技核心产品暂无竞争对手。随着我国铁路客运需求、高速铁路里程的增长,我国动车组保有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将进一步促进高速铁路运行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市场增长。
      蓝信科技专注于铁路安全领域,主要从事高速铁路运行监测与信息管理,包括动车组列车运行状态、列控系统运行状态、动车组安全操控信息、高速铁路线路环境等全方面的实时状态监测、智能分析和大数据信息管理,公司主营产品包括列控设备动态监测系统(DMS系统)、动车组司机操控信息分析系统(EOAS系统)、高速铁路列控数据信息化管理平台(TDIS平台)等,主要应用于高铁领域,核心产品已基本覆盖所有动车组列车。
      蓝信科技致力于推动铁路安全运输的信息化管理,在高铁信息采集分析、后端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具有深厚积累。蓝信科技核心产品DMS系统和EOAS系统是适用于我国复杂运营条件和高负荷运输特点的监测技术系统,为铁路电务部门的动车组列控设备维修维护和机务部门的动车组司机操作规范化管理、应急故障处理提供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高速铁路运营基本国情的列控数据信息化管理体系。
      此外,蓝信科技亦持续在调车防护系统(本务机、轨道车)、应答器、应答器报文传输装置(BTM)、高速铁路移动视频等业务及技术领域开展研发投入,产品与服务从高铁领域进一步拓展,为蓝信科技未来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行业发展趋势
      (1)十三五期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维持高位
      2019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29亿元,其中国家铁路完成7,511亿元;投产新线8,489公里,其中高铁5,474公里。到2019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9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3.5万公里。
      根据《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2020年是十三五最后一年,若要完成既定目标,需新增营运里程至少1万公里,投资额度至少8000亿元。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路网结构更加优化,骨干作用更加显著,更好发挥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展望到2030年,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
      国铁集团近期出台的2020年年度建设计划显示,2020年国铁集团将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铁路投资任务,确保投产新线4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000公里。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2020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上作出上述表示,2020年全国将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
      (2)中国已进入高铁时代,高铁信号车载装备的维护、更新将迎来投资密集期
      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和主要运输方式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其中,高铁作为现代化铁路运输的重要标志,凭借快速通达、舒适便捷、准点高效等优势,已深刻的改变了我国居民的交通出行方式,并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近年来,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动车组数量及客运量不断增长,并稳居世界第一,中国已正式进入高铁时代。而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时代背景下,高铁未来仍将作为我国实现“铁路技术装备和创新能力达到世界领先”、“铁路运输安全和经营管理水平达到世界领先”发展目标的重要推动者、先行者、引领者,预计未来我国高铁领域投资仍将保持持续较高水平。
      根据铁路“十三五”等相关规划,我国高铁将在四纵四横主骨架基础上,建成以八横八纵为主骨架,城际铁路为补充的铁路交通网,预计到2020年,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力争到2025年,我国高铁里程达到3.8万公里左右。未来高铁网络将基本连接省会城市和其他50万人口以上大中城市,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中心覆盖全国、以省会城市为支点覆盖周边的高速铁路网,从而实现相邻大中城市1~4小时交通圈,城市群内0.5~2小时交通圈;远期规划至2030年左右,我国高铁里程将达到4.5万公里。不断增加的高铁运营里程、动车组装备升级换代、持续扩大的客流量、以及有望逐步提升的动车组配车密度,均将推动我国动车组及相关配套设备需求维持持续较高水平。
      中国首条高速铁路于2008年才开始营运,而高铁信号车载装备(包括列控系统、列控设备动态监测系统等)的更新周期为8-10年,目前我国高速铁路信号车载设备已经进入更新周期。据沙利文报告,高速铁路升级市场的整体规模预期将由2014年的人民币69亿元增至2020年的人民币204亿元(相当于年复合增长率19.8%),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国家铁路于同期的总投资及总里程的增长。作为高铁动车组的核心设备之一,未来5-10年,高铁信号车载装备的维护、更新将迎来投资密集期。
