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趋势
行业格局和趋势
1、行业格局
仪器仪表是信息产业的源头,集电子、机械、计算机、光学、软件、通信、材料、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前沿技术于一体,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行业,其研发、制造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整体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被称为科学研究的“先行官”、工业生产的“倍增器”、军事上的“战斗力”、国民活动中的“物化法官”。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仪器仪表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越来越凸显,国家高度重视并采取了许多措施促进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
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是仪器仪表的重要分支,公司所从事的工业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相关业务,其产品和服务主要针对流程工业生产过程的多参数测量与控制,产品技术含量高,涉及学科领域广,对新技术尤其敏感,生产工艺相对复杂。工业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服务的下游行业十分广泛,如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煤炭、轻工、建材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民生改善,在市政、环保、清洁能源、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也不断拓展。
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是完全市场化的行业,面临着国际、国内充分的市场竞争。工业自动化仪表产品种类繁多,包括测量仪表(流量、压力、温度、物位等)、控制阀等各大门类产品,以及系统集成及总包服务业务。目前国内已形成综合型和专项型两大类型生产企业,综合型企业主要由大中型企业构成,其产品结构体系齐备,并具有工程成套能力,专项型企业则主要侧重单一产品的发展。近年来,以整体解决方案、第三方检测、检维修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工业服务业快速兴起,加速了行业向解决方案升级、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步伐。
我国是工业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的主要市场,具有领先技术、产品、品牌的国外优势企业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特别是在高端市场占据较大份额。国内该行业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成长起包括公司在内的一批骨干企业,通过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不断强化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提升产品精度和可靠性、稳定性,并充分发挥本地化制造、服务以及市场快速响应机制的优势,积极参与中高端市场竞争,形成了有竞争力、影响力的自主产品和企业品牌,市场份额逐年扩大;但另一方面,行业总体上仍存在集中度较低、规模以上企业少、低端产品比重大、布局分散、同质化竞争等情况,整体发展不平衡。
当前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已拉开帷幕,我国大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发展先进制造业,市场环境将更加有利于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行业内企业的发展。鉴于国内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在部分高端产品领域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需要围绕提高技术研发能力、智能制造能力、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等方面继续加力,同时需要以产业政策为引领,以骨干企业为主体,整合产学研用优势资源,进一步加强对行业共性、基础性、前瞻性技术的研究,加快行业整体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打造中国工业仪器仪表“金字招牌”。
2、行业发展趋势
从宏观形势看,2019年国内外宏观形势错综复杂,不确定性明显上升,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工业领域投资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成本高涨、利润空间收窄,许多下游企业仍处于“去库存”周期,需求不足、价格不振等,均对本行业造成了相应的影响和冲击。但国家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逆周期调节,着力抓好“六稳”工作,在复杂严峻形势下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1%,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劲,也给本行业在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积极寻找机遇、谋求稳定与发展创造了条件。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国内大部分行业需求和生产骤降,投资、消费、出口均受到明显冲击。目前,新冠疫情对宏观经济、行业、企业带来的最终影响尚难准确评估,但总体来看,应该是阶段性的和可控的,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同时党中央科学决策、全面部署、统筹推进抗疫防疫和复工复产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并推出了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实体经济、扩大投资消费等方面的宏观调控“组合拳”,各地区、各行业都将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努力争取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从下游行业发展情况看,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等主体市场发展可期,制造业升级改造持续创造需求,新兴市场逐步成长。
