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趋势

    (1)新应用推动市场需求持续旺盛集成电路行业虽然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特性,但整体增长趋势并未发生变化,每次技术变革持续带动行业增长。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向智能化、轻薄化、便携化的方向发展,新的智能终端产品层出不穷,使得集成电路产业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需求所带动的如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应用的兴起,逐渐成为集成电路行业新一代技术变革动力。集成电路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延展带动了市场需求的持续旺盛。同时,伴随着全球的集成电路巨头不断加大资本性投资力度,集成电路行业的景气度有望保持上升趋势,有利于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发展壮大。(2)技术水平逐渐提高近年来,中国集成电路市场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中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产业进步与技术革新。随着应用领域的分化,中国大陆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技术水平不断取得突破,在先进与特色工艺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与国际领先技术的差距越来越小,为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3)集成电路产能向中国大陆转移集成电路产业链逐步从美国、日本、欧洲和中国台湾向中国大陆和东南亚等地区转移,有利于国内企业研发先进技术和积累管理经验,促进本土企业的快速发展。产业链转移的全球大趋势为中国大陆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中国大陆新增晶圆厂的逐步建设完成为国内集成电路行业在降低成本、扩大产能、地域便利性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支持,对于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大陆市场的旺盛需求和投资热潮带动了集成电路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及配套产业的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环境的良性发展为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制造环节扩张和升级提供了机遇。(4)集成电路产线愈加昂贵加剧头部企业集中趋势在摩尔定律的推动下,元器件集成度的大幅提高要求集成电路线宽不断缩小,导致生产技术与制造工序愈为复杂,制造成本呈指数级上升趋势。当技术节点向5 纳米甚至更小的方向升级时,普通光刻机受其波长的限制,其精度已无法满足工艺要求。因此,集成电路的制造需要采用昂贵的极紫外光刻机,或采用多重模板工艺,重复多次薄膜沉积和刻蚀工序以实现更小的线宽,使得薄膜沉积和刻蚀次数显著增加,意味着集成电路制造企业需要投入更多且更先进的光刻机、刻蚀设备和薄膜沉积设备等,造成巨额的设备投入。