      (3)国家大力推进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铁路建设,以打造发达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铁路装备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成为显著趋势
      加强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已成为铁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任务。《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强调“推进智能化现代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发展物联网技术,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铁路融合发展,大力促进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铁路建设。《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铁路主要技术政策》等各项铁路规划文件,以及各级铁路部门会议内容亦重点突出智能铁路建设目标,拟全面加快铁路信息技术的应用和铁路装备水平的提升。2018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强调,“促进铁路装备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推动智能动车组、C3+ATO列控系统、智能牵引供电、智能调度系统、智能安全保障、智能设备设施检测监测系统、大型养路机械等技术装备的研制和配备实现新突破”。
      在国家加强现代化铁路建设、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背景下,铁路装备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将成为显著趋势,智能装备及服务市场前景广阔。
      (4)LKJ列控系统即将迎来升级换型
      公司的主导产品LKJ2000装置自2001年开始推广,持续保障铁路运输安全近20年。根据铁路主管部门“LKJ的使用寿命为6至8年”的有关规定,公司LKJ列控系统已历经2轮设备更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技术升级、安全等级提升等现实需求和电子元器件停产等问题,决定了LKJ列控系统亟需升级。2013年6月,公司参与的新一代LKJ技术研究课题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立项。2018年4月,公司LKJ-15S系统通过CRCC认证。公司截至目前,公司研制的LKJ-15S系统在北京、郑州、南昌等铁路局的机车、动车组列车上开展试验和试用考核,已连续运行超过3年,试验里程突破150万公里,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控制准确、效果良好,能较好地满足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铁路运输安全发展的需求。报告期内,公司先后获得郑州铁路局、南宁铁路局、太原铁路局、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等客户的LKJ-15S系统采购订单,销售LKJ-15S系统40余套,实现了零的突破,为规模推广奠定了基础。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致力于服务轨道交通运输安全,助力轨道交通科技发展。为适应新时期铁路改革发展的要求,在《中国制造2025》、《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政策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精神引导下,公司经过充分讨论,制定了现阶段的发展战略,主要内容如下:
      抓住国家轨道交通发展机遇,围绕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公司在铁路行车安全系统方面积累的成熟经验和资源优势,在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地铁等其它轨道交通领域进行业务拓展,实现基于铁路业务的多元化产业链延伸,实现由产品经营向产业经营的战略转型,全面建成“国内领先的轨道交通安全控制与信息化系统提供商”。
      (1)核心业务稳步发展,创新业务有序推进
      1、在列车运行控制领域,公司将重点完善和推广新一代LKJ系统及配套应用。同时,加强研发力度,尽快推动ATP列控系统(适用于CTCS-2级)、GYK轨道车列控系统、地铁列控系统实现产业化推广,发展成为综合性的轨道交通列控提供商。此外,公司将继续稳步推进机车智能驾驶系统(STO)的产业化,力争在列车自动驾驶领域获得市场先机。
      2、在铁路安全防护领域。公司将围绕列车及列车设备、铁路作业的人-车-物安全防护需求,提供智能化的安全防护系统。其中,蓝信科技将重点推动“人车物一体化安全防护系统”建设,实现“车防人”、“车防车”、“人防车”、“车防物”的一体化安全防护功能,解决铁路作业安全防护痛点。
      3、在列车运行监测领域。思维列控和蓝信科技已具备覆盖“普速+高铁”多方位的列车运行监测产品体系,未来将持续加强技术与应用融合,进一步扩充产品线,完善车地一体化的安全监测与信息管理业务体系,不断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4、上市公司与蓝信科技共同推动铁路信息管理及大数据应用。依托双方的数据优势和技术优势,积极探索不同业务部门信息化管理平台之间的功能融合、优势互补、数据分享,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在铁路安全领域建设并实施全方位监测、智能化判断、数据化管理、协同化工作的一体化信息安全管理平台,提高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