和百万吨乙烯等一大批重大工程陆续建设、天然气进口量逐年增加、深海油气进一步突破等,LNG接收站及长输管线、原油开采等对工业仪器仪表应用需求增加,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电力: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强,生态与环保刚性约束趋紧,电力能源结构将进一步优化调整,清洁化、低碳化成为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核电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启动建设新的核电机组,核电行业或将迎来上升期。此外,2019年,国家积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固废行业产业链呈较高景气度,垃圾发电新增、拟建项目增幅明显。
冶金:一方面钢铁行业产量连创新高,另一方面新建冶炼装备集中投产易导致供需失衡、受疫情影响需求有所下降,或致钢铁行业减产、限产力度加大。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出台《关于完善钢铁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工作的通知》,2020年起暂停钢铁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维护去产能成果,防范出现新的产能过剩,钢铁行业改革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智能制造是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是引领传统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抓手。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9.8%,2020年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制造业稳增长的思路和措施,再次强调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智能、绿色制造。相关政策导向和工作举措,必将带动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改造,以智能制造“重塑”竞争新格局。在制造业推进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生产和智能化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大量智能化技术手段的支撑,如传感检测、分析、处置设备和成套装置等,这为智能仪表及控制装置带来极大商机。此外,环境保护驱动的工业领域固废综合利用、超低排放改造、新能源培育发展等,也为本行业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
从新兴市场看,随着《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等的深入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加速渗透经济和社会生活各领域。工业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是为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提供端点信息的重要基础装备,未来智慧工厂、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慧交通、生物医疗、食品安全等这些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都可以以智能仪器仪表为源头进一步创新发展,开辟许多新的应用场景,实现更优化的技术和应用架构,这将对本行业的发展带来广阔前景。但同时,也对行业应对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要求,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对接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川仪”品牌建设和营销服务能力 公司深耕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50余年,拥有领先行业的营销服务网络,全国八大区域销售体系与各分/子公司产品销售体系有机衔接,覆盖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各主体市场及重点客户群体,以高性能产品、专业化服务和快速的市场响应机制,赢得客户广泛认同,树立了“川仪”品牌的良好形象和市场信誉。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深化营销体系改革与建设,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多维度整合渠道资源,加强市场开拓,做深核心客户,抓实重点项目,努力扩大市场覆盖面。