    核心竞争力

    (1)完善的技术体系和高效的研发能力公司重视技术创新与工艺研发,建立了完善的研发创新体系,在研发平台、研发团队、技术体系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优势。①研发平台优势公司重视研发平台的建设,报告期内承担了包括 01、02 专项在内共计 7 项国家重大科研专项项目,是工信部认定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018-2019)及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公司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公司研发中心根据总体战略与技术发展战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同时进行成熟工艺精进与先进技术开发。公司具备中国大陆最为领先的先进制程技术,并在多个领域掌握领先的特色工艺,建立了 14 纳米 FinFET 技术、28 纳米 PolySiON和 HKMG 技术、45/40 纳米标准逻辑制程低漏电技术、65/55 纳米低漏电和超低功耗技术等主要研发平台。同时,公司研发中心通过与生产制造部门无缝衔接,建立了“研发——生产一体”的支撑体系,使项目在研发阶段即具备满足后续量产技术要求的能力,大大加快了从研究开发到项目大规模投产的进程,有效保证了产出质量与可靠性,缩短了研发周期,提高了公司核心竞争力。②研发团队优势公司通过多年集成电路研发实践,组建了高素质的核心管理团队和专业化的核心研发团队。研发团队核心成员由境内外资深专家组成,拥有在行业内多年的研发管理经验。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共有员工 15,795 人,其中研发人员 2,530 人,占比达到 16.02%。研发团队是公司保持及进一步提升技术实力的坚实基础。③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公司在集成电路领域内积累了众多核心技术,形成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和独特的技术优势。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登记在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名下的与生产经营相关的主要专利共 8,122 件,其中境内专利 6,527 件,包括发明专利5,965 件;境外专利 1,595 件,此外公司还拥有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94 件。(2)国际化及全产业链布局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着眼于全球化布局,坚持国际化运营的理念,多年来积极通过国际资本市场进行投融资活动,形成了较为国际化的股权背景与公司治理结构,组建了国际化的管理团队与人才队伍,建立了辐射全球的服务基地与运营网络,在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台湾设立了市场推广办公室,在中国香港设立了代表处,以便更好拓展市场,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公司通过多年国际化运营,可为客户提供基于多种技术节点、不同工艺平台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已与境内外客户形成了稳固的业务合作关系,公司主要客户及供应商均是海内外半导体产业链的知名企业,国际化的视野与布局使公司能够与合作伙伴保持密切沟通。在国际化管理理念的指引下,公司高度重视供应链的安全,与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公司近年来积极提升全产业链整合与布局的能力,通过与上下游企业合作,构建紧密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集成电路解决方案。(3)丰富产品平台和知名品牌优势公司是中国大陆较早进入集成电路晶圆代工领域的企业,20 年来长期专注于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开发,成功开发了 0.35 微米至 14 纳米多种技术节点,应用于不同工艺技术平台,具备逻辑电路、电源/模拟、高压驱动、嵌入式非挥发性存储、非易失性存储、混合信号/射频、图像传感器等多个技术平台的量产能力,可为客户提供通讯产品、消费品、汽车、工业、计算机等不同领域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公司完善的产品体系满足了不同领域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公司以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在集成电路晶圆代工领域树立了优质品牌形象,成为了中国大陆设计公司首选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具有明显的品牌效应。公司曾荣获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试点示范企业”、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第四届工业大奖”、国家知识产权局“2018 年度中国专利奖优秀奖”等 60余项境内外荣誉奖项。(4)广泛的客户积累优势公司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家提供 0.18/0.15 微米、0.13/0.11 微米、90 纳米、65/55纳米、45/40 纳米、28 纳米以及 14 纳米技术节点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经多年发展,公司已具备设计服务与 IP 支持、光掩模制造、凸块加工及测试等一站式配套服务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集成电路解决方案,在设备、技术、产品品质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公司依靠卓越的研发技术实力、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深耕市场的实践经验,形成了明显的品牌效应,获得了良好的行业认知度,拥有了境内外广泛的客户积累优势,树立了境内外领先的行业地位。相对于国内竞争对手,公司已与境内外领先芯片设计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公司能够掌握行业、产品最新技术动态,及时了解和把握客户最新需求,准确地进行芯片产品更新升级,确保公司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先发优势,同时积累产品行业应用经验,完善产品性能,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相对于国外竞争对手,公司一方面更加贴近、了解本土市场,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充分的服务支持;另一方面,公司与国内芯片设计厂商在企业文化、市场理念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更能相互认同,业务合作通畅、高效,形成了密切且相互依存的产业生态链。

    经营计划

    1、技术研发规划未来三年,公司将继续加大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力度,在现有研发部门的基础上,公司将加大投入,购置研发设备、扩大研发团队,紧跟市场需求,通过与境内外高校、一流的科研院所及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合作,不断推进先进制程和现有成熟制程差异化特色工艺等方面的开发应用,提高生产线效率、良率和稳定性,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专利予以保护,增强公司的技术壁垒,保证公司核心技术的领先性。2、营销发展规划公司将继续稳定现有客户,同时加大品牌推广力度,逐步完善公司的营销能力。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在继续深耕智能手机、智慧家庭、消费电子市场领域客户的同时,公司将大力拓展物联网、计算、汽车电子、工业应用等其他领域的客户,逐步与一批核心客户建立持续合作关系,为公司创造新的业绩增长点,把握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浪潮所带来的广阔发展空间。3、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人才是企业之本,也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核心资源之一。公司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制定适合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战略,构建人才战略体系,建立人才网络,科学合理规划、配置和管理人才资源,适量储备发展人才,最大程度发挥人才的创造性。通过系统化的人才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制度建设,人才培养、任用、选拔、保有和引进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等措施,建立以人为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树人、用人良好环境,增强人才综合能力,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4、内部治理结构规划公司将充分利用本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契机,在适用三地法律、遵守两地上市和监管规则的总体原则下,不断探索适应公司高效灵活运作的治理结构,持续优化管理层面的工作细则,健全更加科学有效的公司决策机制、市场快速反应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以适应公司的高速成长,增强适应国际化、市场化的全面竞争力。