      5、在现有的列控、机务安防、电务安防等铁路业务基础上,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市场整合、技术整合,做大规模,优化业务布局。
      (2)积极布局其它轨道交通业务,打造多元化业务布局
      1、布局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地铁等其他轨道交通业务,在信号、综合监控、综合安防等细分领域努力开拓培育新业务,开拓城市轨道交通市场。
      2、加快推进地铁、有轨电车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产品装车试验,尽快实现市场突破。
      3、培育轨道交通外业务,优先发展智能交通、机器人等业务,为公司长远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打造多元化发展格局。
      4、坚持以产业为本、资本驱动、人才拉动的产融学互动发展模式,在公司进一步做强实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上市公司资本平台,加快形成“实体经营+资本运营”的双驱模式,打造“可持续发展”格局。
      (三)经营计划
      2020年是公司“五年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伴随国铁集团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给铁路行业企业带来的经营压力,以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各行业的冲击,2020年公司经营发展任重道远。2020年,公司一方面要稳定既有业务,同时将加快新产品研发推广,加大在城市轨道交通、地方铁路(特别是钢厂、港口)等新领域、新市场开拓力度,努力再创辉煌。公司2020年经营计划如下:
      (一)强化协同效应,进一步优化业务布局
      在研发协同方面,各公司持续加大在列车控制、智能驾驶、高铁安全、大数据分析、智慧车站、智能运维等领域科研投入,提升研发效率,加快新产品开发进度,为公司提供持续发展动力,进一步巩固公司行业技术优势。在产品协同方面,加快高铁移动视频系统、应答器传输系统(BTM项目)、铁路人车物一体化安全防护系统项目装车试验,高铁移动视频系统争取年内实现小批量推广。在智能制造方面,通过精细化管理,减少库存资金占用,提升劳动生产率,全面保障集团内各公司生产任务。
      在列控系统方面,基于安全计算平台,致力于打造覆盖动车组、机车、轨道车列控系统谱系化发展格局,形成ATP、LKJ、GYK产品,完善公司列控系统产品链。其中,ATP产品年内完成软硬件开发,具备现场试验条件;GYK产品年内取得CRCC证书。
      (二)保持科研投入力度,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
      全力保障科研投入力度,确保公司列控系统、高铁综合监测系统等主营业务产品的技术稳定,重大项目智能驾驶系统(STO)、CTCS-2级列控系统(ATP系统)、高铁移动视频项目、BTM系统、人车物一体化项目等有序推进,坚持以“智能、智慧”理念和用户需求为引领,加快新产品开发,提升客户满意度。其中,智能驾驶系统(STO)、高铁移动视频等产品化项目年内实现小批量推广,BTM产品年内取得CRCC证书,具备销售条件。
      (三)保障传统业务稳定,全力以赴加快LKJ-15S系统推广
      巩固提升公司LKJ系统、机务安防系统、高铁综合监测系统等传统业务成果,加速推进LKJ-15S系统装车推广,进一步扩大产品销售规模。坚持掌握列控系统自主知识产权,持续完善产品设计,以适应四大干线改造、未来高铁迂回既有线等切实需求,持续满足中国铁路安全需要,同时提升产品兼容性、性价比、生命力。
      (四)巩固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加大智慧站场开拓力度
      巩固公司“三铁国际”业务既有成果,以深圳地铁项目为示范,加快地铁工程车项目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推广速度,努力实现多个城市地铁订单目标;同时,加强与中国通号等单位协作,持续拓展海外市场。
      以中国宝武广东韶关钢铁有限公司“钢坯运输智能化项目”为契机,着力智慧站场项目、智能驾驶(STO)项目在地方铁路、钢厂、港口等新领域、新市场加速拓展推广,扩大应用规模,开拓非轨道交通行业的成长空间。
      (五)分享企业发展成果,积极拓展产业投资
      自上市以来,公司持续提升现金分红比例,积极回报公司股东。2015年度至2018年度,公司现金分红比例分别为10.00%、20.03%、38.14%、54.68%。2019年,公司规模、效益实现了快速增长,公司将与股东共同分享企业发展成果。未来,公司一方面将坚持长期、稳定、可持续的现金分红政策,并根据公司经营情况和股东诉求,实施合理的利润分配方案以回报广大投资者。另一方面,公司将以产业投资方式助力公司非国铁业务发展,审慎对待投资标的,积极拓展轨道交通业务,以支持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切实保障投资者利益。
      (六)强化公司治理,提升组织能效
      公司将进一步加强运营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建设,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全面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依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整合与合理配置企业资源,精简机构层级,提升管理效率,加强预算管理,降低管理费用,全面保障全年目标实现。
      2020年,公司将积极防范风险,努力降低疫情影响。坚持基础建设,为公司发展奠定基础。
      