大力强化品牌营销,举办区域、行业交流会20余场、项目交流会40余场,积极参加第三十届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展、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同期展、第24届中国-中西部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国际博览会、第17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等高层次专业展会,以及“第三届中国石油化工智能工厂科技高峰论坛”暨“第十届中国石油化工重大工程仪表控制技术高峰论坛”、“中国石化自控中心站年会”、“2019第二届中国石油化工仪表自动化技术国产化推进研讨会”等行业重要交流会,全方位展示公司产品、技术、服务及自动化控制解决方案,市场业绩稳定提升,先后荣获“2019年中国石化行业百佳供应商”、“石油化工用户可信赖的仪表自动化综合品牌企业”、“中国自动化领域用户信赖产品奖”、“5A级供应商”等称号。 (二)持续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成效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坚实保证。公司坚持不懈狠抓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有国内同行业领先的企业技术中心,下辖中心开发部和十五个专业研究所,协同各 分/子公司技术部、工艺部,分别承担战略性基础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批试、品种系列化、特种变型品种开发任务。同时,还建有“重庆川仪院士专家工作站”、重庆市智能仪表及控制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层次技术创新平台,拥有从首 席专家到技术带头人的全系列技术创新人才队伍,为公司不断突破行业先进技术、形成领先产品 集群、打造世界级产品提供了有力支撑。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发投入占比6.37%。新增“工业自动化测控仪表技术重庆市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工业传感器与智能系统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持续建设和优化PDM设计管理系统,构建起更加开放、协同、高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眼“对标赶超”,全方位优化主力产品技术性能,完善规格系列,承担“特种工况实时在线测量仪表”等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以项目为依托,切实加速针对特定工况的压力、流量、执行机构和阀门等新产品研发进程,加强前沿技术储备,取得了积极成果。 (三)先进制造体系与可靠品质保障 先进制造能力是公司重点建设的核心能力之一,面向经济转型和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需求,公司立足用“智能制造”打造“智能化产品”,服务工业及相关领域的“智慧升级”,通过重点 项目建设,不断提升两化融合与智能制造水平,近年来连续获得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 范企业、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工业传感器及智能电动执行机构数字化车间认证、中国 智能制造TOP100等。 公司拥有先进的制造体系,针对“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特点,建立了成熟的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可实现单一型号产品批量化及非标类产品定制化灵活切换的柔性化生产管理,满足市 场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报告期内,“智能现场仪表技术升级和产能提升”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装备制造水平和规模化生产能力实现再升级。同时,公司启动了新一批现场仪表智能生产线建设 及优化项目,加快两化融合助推产品制造智能化转型步伐,整合优化精益生产、生产现场5S、ERP管理,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标准化水平,持续增强川仪“智造”能力。 (四)加强规范化运作与促进管理增效 公司经过长期发展,管理体系成熟,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各项内部控制及管理制度健全,坚持依法依规运作。近年来,公司不断提升集团化管控能力,以战略规划为导向,以全面预算管理 为抓手,以价值管理引导业务管理,大力优化资源配置,向集约化、系统化、业财一体化管理转 型。持续规范工程招投标、大宗物资采购管理,强化供应链建设,加强战略供应商培育,提高整 体应变市场和风险防控能力。以现金流管理为核心、“两金”管理为重点,优化客户信用等级评 价及管理系统,强化应收账款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跟踪管理,多渠道加快货款回收,努力压 降应收账款。本报告期,公司在营业收入增长的同时,实现应收账款同比下降,经营活动现金流 量净额同比大幅增长,现金流结构更趋合理。持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夯实梯次配备的人才 队伍,通过完善考核与薪酬体系、培训、甄选与晋升体系、企业年金制度和福利政策体系等,激 发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员工满意度,努力构建和谐企业,促进公司健康持续发展。
经营计划
经营计划