    市场风险

    (一)目前公司 14 纳米及 28 纳米制程产品收入占比较低,28 纳米制程产品产能过剩、收入持续下降、毛利率为负的风险报告期各期,公司 28 纳米制程产品收入分为 163,397.35 万元、124,522.10万元及 80,685.76 万元,占比分别为 8.12%、6.19%及 4.03%,收入及占比持续下降;公司于 2019 年第四季度开始量产 14 纳米制程产品,相关收入为 5,706.15 万元,占比为 0.29%。此外,由于 28 纳米制程相关的产线仍面临较高的折旧压力,报告期内公司 28 纳米产品毛利率为负。同时,由于目前 28 纳米全球纯晶圆代工厂商的产能布局较多,造成全球 28纳米市场产能过剩。公司出于市场经营策略和客户需求考虑,在满足订单需求的前提下,优化产品组合,将部分原用于 28 纳米制程的通用设备转用于生产盈利较高的其他制程产品。未来,如果 28 纳米和 14 纳米相关客户需求未能快速提升,公司面临 28 纳米制程产品产能过剩、收入持续下降,14 纳米及 28 纳米制程产品收入占比较低、毛利率为负的风险。(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持续为负的风险报告期内,由于先进和成熟工艺生产线的扩产尚未体现规模效应,公司面临较高的折旧压力,且研发投入不断增大,使得公司 2018 年、2019 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分别为-61,685.35 万元、-52,209.54万元。集成电路晶圆代工行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新产线投产后会在短期内面临较高的折旧负担,且部分新工艺平台升级带来的销售收入增长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对晶圆代工企业的盈利水平产生一定影响。未来,如果客户需求增长缓慢,公司产能利用率无法提升,折旧大幅增加,或者研发投入未能及时形成收入的增加,公司可能面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持续为负的风险。(三)公司未来一定时期内折旧费用进一步增加的风险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合计在建工程账面价值为 1,705,966.79 万元,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为 14.86%,上述在建工程将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转入固定资产并开始计提折旧。此外,公司未来将继续在成熟和先进制程领域进行产能扩张,亦会在一定时期内增加在建工程金额。随着在建工程项目陆续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转入固定资产,公司在一定时期内面临折旧费用进一步增加的风险。此外,中芯南方在建工程账面价值为 1,054,065.31 万元,预计 2020 年下半年开始陆续转入固定资产,一定时期内可能面临较大折旧压力,导致中芯南方扣非后净利润下滑,甚至出现扣非后净利润产生大额亏损的风险,可能会对公司整体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产生较大影响。(四)公司研发与生产需持续投入巨额资金的风险集成电路晶圆代工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为持续追赶世界先进工艺,不断升级现有工艺技术平台以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并保证充足的产能以满足订单生产需求,提高核心竞争力,公司需要持续进行巨额的资金投入。报告期各期,公司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分别为 1,584,443.86 万元、1,160,292.93 万元及 1,272,275.49 万元;研发投入分别为357,607.78 万元、447,090.01 万元及 474,445.66 万元。未来,如果公司不能获取足够的经营收益,或者融资受限,导致资金投入减少,可能对公司的竞争优势产生不利影响。(五)晶圆代工市场竞争激烈,公司与行业龙头相比技术差距较大、目前市场占有率较低的风险随着 5G、物联网、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新应用领域的不断涌现,芯片产业发展的热点领域在不断丰富,广阔的市场前景及较为有利的产业政策吸引了诸多境内外集成电路相关企业布局集成电路晶圆代工行业,可能将导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根据公开信息整理,行业龙头分别于 2015 年、2016 年及 2018 年实现了 16纳米、10 纳米及 7 纳米制程的量产,中芯国际 14 纳米制程的量产时间为 2019年;根据 IC Insights 统计,2018 年度行业龙头占全球纯晶圆代工市场份额的 59%,中芯国际占 6%。如果公司无法及时开发和引进最新的制造工艺技术,或推出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的工艺平台,将削弱公司的竞争优势,并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六)晶圆代工领域技术升级迭代风险集成电路丰富的终端应用场景决定了各细分领域芯片产品的主流技术节点与工艺存在差异,且技术迭代与相应市场需求变化较快。先进工艺一般一到三年往前推进一代,如行业龙头 2015 年量产 16 纳米/14纳米,2016 年量产 10 纳米,2018 年量产 7 纳米,2020 年量产 5 纳米。若晶圆代工厂商技术迭代大幅落后于产品应用的工艺要求,则无法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公司目前已实现 14 纳米量产,下一代工艺已进入客户导入阶段,但相较于行业龙头已量产更先进制程的现状,公司在工艺制程上与行业龙头公司仍存在一定差距。在行业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如公司在先进制程领域不能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实现更先进节点的量产,或在成熟制程领域不能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相应的特色工艺平台,均有可能使得公司错失相应的市场空间,进而对公司的竞争力与持续盈利能力产生影响。(七)公司子公司较多带来的管理控制风险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共有子公司 37 家,其中境内子公司 17 家,境外子公司 20 家,分布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若子公司发生经营、合规、税务等方面风险,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相关不利影响。此外,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中芯北方、中芯南方均为中外合资企业,中芯北方和中芯南方分红等事项需全体董事的三分之二以上批准;同时,中芯南方的分红等事项还需取得其他股东委派董事的同意。因此,公司无法单方面决定中芯北方和中芯南方分红等重大事项。公司存在因子公司较多带来的管理控制风险。(八)公司现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与适用于中国境内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上市公司存在差异的风险公司为一家设立于开曼群岛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红筹企业,现行的公司治理制度主要系基于公司注册地和境外上市地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则制定,与目前适用于注册在中国境内的一般 A 股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模式相比,在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以及剩余财产分配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为本次 A 股发行上市,公司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8]21 号)《科创板上市规则》等境内法律法规修订了《公司章程》《内部审计章程》,并制定了《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等具体治理制度,使得公司在投资者权益保护水平包括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剩余财产分配等权益上,不低于境内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以上制度将在本次 A 股发行上市后生效。前述制度生效后,公司在某些公司治理的相关事项安排上,与在中国境内的一般 A 股上市公司相比还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包括:监事会制度;公司合并、分立、收购的程序和制度;公司清算、解散的程序和制度等。