    市场风险

    可能面对的风险
      1、产品质量问题而导致安全事故的风险
      安全是列车运营的生命线,而铁路行车安全系统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产品质量尤其重要。公司产品已经覆盖了全国18个铁路局、地方铁路公司等客户。一旦由于不可预见因素导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进而导致铁路行车发生安全责任事故,上市公司生产经营、市场声誉、持续盈利能力将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2、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以来铁路旅客发送量降幅明显,2020年1月、2月铁路旅客发送量同比分别下降4.3%、87.2%。同时,因出行受限等原因导致铁路招投标等工作延后。如果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对铁路客货运运输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国铁集团作为自负盈亏的现代化企业,可能因此缩减费用、减少投资,可能对公司2020年销售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3、客户集中的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应用于轨道交通市场,终端用户主要为铁路总公司及下属各铁路局等铁路运营单位,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因此,公司经营情况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轨道交通产业政策、投资强度的影响较大。未来,如果铁路投资或相关政策等发生较大变化,可能给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一定风险。
      根据《“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对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的支持和投资力度,公司所处行业仍将保持稳健的发展势头。
      4、新产品推广不力导致业绩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
      为更好满足我国铁路运输对安全与效率的需求,公司前瞻性地开展了新型列车运行控制系统(LKJ-15系统)、机车智能驾驶系统(STO系统)、智慧车站系统项目等新项目、新产品的研发、试验,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继续保持公司在列车控制、行车安全监测等领域的优势地位。但公司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推广受铁路管理体制、客户认可度等因素的制约,存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成功后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或者未达到预期经济效益的风险。
      公司与铁路客户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部分项目来源于铁路客户的迫切需求,因此,主要新产品能够更好地保障我国铁路运输安全,提升铁道部门管理决策效率,符合我国铁路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公司将着力提升产品的安全性能,加强市场宣传,以加快相关产品的市场推广进程。
      5、蓝信科技业绩不及预期导致商誉减值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了蓝信科技100%股权(简称“本次交易”)。本次交易对方赵建州、西藏蓝信承诺:蓝信科技2019年、2020年、2021年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16,900万元、21,125万元、25,350万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确认了较大金额的商誉,商誉为22.43亿元,商誉较高。
      在盈利预测期间内,宏观环境、国家铁路政策的变化等因素均可能对蓝信科技的盈利状况造成不利影响;其次,蓝信科技如果在客户开发、技术研发、产品质量管理等方面不能达到预期,都将对蓝信科技盈利预测的实现带来不确定性,可能出现实际经营成果与盈利预测存在一定差异的情况,导致标的公司业绩不能达到盈利预测水平。若蓝信科技未来经营中不能较好地实现预期收益,则收购蓝信科技所形成的商誉存在减值风险,从而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对此,公司一方面关注铁路行业政策变化,另一方面加强对蓝信科技日常经营的跟踪管理,及时了解其经营计划,定期跟踪其在手订单、财务状况和主要研发项目情况,关注其核心人员变动;此外,加强沟通协作,督促蓝信科技较好地完成业绩承诺,降低商誉减值的风险。
      6、本次交易完成后协同效益无法实现的风险
      思维列控和蓝信科技均聚焦于铁路安全领域,分别在各自优势领域形成丰富的产品体系和技术积累。本次交易完成后,交易双方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化,进行深度合作,在市场与产品协同、战略协同、技术研发协同、营销与服务协同、智能制造协同等方面将形成显著的协同效应,预计未来5年能够产生约10亿元的协同效益。但上述协同效益的实现,受协同产品的研发与推广进度、市场需求、产品认证以及交易双方内部营销与服务、研发、生产等资源优化整合等因素影响。
      目前,公司与蓝信科技的业务合作正有序开展,并加快推动技术研发协同、智能制造协同。
      随着双方业务合作的持续深入,业务资源整合完善,产业协同将加快体现,将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持续盈利能力。
      7、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
      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27,675.11万元、24,987.90万元、34,554.60万元(含蓝信科技),金额较大。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公司应收账款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如果公司不能维持应收账款的高效管理,任何应收账款的大额坏账损失将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客户主要是国铁集团、各铁路局等单位,客户信用较好,产生坏账的可能性较小。另外,公司通过加强与客户沟通、定期核对账目等措施,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时价预警