2020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43.50亿元,利润总额2.83亿元。(该目标为公司年度经营的努力方向,不代表公司对2020年的盈利预测,也不构成公司对2020年度业绩的承诺,能否实现受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下游市场变化、行业竞争状况、公司自身努力成效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同时,新冠疫情及其持续影响短期内尚难准确评估,公司经营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加剧,将进一步推高目标达成的不确定性,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2020年,全球经济仍将维持复杂动荡的局面,特别是新冠疫情的大爆发大流行,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经济将急剧萎缩3%。中国付出巨大牺牲和努力,采取一系列有力有效措施,率先取得疫情防控阶段性重要成效,正加速恢复经济社会正常秩序。但恢复初期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产业链衔接不畅,供需两弱,物流迟滞,贸易与投资下滑,消费端、生产端双重承压等困难和问题,可以预见,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仍将在一段时期内持续显现。同时,海外疫情呈加速扩张蔓延态势,一方面将加大我国疫情输入压力,另一方面疫情对全球经济、产业链的冲击一定程度亦将叠加反馈到国内经济运行中,国内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为此,中央对进一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有效扩大内需,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动态优化完善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面对压力和挑战,公司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建引领、科学治理、廉洁治企,切实加快改革步伐,坚定不移聚焦高质量发展,扎实抓好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坚持不懈对标同行业国际国内优秀企业,持续不断强产品、强技术、强服务、强管理、强人才、强效益,全面提升核心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努力降低疫情影响,保持稳定健康发展。
1、全力开拓市场,着力突破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理念,持续加强营销队伍和营销能力建设,着眼下游行业由“规模扩张”向“结构升级”转型的特点,以及公司提升产业价值链水平、向高附加值制造转型的要求,进一步推动营销模式向技术营销、方案营销转变,提升行业解决方案服务能力。一是积极应对下游行业新建扩建项目、技术升级、备品备件服务、节能环保改造、智能化生产等市场需求,加速智能仪器仪表及控制系统、VOCs监测治理系统、污水治理及智慧水务系统等产品和服务的推广应用,继续增强在主体市场领域尤其是化工、电力等市场的竞争优势;二是加强核心客户深度开发,扩大重量级客户群体,通过强化工程成套及总包服务能力、运维能力,开拓产品市场纵深,提高单一客户产品应用门类及应用规模;三是广泛开展深层次技术交流和工作对接,持续抓好PAS300控制系统、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状态检测诊断系统、PDS8压力变送器、电液执行机构、质量流量计、电磁水表、LNG低温阀、高频阀、HVP3X阀门定位器等重点新产品的市场开拓;四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推进与大型工程公司的项目合作以及独立出口工作,带动更多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2、提升创新能力,精益求精“把产品做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增强主导产品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一是持续开展流程工业中高端智能仪器仪表及控制系统产品研发,进一步抓好高精度智能压力变送器、电磁冷水水表、电液执行机构、PAS300控制系统、特种工况阀门等产品的技术优化和产业化,加大特种行业新型仪表攻关力度,服务重大工程自主可控;二是以主力产品+互联网技术的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为实现路径,拓展主力产品应用范围,加强现场总线、无线技术的产品应用扩展,开展基于NB、5G等公网的物联网络平台建设和产品应用设计工作,深度挖掘石油、化工、重大装备等行业工业物联网需求,推进工业物联网产品化、工程化;三是发展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设备健康监测及故障诊断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大数据平台及专家诊断系统、设备运行监测、可靠性管理及运行优化系统;四是发展面向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智能环境检测仪器、分析仪器、科学仪器、废气\\废水排放检测和处理智能系统及成套装置,以及面向信息产业和民生需求的电子信息功能材料、器件等。同时,持续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创新平台为依托,推进问题导向下的“产学研用”联合,与专业领域内领先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开展高水平技术合作,不断提高技术进步的起点。完善创新成果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保持科技队伍高昂的进取精神和充沛战斗力。
3、加强梯次建设,驱动制造升级向纵深推进。落实《智能制造实施方案(2019-2022年)》,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强智能制造梯次建设,抓好智能现场仪表技术升级和产能提升等前期项目的成果运用和效能释放,有序推进智能调节阀、分析仪器、智能变送器等生产设备及生产线优化升级,持续加大高端制造软硬件投入,提高相关工艺技术、装备技术水平,保持领先制造能力和制造品质。进一步扩充数字化车间,规划建设数字化工厂、智慧产业园区,结合生产装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创新符合智能时代特点的生产组织方式,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优化生产组织平台和管理流程,探索构建技术研发、物料组织、生产制造的网络协同运转体系,从传统生产管理向智能制造情境下的产业链协同管理跨越。加强质量管控,夯实融产品设计、供应、制造、安装、用户反馈于一体的质量全流程保障体系,大力整合供应链,强化SQE建设,完善供应商管理规范和流程,提高供应链协同保障能力和成本质量竞争优势。