    时价预警

    详情>
    • 江恩支撑:40.32
    • 江恩阻力:42.52
    • 时间窗口:2024-05-24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热论
    风影漂泊:

    2024年中芯国际预计资本支出7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500亿

    小文文2014:

    中芯国际双底构建完成,进入右侧趋势行情初期,最佳配置期已经来临

    红色警戒我上课:

    中芯国际是国内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的芯片代工企业,产能许可工艺突破他压根就不可能不做ai中芯国际老板说了不做ai

    风景宜人:

    中芯国际老板说了不做ai领先与否未可知,但是增量巨大可期,尤其是AI芯片一旦有所突破的情况下。

    喜欢大奔:

    巴菲特早说教过我们,选股一是要有好的前景,二是要有好的护城河,三是要有好的管理人员,四是要有好的价格。你的什么周期、筹码集中度这些理论,只是符合投机客特征而已。中芯国际现在价格正是大周期底部,天时地利

    在云史:

    说实话买中芯的大多数都是本着最少五年持股时间来操作的,对牛市周期的中芯国际涨幅预期基本也都有大概了解,买中芯就是赌的国运,赌的中国科技未来的领先地位

    慈善股民前来散财:

    中芯国际,香港H股现在交易6亿,大A科创板5.16亿!以前说大A流动性好,就这,香港秒杀内地了!为啥国内科创没人买?

    神奇智:

    你真聪明,1、中芯国际的收入是持续增长。所以利润下降跟产能有什么关系?2、中芯国际上市多久了?上市首日买入到今天能转多少钱?3、你这么聪明发私募了没有?中芯新产线释放产能,今年才是开始。踏错节奏不亏你

    马踏飞燕:

    中芯国际2023年报毛利率和净利率大幅下滑,经营状况堪忧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981),简称中芯国际,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之一。公司主要从事集成电路晶圆制造代工业务,服务于全球客户。以下是对中芯国际202

    涛2222:

    也就是说你看好中芯国际只是不认可价格,觉得30元可以建仓,反过来说可以建仓就是中芯国际会涨30元是低谷了,矛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