    详情>
    • 江恩支撑:18.86
    • 江恩阻力:23.99
    • 时间窗口:2024-06-03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热论
    机器玩具:

    思维列控603508跳空低开收下影小阴线,科创板对标概念资金净流入6010.87万元

    思维列控603508今天跳空低开,相对昨日小幅下跌3.04%,今日收盘价为22.68,相较于昨日阴线收盘价23.39下跌0.71元,近期高点为:5月14日,已下跌2.43元,跌幅10.71%,距前期2

    孤街凉巷:

    当天603508思维列控跌幅5.81%,近俩个月涨幅102.14%

    当天603508思维列控收盘价为23.65元,跌幅5.81%,近俩个月涨幅102.14%。

    尘埃落定定乾坤:

    他这个属于庄家高位接盘然后走第二波,你可以关注整个高铁板块动向,思维列控算是龙头了,要是他没了整个板块都没了,楼主研究很久了,你可以看看他文章这个股能拿多长时间老师??

    kentchenglin:

    证券日报网讯5月14日晚间,思维列控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全资子公司河南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控股子公司北京思维鑫科息技术有限公司支付的分红款共计95815894.06元。(编辑张昕)

    河对岸:

    当天思维列控603508以光头中阳线K线收盘,大幅上涨9.22%

    当天思维列控603508收盘价为25.11元,大幅上涨9.22%,今日最高价为25.11元,最低价为23.2元,近15日涨幅21.07%,近15个交易日股价呈上涨走向。

    状元境的来客:

    证券日报网讯5月14日,思维列控发布2023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称,公司2023年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为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75655元(含税)。本次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为2024年5月17日,除权除息日

    有你真好:

    思维列控(603508)

    思维列控(603508)铁路运行控制系统+轨道交通+参股无人机企业1、公司是国内机车LKJ列控龙头。伴随内燃机车在2027年前逐步淘汰,大量新车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也将全面更新,公司该业务自2024年起

    谈股论斤:

    思维列控交易模型分析

    大的生命周期基本不变,变得只是一些操作手法和细节。收集先手筹码阶段阶段1,还是使用小阳建仓方式,收集先手筹码,大概花了9个交易日。收集筹码先是使用区间收集筹码,然后向下破位、大幅度在下边沿区域震荡

    xinyu2381178:

    想多了,这货就是思维列控的跟屁虫。今天涨停止盈一半,明天低价接回来。

    说书人:

    今天思维列控(603508)涨停,上涨趋势有望持续

    思维列控(603508)自2024年4月11日涨停,经过长达19个交易日后,今日再次涨停,近期高点5月6日下跌至5月10日,共4日跌幅8.83%。近一年以来已涨停了8次,中间出现连板时间段有2次,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