深入开展质量改进活动,继续做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石油化工检维修管理体系监审工作,持之以恒抓牢抓实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坚持达标排放,严格执行安全规程,确保全年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4、坚持以人为本,打造高绩效人才队伍和高素质员工队伍。健全完善人才发展体系。把好入口关,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多渠道充实智能化领域高端领军型人才,有针对性地强化新业态、新项目、新技术人才储备,继续重点做好优选引进“双一流大学”、优秀院所等专业对口人才;把好培养关,加大力度建设主线突出、架构清晰、网状覆盖、梯次支撑的多向人才组织结构,加强技术向、营销向、技能向、管理向骨干人才队伍培养,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在实际工作锻炼中磨砺人、提升人、造就人;把好选用关,把握德能勤绩标准,突出核心绩效指标,完善各类人员评估、遴选机制,为员工提供多路径发展通道,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把好激励约束关,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原则,进一步探索建立更加适应市场化、高技术企业特点的考核与薪酬分配体系,综合运用多种引导和激励工具,优化不同员工群体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切实向奋斗者、贡献者倾斜,构建多元化的员工与公司利益共同体,激励到位,奖罚分明,充分调动发挥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人才强基础、全员促发展的内生动力。
5、持续练好内功,有效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益。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大力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在推进改革发展、加强队伍建设、防范化解经营风险中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夯实党建基础,持续正风肃纪,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主动适应新《证券法》下运营与监管新要求,积极修订完善相关内控及管理制度,加强控股股东、董监高和相关各级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进一步强化规范运行意识,提高科学治理水平。以真实、透明、合规为导向,认真做好信息披露工作,推进投资者关系管理,依法规范自身及相关方行为,守住“四条底线”。有序推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按照多体系融合、多效能共建的思路和目标,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架构,不断强化经营风险管控及预警机制,提高风险预判、防范和控制水平,增强管理效能。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促进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围绕经营管理价值链,大力提升信息化水平,促进有效数据资源的快速集成、调用、共享,深化营销、研发、管理创新。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管理流程,构建新型成本费用管控模式,把控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关键点,继续降低“两金”占用。完善经营指标预警分析、重大事项快速反馈、重要合同升级评审、重点项目领导督办的风险管控体系。持续优化、细化日常资金监测和现金流动态管理,确保现金流动态平衡。
市场风险
可能面对的风险
1、市场风险
我国经济在向高质量发展转轨的过程中,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国家宏观经济波动和产业政策调整、银行信贷环境的变化、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的爆发、下游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的阵痛等,均可能较大程度增加公司在市场竞争、合同承接、项目执行及资金回收等环节的风险和压力。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影响,加之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短期内上下游部分行业存在供给不足、需求疲弱现象,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将加大公司在停工损失消化、新合同承接、原材料价格、订单交付、款项回收等方面的多重压力。对此,公司将密切关注市场形势,坚定信心、认真谋划、理性应对,尽最大努力降低疫情和其他外部因素对经营的不利影响。
除宏观形势的影响外,公司也面临市场竞争持续激烈的风险,中国是全球自动化仪器仪表及控制系统装置的主要市场之一,国内外仪器仪表企业众多,跨国企业也纷纷加强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随着市场对工业仪器仪表的定制化、稳定性、精准度要求越来越高,公司必须深入了解终端客户需求,持续加强研发设计、工艺技术、智能制造、产品品质、品牌推广等工作力度,着力服务好现有客户,并着重开发新客户、新项目,才能有效保持核心竞争优势。
近年来,公司通过项目合作、产品独立出口等方式,积极寻求亚洲、美洲、欧洲、非洲等国际市场机会,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受到国际经济走势、项目所在地区或国家政治经济局势、法律及政策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相关经营活动或项目执行风险。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若疫情短期内不能得到有效遏制或上述地区政治经济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则可能面临部分海外项目进度放缓或延迟、结算周期延长等风险。对此,公司将深入研判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高度关注疫情发展情况及海外市场变化,通过项目审慎评估、加强跟踪管控等措施,最大程度避免或降低此类风险的影响。
2、财务风险
本公司的财务风险主要包含应收账款风险、投资收益受汇率波动影响风险。
(1)应收账款风险
2019年12月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177,216.29万元,账面价值149,661.31万元,账面价值分别占流动资产、总资产的40.09%和29.44%,应收账款金额较大。虽然公司制定并实施了较为完善、合理的客户信用评审制度、赊销政策和收款制度,持续加大应收账款管理和考核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和谨慎性原则提取了坏账准备,但若应收账款高居不下,将给公司经营带来一定的资金占用及流动资金短缺风险,同时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市场竞争以及客户自身经营状况等均多角度影响应收账款回收,如果相关因素出现不利变化,可能造成部分应收账款回款延期或坏账风险。
(2)汇率波动影响的风险
汇率波动对公司投资收益的影响:2019年1-12月,公司投资收益为7,777.00万元,占当期净利润的33.82%,其中来自联营企业重庆横河川仪有限公司的经常性投资收益为7,081.47万元。该公司产品的核心部件从日本进口,存在业绩随日元汇率波动的风险,从而影响公司投资收益。
3、产能及原材料风险
公司募投项目已建设完成,相关产品的产能大幅增加,新增产能能否实现有效消化,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公司对市场和客户的开发能力。如果未来市场环境出现较大变化或行业竞争加剧,销售进度不及产能扩张规模,有可能导致部分产能闲置,将对公司业绩构成一定的压力。此外,募投项目建成后固定资产折旧有所增加,若新建项目未能实现预期效益,将可能摊薄公司的盈利水平。为此,公司将通过加强市场开拓力度,合理消化产能,同时进一步强化生产组织和管理,努力降本增效。
受新冠疫情、中美贸易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等因素影响,公司部分进口原材料采购面临相应风险。公司将继续加强对原材料供应的科学管理,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保持与原材料供应商的紧密沟通,并积极拓展多方供应商供给,尽量规避和降低原材料供应波动给公司带来的影响。
4、技术风险
工业自动化仪表属于技术密集型高科技产业,尤其是中高端产品,技术复杂程度高,研发与产业化难度大。在大数据、智能化引领的新发展阶段,工业自动化仪表与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高度相关,产品、技术和服务模式快速更新迭代,面对国外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以及国内部分优秀企业的比拼,公司若未能及时实现技术、产品、服务再创新、再升级,则已有的技术优势可能会被削弱。同时,公司能否进一步快速有效地提升产品稳定性、可靠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适应特殊工况、特殊应用条件的能力,增强技术服务适应性等也是潜在的技术风险。此外,公司加大投入研发的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新产品,布局的高精度MEMS压力传感器、高端科学仪器等,因其技术含量高、研发制造难度大,研发、中试等所需时间较长,未来可能面临技术研发、产业化、市场开拓未达预期的风险。为此,公司将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加强技术攻关,引进高端人才,优化营销和服务体系,不断巩固自身核心竞争力。
实时概念排行
详情>相关概念股票
详情>川仪股份(603100)本周股价出现上涨,本周大涨16.97%,近15个交易日股价呈上涨趋势,本周最高价为19.47元,出现在星期五,最低价为15.96元,出现在星期一
川仪股份603100低开收阳线,费氏时间循环线显示近期时间窗9月18日
川仪股份6031009月4日低开收阳,收盘价为16.99,相较于昨日阳线收盘价16.08,上涨0.91元,涨幅5.66%,近两日连收两根阳线,近两日呈现上涨趋势,近一周股价呈上涨走势,具体还要结合该股
603100川仪股份本周股价出现下跌,本周微跌3.3%,近10个交易日股价呈下跌走向,本周最高价为18.15元,出现在星期五,最低价为17.27元,出现在8月9日
603100川仪股份自2024年2月7日涨停,经过长达110个交易日后,今日再次涨停,近期高点7月19日下跌至7月25日,共4日跌幅15.94%。近一年以来已涨停了3次,中间出现连板时间段有1次,最近
【川仪股份:上半年净利润3.6亿元 同比增长2%】7月15日电,川仪股份发布业绩快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4亿元,同比增长4.0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亿元,同比增长2%。
603100川仪股份本周股价出现下跌,本周微跌1.6%,近半个月股价呈上涨走势,本周最高价为27.18元,出现在6月11日,最低价为26.42元,出现在星期五
603100川仪股份本周股价出现下跌,本周下跌5.44%,近10日股价呈下跌走向,本周最高价为27.05元,出现在5月20日,最低价为25.05元,出现在星期五
川仪股份603100周五涨幅5.79%,在江恩价格循环线工具支撑位24.83元止跌上攻
周五川仪股份603100收盘价为26.66元,涨幅5.79%,今日最高价为26.72元,最低价为25.22元,近60日涨幅4.39%,近一周股价呈上涨走势。
川仪股份603100低开收阳线,跌破波段百分比工具关键点位26.81元
川仪股份603100今日低开收阳,收盘价为25.4,相较于昨日阳线收盘价25.44,下跌0.04元,微跌0.16%,近两日连收两根阳线,近两日呈现下跌趋势,近10日股价呈下跌走势,周三以上影小阳线收盘
川仪股份在高点31.49后,回调了6.34元,近期处于下行趋势
目前川仪股份收盘价为25.15,小幅下跌2.67%,近期高点是31.49元,时间是2024年3月7日,到现在已经下跌42天,共跌去了6.34元,跌幅为25.21%。